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1章 幼稚的力量從何而來?(3)(2 / 3)

導演用了三年的時間試圖解開這個謎。通過資料的發掘,通過對世界6個地方超過100人的采訪,浮上的是一種美學。一種潛伏在日本人心裏的“毀滅之美”。這部影片的讚助商龐迪特姆說,在日本人的視野裏,為了信義和友情而遭受挫折和不幸的,從中可以發現崇高。耐羅的死,正是體現了日本人價值觀。

這也就是說,日本人長年培育而出的“幽玄”、“侘”、“寂”、“卡哇伊”等文化上的情緒,滋生了“毀滅之美”的美意識。用這樣的美意識去欣賞《弗蘭德斯的犬》,當然會引起共鳴,引起怎樣的共鳴呢?請聽:

而今,一切都老了,風車、磨坊、鍾聲……一切都死去了。但老人、孩子、狗……這個故事卻不曾老去、死去。正因它裏麵深藏著愛與勇氣、信念與忍耐……在這個不完美的世界上,比什麼都活得更長。

再聽動畫主題歌:

有一位堅強好兒童他的名字叫龍龍

有一條聰明的小狗它的名字叫阿忠

龍龍和阿忠做一對好朋友

龍龍疼愛阿忠阿忠信任龍龍

為了追求理想同心協力向前衝

立定決心有始有終

最後一定會成功

是從“毀滅之美”生出卡哇伊?還是從卡哇伊生出“毀滅之美”?境界已經模糊了,視線已經朦朧了。但是這其中的文化意義,還是被慧眼識珠的歐洲人給發現了。他當然不是從康德出發,也不是從黑格爾出發,而是從東洋的《源氏物語》出發,從《平家物語》出發。

(十) 卡哇伊與低智商

在日本,從母親典範(20世紀60年代黑澤明電影《最美》就是一位“無害母親”形象的典範)的色彩慢慢淡去到美少女卡哇伊的確立,大概是在20世紀的60年代。在日本具有極高知名度的莉卡娃娃,自 1967 年首次登場以來已經締造了5500萬個的銷售量,可以說是獲得了日本國民娃娃的地位。不同於美國芭比娃娃的性感路線,卡哇伊美學在莉卡娃娃的發色、發長、眼色、膚色、臉型等都有很好的表現。她是小學五年級女生的代表。當然更是未成熟少女的代表:胸部扁平,苗條瘦弱。為此,日本經濟學家森永卓郎曾在他的《萌經濟學》著作中宣稱:這個世界上唯一不會衰退的市場,就是戀愛與身體消費市場。

這種日本流行文化中作為主流意象的無辜少女和無害少男,推而廣之而言,近乎全民在生活中所表現出的幼稚病和退化性,有日本學者敏銳地注意到了卡哇伊與低智商之間的內在性問題。如大前研一在2010年出版的《低智商社會》一書中,就抨擊日本人集體不學習、集體不思考,沒有成功欲望,頭腦簡單,看到電視中的廣告就會馬上衝動購買;人雲亦雲,做什麼事總願意隨大流。

大前研一所言有在理的一麵。卡哇伊在其氣質上是時有表現出拒絕成長、拒絕成熟的事態。整個日本社會也彌漫著想親近、想庇護的欲求。

但問題都具有兩麵性。卡哇伊導致低智商社會,但低智商社會就一定是不好的社會?就一定是落後的社會?不一定。低智商社會它的最重要的一個看點就是能導致有素養的職人和匠人誕生。換句話說,職人、匠人是低智商社會的產物,因為職人、匠人需要忍耐單調、重複、枯燥、無味,每天重複一個動作、每天從事同一生產對象,在一個智商發達的社會,職人、匠人會不安分守己,會跳槽、會放棄自己的專長投其金錢的所好。總之如果智商太高,職人匠人將難以維係。

其實,日本的職人匠人在某種意義上說,也是卡哇伊的。他們一輩子就為了製作一雙筷子、一輩子就是為了製作一把和傘、一輩子就是為了製作一雙木屐、一輩子就是為了在她人的高跟鞋鞋底下麵,敲上一塊小小的鞋掌,這不就是執著的卡哇伊?這不就是死心眼的卡哇伊?正是因為有了他們的存在,日本人才得以自豪和驕傲地說,我們這個國家的工藝品,與其他國家的相比並不遜色。日本卡哇伊文化流行至今,未見國力下降,也未見國民素質下降。大地震後的井然有序,大賽後的球場不留一紙一罐就是很好的明證。

馬路工程的交通管理員可能是日本社會最低層的人了。年紀大,皮膚黑,老實巴交是他們共同的特點。他們絕對是低智商社會的產物,所以他們揮起小旗,嘴裏喊起提醒語,才會那樣認真和到位。因為他們沒有分外的遐想,更沒有“我又不是傻瓜”的“高智商”的妄想,所以他們看上去也卡哇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