特別是近幾年,有些不良商家從日本買回一些二戰留下的軍刀裝,配上仿製的刀身,當作真品日本刀出售,非常具有迷惑性,不可不防。
另外,在明治、大正時期(相當於我國清末民初)也有大量外銷歐美的裝飾用刀。當時西方人隻知道日本刀外表精巧華麗,尚未了解刀刃鍛煉過程之奧秘,鑒賞知識付之闕如,刀劍價值判斷完全舍刀刃而就刀裝。這種裝飾用刀的刀鞘與刀柄多數用象牙或象骨雕刻,圖案大多為人物、山水等,雕工繁複,甚至還鑲嵌貝殼、珊瑚等,乍看之下很像“寶刀”,實際上刀身多數是“鐵棒”,隻是刀裝具有一定的價值。因此一把刀要經過鑒定確實經過鍛打與淬火,才能決定其值得收藏與否。因此,即使是從國外購買,也需要小心。
總之,冷兵器收藏,收藏家必須練就專業的眼力才能買到物超所值的藏品。東洋兵器是日本古典精致藝術的綜合體,認識日本古兵器,要大致了解其傳統工藝。
有關日本刀研究的書籍不少,當然以日文版占多數,從初級入門到深入研究一應俱全。以下介紹幾本當前日本較通用的刀劍書籍,可供參考。
《刀劍要覽》飯村嘉章著,刀劍美術工藝社出版。該書涵蓋了日本刀劍相關知識,可以說是袖珍版的刀劍百科,而且其附有名家作品價格及銘刻典範。
《日本刀趣談》柴田光男著,雄山閣出版。書中收錄大量圖片,並附有一千多名家作品的介紹與參考價格。
《日本刀鑒定必攜》福永醉劍著,雄山閣出版。書中涵蓋刀劍入門基礎知識及詳盡的解釋與說明。
《日本刀鑒賞基礎知識》小笠原信夫著,至文堂出版。
日本刀劍期刊有《麗》、《愛刀》、《刀劍美術》等。這些書與雜誌對日本刀劍愛好者大有裨益。
日本名人與名刀匠
日本愛刀之名士
宮本武藏
宮本武藏被日本人譽為天下第一劍客,是“二天一流”和“圓明流”刀法的始祖。宮本武藏在其傳奇性的“一乘寺之戰”中,使用一把產自平安時代、刃長約120厘米、名為“伯耆國安綱”的太刀,隻身打敗武術名家吉岡一門,包括其掌門吉岡傳七郎和其餘六七十名劍客。武藏還曾在知名的岩流島與佐佐木小次郎在官方的見證下決鬥,使用的是用船槳加工自製的木刀,最終戰勝對手。
宮本武藏離世後,其刃長65厘米的“和泉守藤原兼定”由“二天一流”的第二代繼任人寺尾信行繼承,及後送交一位諸侯的重臣宮本伊織。該刀的組裝方式常被後世刀劍效仿,稱為“武藏拵”。此外,宮本武藏還擁有“了戒”太刀,刃長80厘米,以及“兼久”等刀。
據說武藏身高約1.75米,濃眉大眼、身手矯健,晚年移居九州島,生活於1548—1645年,他將日本的劍術進行了係統整理,並最終完成了劍術理論專著《五輪書》。除劍術之外,他還擅長雕刻、繪畫及刀裝製作,在他的信念裏,“心劍合一”最重要,哪怕所拿的不是真劍也照樣能一擊致命。
佐佐木小次郎
傳說中佐佐木小次郎身高1.9米,是西班牙與日本的混血種,膚色白裏透紅,人稱“美劍士”。其喜用長刀,劍術高超,自創的知名“返燕流”刀法異常快速。據說在與宮本武藏進行的“岩流島之戰”中,小次郎持刀逼住雙腿沒在海水中的武藏,借機限製武藏雙腿的靈活性。豈知武藏腳下正踩著硬石板,他奮力騰空一躍,恰好使剛露出海麵的朝陽直射小次郎雙眼,瞬間武藏船槳橫空一劈,正中小次郎前額,小次郎隨即倒地,結束了一場日本刀劍史上龍爭虎鬥的精彩一幕。
小次郎一生最愛長光所作刀。長光是日本岡山縣的知名刀匠,擅長製作彎弧較小的長太刀。
德川家康
德川家康是統一日本的幕府大將軍,他一生最珍愛的刀是鐮倉時代備前派刀匠助真所鍛的一把太刀。此刀長約72.5厘米,屬於“一文字派”刀匠風格,丁子刃紋,刀姿雄偉大氣,是當時名家代表作,現藏於日本東照宮。此刀是征朝大將軍加藤清正獻給德川家康的寶刀,最原始的刀裝應是太刀裝,但家康個人喜歡佩帶打刀,因此將刀裝改為黑漆打刀裝,純金二重鎺釣。
中曾根康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