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生態(2)(1 / 3)

相類似的現象不僅表現在動物身上,也出現在植物上。沙生植物,經過同風沙幹旱的長期鬥爭,具有了種種奇特的適應性。被稱為“沙漠英雄花”的仙人掌、仙人球,常具有在幹旱季節休眠的特性,為了適應幹旱沙漠生活條件,植物體呈多汁肉質,以貯藏水分;葉形成針狀,以防水分大量蒸發。雨季來臨時,它們迅速吸收水分重新生長,並開放出豔麗的花朵。它們的葉子變異成細長的刺或白毛,可以減弱強烈陽光對植株的危害,減少水分蒸發,同時還可以使濕氣不斷積聚凝成水珠,滴到地麵被分布得很淺的根係所吸收;莖稈變得粗大肥厚,具有棱肋,體內水分多時能迅速膨大,幹旱缺水時能夠向內收縮,既保護了植株表皮,又有散熱降溫的作用。氣孔晚上開放,白天關閉,減少水分散失。

莖稈也是綠色,代替葉子進行光合作用,製造有機物。通常根係發達,具有很強的吸水能力。

正是這些形態結構與生理上的特性,使仙人掌類植物具有驚人的抗旱能力。如南美洲的巨柱仙人掌,一株便能儲存1噸多的水。同時它們的莖表麵生長著厚厚的角質層,像打了蠟一樣,使儲存在體內的水分輕易不能蒸發掉。正是這種特殊的形態和功能,使仙人掌類植物能夠忍受長期的幹旱。沙漠中即使幾個月不下雨,也渴不死它們。

有人做過實驗,把一株75千克重的大仙人球移到室內,6年不澆水,它照樣活著,僅是體重減輕了22千克。

熱帶稀樹幹草原是茂盛的禾本科植物的王國。一些個頭矮小的喬木如相思樹等,卻以特殊的本領擠進了這個草原的王國,稀稀落落地點綴在草原上。

瓶樹(又叫紡錘樹)是些橫粗的矮胖子:兩頭細,中間粗。它的胖是因為需要有那麼一個膨大的空心“肚子”用來儲水。通常一棵中間直徑5米的瓶樹能容2噸水。這裏的草原終年炎熱,沒有春夏秋冬,隻有雨季和旱季。雨水旺時,瓶樹拚命吸收,把“肚子”裝得滿滿的;旱季來臨時脫掉一身樹葉,再慢慢飲用。

在非洲的熱帶沙漠中,生活著一種矮草。如果你把它拔起,隨便扔到一個地方,任它在那裏待上幾個星期甚至幾個月,當你再次看到它時,它早巳成了一把枯黃的野草,死去一般。可當你把它放人水中時,就可以看到它的複蘇,幾個星期後,它甚至比你第一次見到它時美麗千倍。人們給它起了一個好聽的名字一沙漠玫瑰。

另一類是沙拐棗、沙蓬等植物,適應幹旱的本領是以其“短命”作為手段,隻需少許降雨,它們便能匆匆發芽、開花、結果,3星期左右就能度過“一生”;它們以短暫的生命,向荒漠挑戰。

另外一些,如三角楊柳,屬落葉喬木,發育了強大的根係。在幹旱地區,它們的根能伸人地下水位而利用地下水。有一種白刺,地上部分高不足半米,而根係卻能深達3米以上。

3.生物之間為什麼要鬥爭

生存於某一地區的動植物為了爭得自己的生存空間和食物,個體之間以及種群之間常常進行激烈的競爭。這就是生存競爭。生存競爭是自然界的普遍現象。無論是種內競爭,還是種間競爭,適者、優勝者便能生存;不適者、失敗者便被淘汰,或被驅逐。

當同種的植株靠在一起生長時,它們之間的競爭立刻開始。它們的葉片很快相互遮陰。高處的葉片由於陽光充裕,能進行正常的光合作用;而陰處葉片的光合作用則受到很大的影響。它們之間的生長差異,在短短的兩三天內就明顯地表現出來。處於有利地位的植株根係發達,生長發育快;處於不利位置的植株則生長發育不良。這種競爭的結果,使強壯的個體成為優勢種,其他發育緩慢的個體則開始衰弱。倘若條件太差,不足以維持生存時,這些發育緩慢的個體則開始死亡。

在森林中,這種競爭導致了同年齡的優勢木和劣勢木組成的混交林。在混交林中,一些樹木高大結實,而另一些則矮小細弱。

植物一般來說並不像動物那樣能夠到處活動,但它們的爭鬥也並非如人們想象得那樣平和。桃花向來被人們認為是多情嫵媚的花朵,能夠開出桃花的桃樹大概一定是異常溫柔的。然而並非如此,可愛的桃樹會施放“化學武器”,毫不留情地排斥其他植株。它生長在某片土地上時,根部便分泌出一種叫扁桃苷的物質,從中能分解出苯甲醛,使土壤“中毒”。它自己安然無恙,其他植株卻不易在這裏紮根生長。

蔓生植物為了獨得一塊天地,先攀著樹木往上爬,然後將樹木殺死,起碼也不讓樹木好好地活著。熱帶雨林中的棕櫚藤就是這樣一種植物,人們稱它為“鬼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