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搖神秘的月球(4)(3 / 3)

2004年11月19日,繞月探測工程領導小組召開第二次會議,決定繞月探測工程總體由方案設計階段正式轉入初樣研製階段,各分係統相應進入下一工程階段。這個階段主要進行初樣產品設計、試製、地麵模擬試驗和衛星與其他係統的接口對接試驗以及發射場合練等工作。同時指出,2005年是中國“嫦娥一號”的係統集成年、大型試驗年、問題處置年和技術見底年,要以質量可靠性為中心,以工程轉正樣為目標,以高標準、高質量、高效率為原則,全麵開展產品研製、試驗與技術攻關工作。

2005年12月29日,繞月探測工程領導小組召開第三次會議,確定月球衛星初樣完成,正式轉入正樣生產階段。同時提出,2006年是“嫦娥一號”工程的決戰年,衛星和運載火箭係統要完成正樣飛行產品的生產研製,測控、發射場和地麵應用係統進入係統的集成和聯試,使之完全具備執行任務的能力。

2007年則是決勝年,“嫦娥一號”工程正式發射。

目前,中國“嫦娥一號”衛星各級產品已完成正樣產品的生產和驗收,正在進行電性能、整星力學和熱試驗。運載火箭已開始各級產品驗收,並開始進行綜合試驗。測控係統、地麵應用係統和發射場係統都進展順利。

我國“嫦娥一號”工程將實現3個基本工程和5個科學目標。工程目標是研製和發射中國第一月球探測衛星、初步構建中國月球探測航天工程係統、為月球探測後續工程積累經驗。科學目標是獲取月球表麵三維影像、分析月球表麵有關元素含量和物質類型的分布特點、探測月壤的特性、探測地月空間環境等。

我國月球探測工程分為3個階段,分別為繞月探測、月麵軟著陸探測和月麵環視勘察采樣返回,即所謂“繞”“落”“回”,將來還計劃實施“探”“登”“駐”。目前所進行的是第一個階段的任務。我國月球探測工程已納入我國科技發展的中長期規劃。

2007年4月“嫦娥一號”順利升空以後,接下來“嫦娥工程”第二期就將很快進入實質性的階段。有消息表明,2009年至2015年,中國將進入嫦娥二期工程,屆時將進行兩到三次的軟著陸巡視勘察,其中2012年向月麵發射一個軟著陸器的計劃已經基本確定,按照這一計劃軟著陸器將攜帶載有攝像機和多種探測儀器的月球車,在月球表麵巡視勘查,為建立月球基地收集基本數據資料。

目前中國進行此項任務的技術、物資條件和經濟實力都已基本具備。據悉,二期計劃中采用的月球車,將采用全國招標的方式來選擇,目前國內已經有10多所科研院所和高校參與了角逐。

在此之後,中國將進行就是2017年“嫦娥工程三期”行動,即發射一顆月球軟著陸器,這個軟著陸器不僅要采集月壤和岩石的樣本,還要搭乘返回艙重返地球。在這個階段中,空間機器人將會充當主要角色,在衛星維修、太空科學試驗等活動中發揮重要作用。據悉,為了盡快實施機器人登月計劃,國家早已經成立了第一個空間機器人的專門研究機構,即國家高技術航天領域空間機器人工程研究中心,並且空間機器人現在已經進入研製程序。

有專家認為,在太空,宇航員是極其昂貴的資源,在條件還不成熟的情況下用機器人代替宇航員的某些工作將更加安全、經濟。

“嫦娥工程三期”完成以後,中國將進入載人登月階段,那時中國的載人登月計劃就會全部浮出水麵。有分析人士認為,中國的載人登月計劃將會成為“嫦娥工程”的第四期工程。在這一期工程中,中國將如何載人登月呢?根據中國科學家的設計,我國所計劃采用的方式是先用運載火箭將飛船送上地球軌道,隨後,飛船自行移動至月球軌道,釋放出登陸艙,降落在月球表麵,宇航員登陸月球。活動完成後,宇航員返回登陸艙,飛離月球,與在月球軌道上等待的飛船重新對接,至此登月過程結束。

值得注意的是,在2004年的中國探月工程規劃中,並沒有提到任何載人登月的計劃。我國政府的官方文件中,至今也沒有公布載人登月的具體計劃或者設想,也就是說目前外界所傳言的“嫦娥工程”的第四期工程直到現在仍然沒有得到政府方麵的證實。

國內航天界的專家表示,在航天發展的道路上,我國政府一向行動穩妥。

實施登月計劃時政府方麵也同樣采取了極為審慎的態度。作為我國整個登月工程的前奏,我國謹慎地啟動了探月工程的“繞”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