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8章 橡樹和木棉樹的“愛情”(1 / 2)

《致橡樹》最主要的特征就是通篇用了象征的表達,以橡樹和木棉兩種高大、壯美的喬木象征男性美和女性美,以它們鄰近生長、並肩站立關係來象征男女之間的愛情,表達了抒情主人公的愛情理想,詩中以熱烈而凝重的筆調從正麵讚美謳歌偉大的愛情:“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這是一種人的自覺的醒悟,表明抒情主人公是一位自尊而又自強的女性,強調婚姻戀愛中獨立人格的價值。

詩歌的頭 6行,分兩個段落,用了同樣的兩個假設句式,將全篇帶入到意象的象征中:“我如果愛你—— /絕不像攀援的淩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愛你—— /絕不學癡情的鳥兒 /為綠蔭重複單調的歌曲。”這兩節的表意十分明朗,用的是明喻的形式,把淩霄花和癡情的鳥兒比作戀愛中的女子,用高枝和綠蔭比喻戀愛的男方。兩節以相同的假設句式領起詩節,並在其他句子的句式和長度上保持大體一致,從而獲得了非常優美的形式感,同時增強了詩的情感力度。這前兩節奠定了詩歌以下的情感基調:女主人公雖然柔情滿懷,但仍然自尊節製,充滿了尊貴感。這部分同時也在語句表達上為下麵的敘述高屋建瓴,營造了一瀉而下的氣勢。下麵詩行的敘述中,再沒有用這樣的假設句式,而是利用語意自身的連貫造成意象的紛至遝來。

作為你戀愛的對象,“我”不是源泉,也不是險峰,為你帶來清涼,襯托你的威儀。也非日光、春雨,圍繞你左右,在前麵詩行的一路否定中,早已使讀者產生懸念的問題終於有了回答:“不,這些都還不夠 /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以這一鄭重的宣告為界,詩歌由一連串的否定轉向正麵的闡述。如果這幾行以上的否定的表述是否定一些詩人不讚同的愛情,那麼剩下的部分則是闡述詩人理想中的愛情。作為和橡樹並立的一株木棉,他們根緊握在地下,葉在空中相觸碰,根顯然是指戀愛男女的內心,葉則指他們相依相偎的身體,是外部形態,心與心的相連,自然地表現為身體的相親相愛。葉與葉的碰觸也是他們交流的方式:“每一陣風過 /我們都互相致意 /但沒有人 /聽懂我們的言語。”風吹過,樹葉搖曳,是戀人獨特呢喃低語,隻有他們才能懂。詩人充分聯想,依照木棉和橡樹的自然形態,賦予他們人的情態,十分貼切自然。

下麵 22行到 27行描繪男女在生活中的不同角色,“你有你的銅枝鐵幹 /像刀,像劍 /也像戟 /我有我的紅碩花朵 /像沉重的歎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陽剛陰柔,男女各有不同的感性特征,男人的剛強勇猛,充滿了力量,女人的嬌豔絢爛,飽含柔情。無論有什麼差別,男女都同甘共苦,共人生的燦爛與陰翳,詩人為我們描寫了一幅壯麗的畫卷:“我們分擔寒潮、風雷、霹靂 /我們共享霧靄流嵐、虹霓 /仿佛永遠分離 /卻又終身相依。”仍然用了象征的手法,用寒潮、風雷、霹靂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艱險,用霧靄流嵐、虹霓象征生活的絢麗,麵對人生的艱險和絢麗,男女主人公都要共同承擔。經過否定的愛情和肯定的愛情的描述對比後,最後一段詩人對愛情的本質作出了詩意的總結:“這才是偉大的愛情 /堅貞就在這裏 /不僅愛你偉岸的身軀 /也愛你堅持的位置,腳下的土地。”真正的愛情要堅貞,要像樹一樣,根與根相連,愛是最樸實的,就像樹根下的泥土。如果隻是愛你“偉岸的身軀”,這樣的愛談何長久呢?女性更要愛堅守自己的位置、堅守“足下的土地”,要有自己的天空和世界,健全自己的人格。對“人”的尊重和對美好人性的向往是青年男女所要實現的自我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