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敷衍的心態:借口·拖延·卸責(2)(1 / 2)

大家都說“願意”,後來果然辦到了。那些他們曾強調的種種借口:商業不景氣、資金缺少、人們都希望等到總統大選揭曉以後再買東西等,仿佛根本不存在似的,統統消失了。

這個例子告訴我們,借口是可以克服的,隻有勤奮努力地工作,才能讓你找到成就感。

“拒絕借口”應該成為所有企業奉行的最重要的行為準則,它強調的是每一位員工想盡辦法去完成任何一項任務,而不是為沒有完成任務去尋找任何借口,哪怕看似合理的借口。其目的是為了讓員工學會適應壓力,培養他們不達目的不罷休的毅力。它讓每一個員工懂得:工作中是沒有任何借口的,失敗是沒有任何借口的,人生也沒有任何借口。

借口其實是一種欺人與自欺的謊言。理由的背後是什麼呢?這些理由真的能夠站得住腳麼?失敗時,一味尋找借口,漸漸會腐蝕了我們的思想,於是當問題產生,我們首先想到的是如何解釋,以逃避責任和尋找諒解。其實當你在抱怨的時候,實際上你就是在為自己找借口了,而找借口的惟一好處就是安慰自己。但這種安慰又是極具危害性的。它讓你對現存的狀況無動於衷,並且給你一種心理暗示:我克服不了客觀條件造成的困難。在這種心理的暗示引導下,你不再去思考克服困難、完成任務的方法,哪怕是隻要改變一下角度就可以輕易地達到目的。尋找借口就是把屬於自己的過失掩飾掉,把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轉嫁給社會或他人。有這種心態的人,在社會上不是大家可信賴和尊重的人。這樣的人,注定隻能一事無成。

4.推卸責任,難辭其咎

美國總統杜魯門上任後,在自己的辦公桌上擺了個牌子,上麵寫著“book of stop here”,翻譯成中文是:“問題到此為止。”意思就是說:“讓自己負起責任來,不要把問題丟給別人。”由此可見,負責是一個人不可缺少的精神。

大多數情況下,人們會對那些容易解決的事情負責,而把那些有難度的事情推給別人,這種思維常常會導致我們工作上的失敗。

有一個著名的企業家說:“職員必須停止把問題推給別人,應該學會運用自己的意誌力和責任感,著手行動,處理這些問題,讓自己真正承擔起自己的責任來。”

在工作和生活中,有些人總是抱著付出較少、得到更多的思想行事。在這種情況下,不負責任的問題就出現了。如果他們能夠花點時間,仔細考慮一番,就會發現,人生的因果法則首先排除了不勞而獲,因此我們必須要為自己身上發生的一切負責。

亞伯拉罕·林肯說:“逃避責任,難辭其咎。”如果嫁禍他人,推卸自己的責任,不但於事無補,反而毀了自己的前程。

李強是一家大型建築公司的工程部經理。由於他口才好,又極懂得周旋,上司安排他去處理公司在外地的一樁工程收尾過程中與當地居民發生的糾紛,希望他與外地公司的幾位負責人共同協調,把這件事處理妥當。

但李強覺得,這些事務不屬於他的職責範圍,因而工作起來不積極。在處理具體事務時,又自恃是總裁派來的人,總是一意孤行,不與分部負責人積極配合,結果沒把事情辦好。加上他不了解當地的民俗民情,還與當地居民發生了尖銳的衝突。可當總裁責怪他時,他卻把責任統統地推到分部負責人的頭上。總裁對事情進行了一番詳細的調查後,終於了解了事情的全部過程,不但給了李強罰薪處分,還對李強的人品和能力產生了極大的懷疑。

事隔不久,李強又因為公司業務,與分部那幾位負責人進行了工作方麵的交接,大家都記恨他當初嫁禍於人的做法,借機報複他,導致李強業務上的失敗。無奈之下,李強不得不辭職,離開了這家極有發展前途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