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生態(1)(3 / 3)

刺蝟、齣鼱本目動物主要以蟲類為食,故稱食蟲目。除澳大利亞、南美洲的中南部及南極、北極外,其他地區均有分布。

如營地上生活的刺蝟、齣鼱;地下掘土生活的鼴鼠;水陸兩棲生活的水齣鼱;樹上生活的樹齣等,均為本目代表動物。

刺蝟,體表披滿硬刺,當遇刺激時能將身體蜷縮成球狀。吻尖、眼小、耳小、腳矮、尾短。有利爪適於掘土。棲息於山林、草叢中。夜行性。食物以昆蟲為主,也吃小鼠、鳥卵、小蛇等。

有冬眠習性,人眠前貯存大量皮下脂肪。麝鼴,俗名鼴鼠、地排子。終生地下穴居。體粗短,密被不具毛向的絨毛。前肢短而強健,寬大的足掌向外翻轉,趾端有長的利爪,適於掘土。食物包括嶁蛄等地下昆蟲、蚯蚓及植物的根,其挖掘時常破壞植物的根係,對農作物有害。

非洲睡鼠分布於非洲東部、東南部和南部有植被的多岩石地帶。它的體長為10~18厘米,身體背部體毛為深灰色。腹麵為白色。耳圓。臉部有白色斑。尾巴較長,尾端長著茸茸長毛。

非洲睡鼠集小群活動。夜行性。以植物果實、種子,以及昆蟲等為食。它善於爬樹,遇到敵害來襲,就迅速上樹。它利用樹洞或侵占鳥巢作窩,平時大多在暗處活動,掩護自己。非洲睡鼠尾巴上的皮膚鬆弛,容易脫掉。在它的棲息地內,有許多小型靈貓類或貓類動物,也身輕體健,善於爬樹,如果發現非洲睡鼠,就立即上樹,窮追不舍,非洲睡鼠一般很難逃脫。但是,如果它們咬住的隻是非洲睡鼠的尾巴,非洲睡鼠就會使一個“金蟬脫殼”之計,將那層鬆弛的皮脫下,留在敵害的嘴裏,自己趕快溜之大吉。這個絕招往往能使它們化險為夷。

非洲睡鼠以完全冬眠而得名。一般的齧齒類動物都會為過冬而儲存糧食,但非洲睡鼠是能吃盡量地吃,從而為越冬儲藏大量的脂肪。因此,進人冬眠的時期不因寒冷的程度,而以是否吃得飽滿來決定。冬眠時,體溫隨著氣溫降低而下降,但體溫到0℃左右時就不再下降,因此有適當的體溫調節。心髒和呼吸機能幾乎停止。冬眠時將下頜放在肚子上,把腳折到鼻頭,尾巴卷在頭上和身上,身體縮成一團,即使被推動都不會醒來。由於它冬眠得很深,因此在這段時間常受到天敵的侵害。

2.沙漠中有哪些生命

任何生物都是一個含水的係統。水是生命的主要成分。在幹旱缺水的環境裏,許多生物為適應環境,演化發展了它們特有的生理結構和行為特性。

駱駝,被人們譽為“沙漠之舟”,它適應幹旱的能力是眾所周知的。曾經有兩位科學家在撒哈拉沙漠的綠洲裏,把駱駝拴在太陽下暴曬了8天,不給水喝,使它失重100千克(占體重的22%)。這隻駱駝腹部凹陷,肋條裸露,肌肉萎縮,但它仍然能夠挺立在太陽下。後來給它喝水,身體很快就複原了。

為什麼駱駝會有這種本領?過去有人認為,這是由於駝峰內有較多的脂肪,在缺水條件下,可以通過氧化的方法來自己“造水”;每氧化100克脂肪便產生110克代謝水。又有人認為,它的第一胃上有一水囊,可以多儲藏水。其實這些說法都不正確。駝峰裏有厚厚的脂肪,但它隻是在供長途跋涉、飼料不足時使用。駱駝胃裏也沒有什麼水囊。

現在,科學家有了確切的發現。培克爾教授通過一係列的實驗,得出結論:駱駝血液內含有一種特殊的蛋白質,這種蛋白質對水有很強的親和力,可以維持血液內所含的水分,使血液不致變稠,並能使血液循環暢通無阻,而不致傷害生命。

他把駱駝血漿內的蛋白質注射人兔子體內,然後再把它們放到40℃高溫下,斷水7天,結果這些兔子隻損失了3%的水。而用以作為對照比較的未注射駱駝血漿蛋白的兔子,在相同條件下,失去卻達100%,淑臨死亡。

另外,駱駝的毛層厚51厘米,多毛的外皮亦可以起到保溫作用。據測定,在強日照的情況下,駱駝背部皮毛的表麵溫度高達70~80℃,但毛皮下皮膚的溫度隻有40℃。如果將它的毛剪掉,不僅皮膚溫度升高,而且駱駝體內水分蒸發的速率也隨之增加50%c駱駝經過長期的演化,獲得了這些特性。即使連續17天不喝水,脫水達體重的27%,它仍然能奇跡般地在戈壁灘上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