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鬧中取靜:應用變平台
互聯網應用發展到最後,也不再僅僅是應用,而是平台。
最早的時候,瀏覽器被大家看做是一個應用,後來當人們買Pc的主要動力變成上網,而上網主要是打開瀏覽器上網的時候,瀏覽器的色彩就逐漸地淡化了,而平台的色彩越來越濃。當然瀏覽器平台成就了很多的應用,這些應用後來又變成了平台。瀏覽器成就了門戶,1994年、1995年的時候,互聯網最成功的公司是雅虎。是門戶,當時門戶就是一個簡單的應用。門戶就是一個平台,就是從一個簡單的應用變成了一個很大的平台。門戶也成就了其他很多重要的應用,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搜索引擎。
應用變平台的例子在互聯網的發展曆史上其實不斷地在上演。最新的比如說SNS,SNS早期也是一個應用,甚至是一個比較簡單、邊緣化的應用。但是現在幾乎所有的人,都可能會說它隻是一個平台,在這個平台上,如果你為它開發應用,開發遊戲,也可能會很成功。
SNS這個應用是靠美國最大的一個品牌facebook成長起來的,當它是應用的時候,它其實是靠郵件成長起來的。所以很多的應用,都是靠著一個平台發展起來的,最後自己變成了品牌。但是在這個變大的過程當中,裏邊還是有很多的具體需要做的事情。所以要鬧中取靜,不要被外界所幹擾,而一定要沉下心來做事情,這樣才有可能有大收獲。
對於一個應用,流量是非常重要的,怎麼被用戶選來用,並且是愛用你的東西,這些都是很重要的。首先你要想的是如何獲得用戶,如何獲得流量,這就需要靠平台,現有的平台,像搜索引擎的平台就是一個很好的獲得流量的渠道。在你獲得這些流量後,還要鞏固這些流量,讓來到你這裏的用戶喜歡你這裏的東西,那麼你就要把用戶體驗做好,把細節做好,工夫花在自己的產品上。這些用戶過來了,你還要不斷地創新,不斷地增加新的內容、新的東西,讓用戶黏附在你的平台上。這是從小到大,從不被人關注到變成一個平台的東西,都要走過的一個過程。
做企業是修煉的過程,既修煉企業,也修煉自己。謝徵江一路探索了很多,也看了很多,逐漸明白了要在紛紛擾擾的各種誘惑中剝去不必要的外殼而逼近內核。就像百度,它是一個發展很快的公司,每年都有高速的成長,但他們還是會關閉一些業務。這些業務也不一定是做得很差,而是公司決策層認為它們跟公司的核心理念、大的方向不是很吻合的時候,就有可能作出關閉這些業務的決定。這就是對修煉的理解。隻有把你核心的業務,越來越把它拍實,把不夠核心的業務,一點點地給剝出去,才能更專注修煉,才能突破互聯網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
因此,謝徵江常常會給員工說的一句話就是:認準了就去做,不跟風不動搖。在喧鬧的環境中,認識到自己的長處、優勢,認識到自己的短處、劣勢,埋頭苦幹。正所謂“咬定青山不放鬆,任爾東西南北風”。
第三節
IT技術
工業和信息化部電信經濟專家委員會秘書長楊培芳說過,“從生產力和生產關係上麵研究,我們認為互聯網才是真正代表先進生產力發展方向”。這句話給謝徵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果說互聯網是道具,那麼IT技術就是魔術師,可以產生很多意想不到的技術為人們所用。
三網融合就是一個功能強大的IT技術魔幻產品。
一、何為三網融合
三網融合是指電信網、計算機網和有線電視網三大網絡通過技術改造,能夠提供包括語音、數據、圖像等綜合多媒體的通信業務。
三網融合是一種廣義的、社會化的說法,在現階段它並不意味著電信網、計算機網和有線電視網三大網絡的物理合一,而主要是指高層業務應用的融合。其表現為技術上趨向一致,網絡層上可以實現互聯互通,形成無縫覆蓋,業務層上互相滲透和交叉,應用層上趨向使用統一的IP協議,在經營上互相競爭、互相合作,朝著向人類提供多樣化、多媒體化、個性化服務的同一目標逐漸交會在一起,行業管製和政策方麵也逐漸趨向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