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
地球是九大行星中的一個適宜生物存活和繁衍的行星,因為在地球上麵有空氣,有水和適宜的溫度,從太空看地球,看到的是一個蔚藍色的球體。地球的平均直徑約為12742 千米,表麵積的70.8%為海洋覆蓋,並被一層厚厚的大氣層包圍著。地球的結構分為三個層次:最外麵的是厚度為21.4 千米的地殼,中間一層為地幔,最中心部分為地核。地核中心的溫度很高,估計可達4000℃~ 5000℃,主要由鐵、鎳組成。地球繞太陽公轉,又有自身的旋轉。繞太陽公轉一周為一年,公轉的速度為29.8 千米/ 秒。在九大行星中除了火星和金星外,地球的公轉速度是最快的。自轉的時候,轉一圈為23 小時56 分4 秒。為了計算方便,人們規定一年為365天,一天為24 小時。由於地球自轉的軸線與地球公轉的軌道不垂直,產生了地球的四季變化和熱、寒、溫氣候“帶”的區分。更為可貴的是,地球上適宜的環境養育了人類。人類創造了超越自身體力的科學技術,了解地球、保護地球、利用地球,把地球建設成了宇宙間最美麗的星球。
火星
火星是一顆火紅色的行星,點綴在天空夜幕上,是星空中最為吸引人的繁星之一。仔細觀察,可以看到它緩慢地穿行在眾星之間,如火的熒光時有強弱變化,並且穿行的方向、亮度的變化好像沒有規則,所以古時候歐洲人把它當做“戰神星”,認為它象征著戰爭和災難;中國人稱它為“熒惑星”,認為是不吉利的星。火星離地球很近,在地球的外側繞太陽運行,並且與地球有極為相似的許多特征:在火星上有白天黑夜的交替,有春夏秋冬的四季變化;在火星上看太陽也是從東方升起,從西方落下;火星的自轉周期也與地球相近,為24 小時37 分,僅慢半個小時;並且像地球有月亮環繞一樣,火星也有兩顆衛星,隻是比地球小,火星的直徑隻有地球直徑的15%,一年為地球的687 天,並且溫差比地球上大得多,特別是晝夜溫差,白天為最高溫度28℃,夜間則下降為零下132℃。結果,沒有生物在火星上生長,更沒有人類,人們長期想象中的“火星人”、“火星鼠”僅僅是一種想象而已。自1962 年以來,美國等國的天文學家向火星發射了15 個探測器,並派飛船登上了火星,發現火星的表麵是幹燥、荒涼的曠野,有許多沙丘、岩石和火山口,有比地球上的峽穀大得多的峽穀,有比喜瑪拉雅山更高的山峰,雖然有大氣層,卻95%以上為二氧化碳,並且極為稀薄,氧氣極為罕見。
九大行星中介紹了4 種,其它5 種前麵已有文字介紹,恕不贅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