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4.1中國企業對外投資遭遇的主要政治風險(1 / 1)

在第一章中筆者已經指出,我國企業對外投資已經或可能遭遇各種政治風險。具體來看,主要有以下幾種:

4.1.1戰亂風險

戰亂風險是指由於東道國發生革命、戰爭、內亂及暴動,造成了我國跨國投資項目財產/人員遭受破壞、損失、喪失、被奪取或被留置的風險;或是為了實現某種政治目的而采取的破壞活動所造成的損失。利比亞戰亂就是典型的例子。

4.1.2恐怖襲擊

由於意識形態、民族矛盾和宗教因素引發的衝突最終發展成為局部性的恐怖襲擊。我國跨國企業在非洲、亞洲已多次遭遇綁架、襲擊等。哪怕恐怖襲擊不一定都針對我國跨國企業,也不一定會使企業的正常運作中斷,但它對和平的破壞,對跨國經營的企業賴以生存的環境的破壞,至少會使這些企業的經營成本大大提高,從而對其長期的現金流造成不利的影響。

4.1.3騷亂

由於社會、文化等原因,引起東道國對跨國企業反感或反對,導致東道國社會文化強烈波動,最終引起騷亂,擾亂中國跨國企業經營秩序,並致其損失。如東南亞地區有嚴重的反華排華情緒,時常產生示威遊行。西班牙小鎮埃爾切的焚燒中國鞋事件,中國企業對外投資應當警醒。

4.1.4腐敗和政府效能低下風險

由於東道國法律製度的不完善而導致的政府官員的貪汙腐敗或不作為,從而造成中國企業成本上升所帶來的損失。這類風險屬於隱性風險,然而不加控製將大大影響企業正常運作。

4.1.5勞動力使用風險

在某些工會力量強大的國家,工會往往通過向政府施壓,迫使外國企業做出特別讓步,如要求跨國公司不能臨時解雇工人,要求給予工人特別優待的待遇等。因此,中國企業進行跨國經營時,特別是在工會力量強大的國家,應小心勞動力使用方麵的風險。首鋼秘魯公司就因此遭遇了極大的困難,收購秘魯國有鐵礦公司後,雖有曇花一現的好收益,但因工會的阻撓和拖累,經營陷入困境。

4.1.6沒收、征用和國有化風險

沒收就是無償占有外國企業的財產;征用僅次於沒收,隻是政府對占有的外國資產做出一定的補償;國有化是指東道國通過製定一係列的政府法令逐步將外國企業歸本國控製,據為國家所有。當前,許多國家直接采用上述做法的政治風險已大大減少,但較為間接的蠶食式征用風險相對增多。通常做法是,東道國政府以種種措施使外國投資者作為股東的權利受到很大程度的製約或實際上被取消,從而構成事實上的征用。如2006年中石油在委內瑞拉遭遇的石油合作開采變更為合資企業並由委內瑞拉石油公司控股。

4.1.7東道國政府違約風險

東道國政府違約是指東道國政府違反部分或全部協議條件,導致跨國企業無法按原合同或協議繼續執行相關投資約定,並導致跨國企業重大經營損失。我國石油企業投資拉美,就曾遭遇此類風險,最終不得不做出讓步,重新協商股權比例。

很多非洲國家,雖然資源豐富,但是政局不穩定,極易發生部族衝突、政權更迭等,並且對外政策也會隨之發生變化,新政府上台後,要麼要求對外資項目重新進行評估,要麼索性不認前任政府的賬,這些損失都隻能由外國投資企業買單,甚至到最後項目就拖黃了。

4.1.8外彙管製風險

外彙管製是指由於東道國發生國際收支困難,政府禁止或限製跨國企業將投資本金、利潤及其他合法收益轉出東道國。每當金融危機來臨,這一風險在易受國際經濟波動影響的國家比較容易發生。

4.1.9歧視性幹預——政策變動風險

包括稅收歧視、政策歧視、立法歧視。東道國由於產業結構調整,或為適應經濟全球化和讓本國經濟健康發展,或者為保護本國企業或產業目的,東道國政府可以通過立法或行政命令改變原有政策,甚至要求外資企業多交稅或者不讓其進入某些行業或項目。

東道國政策變動對跨國企業來講影響非常大,尤其是相關土地使用政策、稅收政策、市場開放政策的變化,往往會給跨國企業帶來難以規避的風險。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歐美發達國家經常以國家安全和中資企業的國企背景為由限製中國企業進入敏感行業,如資源能源、高科技行業等。目前這已經發展成為中國企業在發達國家政治風險的主要風險之一。

根據2009年MIGA對金磚四國對外投資的一項調研表明,2009年度及未來三年內俄羅斯、印度、中國和巴西四國的對外投資麵臨的三種主要政治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