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先生百日後,甲長董耀祖大按例將縣署填製戶口的環字薄和門牌紙交給正德,由正德注銷王老先生的姓名,補填了天佑的名冊,出注所出生辰年月。從環字薄上注銷王老先生的姓名,便是沒有了功名,意味著正德家免除田賦徭役的權利勾銷了。今後不論豐年饑年,官定的皇糧、縣署攤派的徭役、雜捐、學租一體承擔。且那牌長的活計,專司催糧派款,誰膽敢不納皇糧,那是要送官治罪的!各牌族裏人戶無糧可納時,由牌長負連保連坐責任。
平襄這個地方,有一句民謠:“靠天吃飯,十年九旱,順年不順,宰驢吃肉”。意思是本該豐收的年月沒豐收,鄉民隻有殺了耕地的驢子糊口了。驢是耕地的主要畜力,沒了驢,來年的生計可想而知了。那幾年,豐年不足,饑年滾滾,正德每年都要為族裏個別董耀祖大的佃戶墊補墊補幾擔皇糧,這個牌長的差役把他弄地愁腸百結。即便如此,天佑到了學齡後,正德還是硬拚著送他到徐家莊念了三年多私塾。三個災年下來,家裏糧食常常青黃不接,正德不得不打折了天佑的私塾生涯,把王老先生留傳下的老書翻出來,親自在家裏教他識字。這期間,迫於維持天佑的私塾用度和家裏生計,正德咬著牙把帽頂梁上的五坰山地,又買給了董耀祖大。
去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川裏的土地收成好,山上的土地收成也好,是一個難得的好年辰。鳳龍莊、徐家莊、白家莊、楊家莊這一道的溝裏溝外,山上山下,春天處處呈現著綠意,夏天目之所及一片金黃。無論大戶、小戶、佃戶、長工還是雇工,人人臉上洋溢著喜悅。終於盼來了一個好年辰呐!天佑家的十多坰田地裏,正德父子倆和長工湯沒話先後種了豌豆、胡麻、洋芋、糜子、蓧麥、蕎麥等好幾種作物,個個長勢喜人,等夏收秋碾,糧食入倉,那個景象,把睡夢裏的人都高興地笑醒!
豐收之後,正德首先打發天佑牽驢給二女兒麥葉家馱了一口袋糜子和一口袋蓧麥。麥葉嫁在李家岔的小戶人家,不幾年連著生了三個光頭兒子,吃嘴的人多,日子一直過的緊緊巴巴。李家兄弟三個,最近又分了家,麥葉掌櫃的李宏業為人蔫不拉幾,分家時自然占不了便宜,地分的不多,糧食肯定不夠吃,正德送點糧食接濟接濟他們。
正德又打發天佑給在平襄鎮的大女兒蕎葉擔去兩籮筐蕎麥。天佑的大姐夫薑瀚章先生,年紀輕輕就考取了秀才的功名,是縣邑的廩膳生,兼著壽名書院的先生,在鄉裏也是個受人尊重的人物。王老先生在世的時候,最是疼愛這個孫女婿,每逢薑瀚章先生來訪,老少先生總要在客房裏子乎者也地考量一番,後來就成了孫女婿。薑瀚章口味單純,最喜歡吃自家擀的蕎麵酸棒棒,正德送蕎麥的意思,也就是讓大女婿薑瀚章嚐個新鮮解解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