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上述案例分析結論第三點的原因,筆者嚐試對該模型進行適當的改進,根據第三章政治風險發生根源的分析,為充分體現國際層麵根源,筆者將政治風險模型框架修正如下:第一,國內原因發生的政治風險為:EXP=(RL*0.25)+(PR*0.25)+(GI*0.25)+(CC*0.25)
TRA=(RQ*0.25)+(MP*0.25)+(INV*0.25)+(FIN*0.25)
VIO=(VA*0.20)+(PV*0.60)+(RL*0.20)
政治風險(1)=1/3(EXP+TRA+VIO)第二,同時,由於地緣政治的巨大影響,在研究特定國家的政治風險時,我們著重考慮兩個國際層麵原因對政治風險的影響:地緣政治(以下簡稱GP)的影響為1或0,即地緣政治的影響如果存在並發生,其對政治風險發生的作用為1,若不存在或不發生,對政治風險發生的作用為0;中國威脅論(以下簡稱CT)其實也屬於地緣政治的範疇,主要是對西方發達國家而言,我們在此也將其影響設為1或0,即中國威脅論的影響如果存在並發生,其對政治風險發生的作用為1,若不存在或不發生,對政治風險發生的作用為0。一般來說GP和CT不會同時發生,設定為1,即總分值5的20%,是考慮其對政治風險影響的重要性。因此,政治風險(2)=GP+CT第三,政治風險=政治風險(1)+政治風險(2),即:政治風險=1/3(EXP+TRA+VIO)+GP+CT這樣一來,我們可以把利比亞的政治風險修正為政治風險(國內原因)加上地緣政治風險GP:3.173+1=4.173,應當屬於H3級別的國家。同樣的,美國和澳大利亞的政治風險,也必須修正為:政治風險(美國)=1.229+1=2.229,屬於M1國家;政治風險(澳大利亞)=0.9188+1=1.9188,屬於L3國家。其他國家可依次類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