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敷衍的心態:借口·拖延·卸責(2)(2 / 2)

像李強這樣明目張膽地嫁禍他人,做法固然令人厭惡。但是,假如在一個公司內部,找替罪羊成了一種風氣,責怪別人成了一種習慣,大家都互相埋怨,互相推卸責任,就不會再感到道德的壓力與約束了。於是,推卸責任變得理所當然起來。

世上有許多事情是我們無法控製的,但我們至少可以控製自己的行為。如果不對自己的過去行為負責,我們就不可能對自己的未來負責。麵對自己曾做過的事,我們應該做的是承擔起自己的那份責任,而不是尋找借口逃避責任。

有句諺語說得好:“沒有一滴雨滴認為它們應當對洪災負責。”

還有一句格言:“沒有一滴雨滴敢對花兒綻放居功。”

這兩句諺語說的都是責任。

責任感是人走向社會的關鍵品質,是一個人在社會上立足的重要資本。一個單位總是希望把每一份工作都交給責任心強的人,誰也不會把重要的職位交給一個沒有責任心的人。

主動要求承擔更多的責任或自動承擔責任,是我們成功的必備素質。

人們能夠做出不同尋常的成績,是因為他們首先要對自己負責。

沒有責任感的公民不是好公民,沒有責任感的員工不是優秀的員工,沒有責任感的人不是完整成熟的成年人。

任何時候,責任感對自己、對國家、對社會都是不可或缺的。

要將責任根植於內心,讓它成為我們腦海中一種強烈的意識,在日常行為和工作中,這種責任意識會讓我們表現得更加卓越。

一個員工與其為自己的失職尋找理由,倒不如大大方方承認自己的失職。領導者會因為你能勇於承擔責任而不責難你;相反,敷衍塞責,推諉責任,找借口為自己開脫,不但不會得到別人理解,反而會“雪上加霜”,讓別人覺得你不但缺乏責任感,而且還不願意承擔責任。

其實,人難免有疏忽的時候,沒有誰能做得盡善盡美,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何對待已經出現的問題,就能看出一個人是否能夠勇於承擔責任。任何一個領導者都清楚,能夠勇於承擔責任的員工、能夠真正負責任的員工對於企業的意義。問題出現後,推諉責任或者找借口,都不能掩飾一個人責任感的匱乏。如果你想這麼做,那麼,可以坦率地說,這種借口沒有什麼作用,而且會讓你的責任感更為缺乏,使你逐步走向失敗的深淵。

5.一味拖延,禍患成必然

提起拖延,就想起了《明日歌》:明日複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提起拖延,就想起了這樣的經曆——清晨,鬧鍾將你從睡夢中驚醒,想著自己所訂的計劃,同時卻感受著被窩裏的溫暖,一邊不斷地對自己說:“該起床了。”一邊又不斷地給自己懶在床上尋找各種借口。於是,在忐忑不安之中,又躺了五分鍾,甚至十分鍾……

拖延是一些失敗者的通病,他們深陷拖延的泥沼不能自拔,他們幾乎每天都會麵臨這樣的情況:本來有一大堆工作要做,卻故意拖延,總是忍不住去看看娛樂、體育版,或是在網上一些熱門的八卦話題,要不就直接在網上聊天。最後等到工作要交付時,才發現自己還有好多的工作沒有做,結果把自己忙得一塌糊塗,而且質量還無法保證。這時候,他的內心充滿了焦慮、煩躁,以及讓他寢食不安的負罪感,並下決心明天一定改正,但到了明天之後,所有的錯誤又一次次地重演,直至一敗塗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