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6.2企業層麵加強防範(1 / 2)

6.2.1投資之前要對投資國和投資項目的政治風險進行全麵評估在對一個國家投資前,企業應當對這個國家的政治體製、經濟環境、法律文化等進行全麵的分析,以評估項目投資後可能麵臨的政治風險;對政治風險主要類型,以及產生這些風險的原因進行分析,進而評估企業在該國經營的總體政治風險概況。企業對一個國家的政治風險評估可以通過購買專業機構的研究報告來實現,也可以通過企業自身的專業研究人員來評估。進行海外經營的企業盡可能避開政治局勢動蕩、反華勢力較強的國家或地區,應選擇法律健全、政治局勢穩定的國家進行海外經營。政治風險是不斷變化的,因而政治風險的計量不能用一個不變的、特定的值去反映,而是需要動態地把握和看待政治風險。所以,不僅要從宏觀角度對投資國進行政治風險評估,而且要從微觀角度去分析跨國企業或者項目可能遭遇的政治風險,全麵綜合考慮對外投資的政治風險。利用本書第三章介紹的“丁氏漸逝需求模型”,企業可以從跨國投資企業特定的經營項目和投資活動出發,根據看中價值,評價該企業或者該項目所麵臨的政治風險;或者利用產品政治敏感性測定模型,評估不同的產品的政治敏感性,一般來說,政治敏感性高的產品其投資項目的政治風險越高。總體來講,企業需要對市場進行認真分析和評估,選準投資國和投資行業,選擇有競爭力的項目,研究東道國的“看中價值”,辨別東道國對產品的政治敏感度,並做足政治風險的防範工作。

6.2.2投資經營活動中應加強政治風險的管理這種管理意識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麵:一是重視企業發展戰略,切實從戰略的高度來規劃企業的對外投資。企業對外投資是理性、謹慎的規劃,而不是盲目、輕率的決定。需要全麵、綜合考慮和衡量對外投資可能麵臨的風險和困難,尤其是政治風險這一不可控因素,並把風險評估和考量納入投資可行性研究。二是加強風險意識、建立健全全麵風險管理體係。跨國企業要圍繞總體經營目標,通過在企業管理的各個環節和經營過程中執行風險管理的基本流程,培育良好的風險管理文化。建立健全全麵風險管理體係,包括風險管理策略、風險理財措施、風險管理的組織職能體係、風險管理信息係統和內部控製係統。三是本土化的管理策略。中國企業對外投資應推行本土化的投資政策,將生產、營銷、管理、人事等經營諸方麵全方位融入東道國的經濟發展中去,同時積極承擔在東道國的企業公民責任,強化公司的當地化程度。本土化策略能使跨國企業更好地融入到東道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發展中去,有利於我國企業與當地社會文化融合、改變東道國當地社會對外國資本可能產生的抵觸情緒和反感態度,有利於東道國增加就業機會。這樣,通過給東道國帶去各種利益,獲得東道國政府和其他主體的支持,從而降低政治風險。四是跨文化的管理措施。文化衝突是中國企業對外投資的一大挑戰,中國企業的管理層往往用國內的管理理念處理與東道國員工、當地企業和相關利益方的關係,忽視了當地的文化習俗、價值觀念等。中國企業應妥善處理企業文化與當地文化的關係,尊重東道國的宗教和文化習俗,融入當地文化,承擔相應社會責任、善用公關,建立良好企業形象。五是建立多元化的投資策略。在政治風險高發的國家和地區,盡可能使投資主體多元化,投資客體多樣化,生產布局分散化,並做到融資多元化,盡量規避或降低可能產生的重大政治風險。六是樹立合作共贏的經營理念。企業跨國經營難免遇到競爭,如何在競爭中與當地企業盡量合作共贏,而非你死我活,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政治風險。中國企業可以建立自己的商會組織或者行業協會,加強與當地的溝通和協調,以緩解商業競爭導致的各種衝突和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