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房間或住處,也可以是家的概念。據說最早的瑜伽練習者是非常講究環境和場地的,多在名山大川、森林或湖畔潛心修行,以期望得到天地之靈氣,獲日月之精華,大徹大悟,逍遙於四海,輕盈過雲端。
瑜伽經典《白騾奧義》裏麵敘述:清潔平正地,無石火沙塵,土壤不潮濕,其處無喧嘩,於意可安逸,在目無損遮,避風清淨居,擇此行瑜伽。
這裏麵大體就是說要保持練習瑜伽的地方衛生幹淨,沒有噪音幹擾,視野開闊,心情愉悅地專注練習。
當然這對我們來講是有些難度的。在繁華的都市,麵對燈紅酒綠的櫥窗、穿梭過往的人流和車水馬龍、電視和網絡上無休無止的誘惑,泡一杯茶,安安靜靜地讀一本書都屬奢望,又如何能夠找一段屬於自己的時間,去傾聽內心的呼喚呢?
《宅瑜伽》這本書的意義就在於你要找到家,形式上的或概念上的。在家裏練習瑜伽,在靈魂深處尋找精神的家園。
心無居所而無住無往。有思想的先哲們說,如果不往我們的心裏填充一些繁複的雜念,沒有形形色色的名利追求,我們的精神就會變得幹淨和透徹,才能活得豁達和灑脫,沒有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煩惱和貪婪。這樣,我們的心才會拒絕過度的物質和感官訴求,真正把天與地、小與大融於一體,有四海一家、人我皆同的大智慧和覺悟。
當然,這更有難度。
生命對於我們來說太寶貴了,時間對於我們來說那也是金錢。我們要用有限的生命去追逐那無限的金錢,用每一分每一秒去獲得財富,而耗費的則是我們的青春、智力、感情、職責、健康乃至生命。
這筆賬誰算過呢?
我們活得太累,我們都這麼說。
可是,誰讓我們這麼累呢?
是我們自己。是我們自己不肯卸下包袱,反而時時刻刻往肩上添加壓力,結果讓脆弱的身體不堪重負,讓本來清淨的心靈蒙滿塵埃,讓屬於自己的時間一點一滴地被欲望榨幹。我們成了一隻困獸,像瞪著眼睛的鬥牛一樣,偏偏為四處張望著去找尋一塊紅布當做目標而苦苦較勁糾纏。
宅瑜伽讓你放下那塊可以一撕兩半的布條,去安排自己可以把握的生命和時間,我們既然無法去大自然修行,但我們至少可以在自己家裏、院子裏、陽台上,甚至臥室裏、淋浴間內,保持屬於自己的時間和空間,練一練瑜伽,作一作冥想。讓自己疲憊的身體和心靈棲息、放鬆、靜養和舒展。
女人可以像花一樣綻放,但嬌豔的花朵需要陽光、水、空氣和土壤。
別讓自己太累。
生命過於短促,所以更應該留一些時間給自己,聽聽身體和內心深處的聲音。那是種子落地,靜靜地在幽暗的空間裏慢慢發芽,透過厚厚的塵埃,然後在世界裏嬌羞地伸出蓓蕾,在燦爛的花期裏嬌豔而熱烈地綻放……
再然後是果實、種子,再一次沉默和舒展。
而瑜伽就是讓你看到前世和今生的慧眼,讓你在靜與動、放鬆與伸展、追求與舍棄當中,獲得一種準確的思維和判斷。
沒有什麼可以阻擋你回家的腳步。
現在開始,在家裏,享受生活,感悟瑜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