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係就是現在的恒星係統。由太陽、八顆行星(原先有九大行星,因為冥王星被剔除為矮行星)、66顆衛星(原有67 顆,冥王星的衛星被剔除)以及無數的小行星、彗星及隕星組成。行星由太陽起往外的順序是: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離太陽較近的水星、金星、地球及火星稱為類地行星。
太陽係是以太陽為中心, 和所有受到太陽的重力約束天體的集合體:8 顆行星、至少165 顆已知的衛星、5顆已經辨認出來的矮行星(冥王星和他的衛星)和數以億計的太陽係小天體。這些小天體包括小行星、柯伊伯帶的天體、彗星和星際塵埃。廣義上,太陽係的領域包括太陽,4 顆像地球的內行星,由許多小岩石組成的小行星帶,4 顆充滿氣體的巨大外行星,充滿冰凍小岩石,被稱為柯伊伯帶的第二個小天體區。在柯伊伯帶之外還有黃道離散盤麵和太陽圈,和依然屬於假設的奧爾特雲。依照至太陽的距離,行星依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8 顆中的6 顆有天然的衛星環繞著。
在英文天文術語中,因為地球的衛星被稱為月球,這些衛星在英語中習慣上亦被稱為“月球”,在中文裏麵用衛星更為常見。在外側的行星都有由塵埃和許多小顆粒構成的行星環繞著,而除了地球之外,肉眼可見的行星以五行為名,在西方則全都以希臘和羅馬神話故事中的神仙為名。五顆矮行星是冥王星,柯伊伯帶內已知最大的天體之一鳥神星與妊神星,小行星帶內最大的天體穀神星,和屬於黃道離散天體的鬩神星。太陽係的主角是位居中心的太陽,它是一顆光譜分類為G2V 的主序星,擁有太陽係內已知質量的99.86%,並死裏逃生的公主——仙女座秋夜高空中,常常懸掛著一個顯眼的大方框,它是由仙女座的α星和飛馬座中的三顆亮星構成,叫“飛馬—仙女大方框”。
仙女座就在這個位置。仙女座α星是顆二等星,它與東北方向的一顆三等星和兩顆二等星排成一列,構成仙女座的主幹。以引力主宰著太陽係。木星和土星,是太陽係內最大的兩顆行星,又占了剩餘質量的90% 以上,目前仍屬於假說的奧爾特雲,還不知道會占有多少百分比的質量。太陽係內主要天體的軌道,都在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平麵(黃道)的附近。
行星都非常靠近黃道,而彗星和柯伊伯帶天體,通常都有比較明顯的傾斜角度。太陽係內天體的軌道(由左上方順時針拉遠觀看),由北方向下鳥瞰太陽係,所有的行星和絕大部分的其他天體,都以逆時針(右旋)方向繞著太陽公轉。
有些例外的,像是哈雷彗星。環繞著太陽運動的天體都遵守開普勒行星運動定律,軌道都是以太陽為橢圓的一個焦點,並且越靠近太陽時的速度越快。行星的軌道接近圓型,但許多彗星、小行星和柯伊伯帶天體的軌道則是高度橢圓的。在這麼遼闊的空間中,有許多方法可以表示出太陽係中每個軌道的距離。在實際上,距離太陽越遠的行星或環帶,與前一個的距離就會更遠,而隻有少數的例外。例如,金星在水星之外約0.33 天文單位的距離上,而土星與木星的距離是4.3 天文單位,海王星又在天王星之外10.5 天文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