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整合健康產業1(1 / 3)

第一節

亞健康席卷人類

19世紀,人們過著簡單的田園式的生活,享受著大自然給予的溫馨和營養。由於物質的匱乏和醫療水平的低下,一些生物因素導致的疾病,特別是一些惡性傳染病嚴重危害著人們的健康。20世紀30年代以後,由於社會的進步、化學藥品的出現和醫療技術的發展,生物因素導致的疾病目前已經得到有效控製。

隨著工業的發展、經濟的繁榮、空氣的汙染、生活節奏的加快、競爭的加劇和人際關係的複雜,影響人體健康的因素發生了很大變化,醫學模式也隨之發生了轉變:由單一的生物醫學模式,轉變為生物一社會一心理醫學模式。也就是說,致病因素已有3個,一是生物因素,二是社會因素,三是心理因素。

世界衛生組織認為:健康是一種身體、精神和交往上的完美狀態,而不隻是身體無病。根據這一定義,經過嚴格的統計學統計,人群中真正健康者(第一狀態)和患病者(第二狀態)不足2/3,有1/3以上的人群處在健康和患病之間的過渡狀態,又叫慢性疲勞綜合症,世界衛生組織稱其為“第三狀態”,國內常常稱之為“亞健康”狀態。它在世界很多國家和地區廣泛存在,已成為國際上醫學研究的熱點之一。

“亞健康”狀態是指人的機體雖然無明確的疾病,但呈現出活力降低,適應力呈不同程度減退的一種生理狀態。在此狀態下,人們感覺身體和精神上有各種各樣的不適感,在醫院做各種檢查和化驗,卻未發現有任何器質性病變。“亞健康”狀態處理得當,則身體可向健康轉化,反之則患病。亞健康雖然不是疾病,卻是現代人身心不健康的表現,被稱為21世紀人類健康的“克星”和“世紀之病”。

一、亞健康禍手

為什麼現代人容易出現“亞健康”狀態?通常有以下幾個原因:

1.壓力太大,心理失衡

現今社會處於轉型時期,高效率、快節奏、強競爭,給人們帶來的心理壓力更大,除此之外,現代科技的高度發展,使人與人的交往存在許多障礙和隔閡,形成許多“壁壘”,如交往壁壘、情感壁壘、社交壁壘、友情壁壘等,造成人們情感淡化,對話減少,溝通貧乏。這就容易出現人際關係的危機和產生心理健康疾病。

不同年齡層次各有不同感受。

(1)學習的壓力:學生從小在家長望子成龍的“關懷”下,在同學之間激烈的競爭下,為了考上大學,不分白天和黑夜,埋沒在無邊無際的題海裏,學習已經不是一種快樂。社會發展日新月異,信息變化加速,使得終身學習成為必然,因此成年人同樣麵對著學習的壓力。

(2)工作的壓力:由於各行各業競爭的加劇,求職難已成了不爭的事實。即使有了工作,在這個飛速發展的社會裏,人們又時時麵臨“下崗”的威脅。所以工作的壓力也越來越重。

(3)生活的壓力:人們不得不麵對住房緊張、環境汙染、交通擁擠、撫養孩子的艱辛、照顧父母的重擔、醫療保險的支付這些難題。生活的快節奏、多變性,給人們的戀愛、婚姻、家庭帶來了許多不確定的因素,情感受挫機會增加。由於種種利益的衝突,人際關係變得越來越複雜,情感交流日益減少,即使人們遭遇了困難和挫折,也找不到地方宣泄。這些因素不斷地作用於我們,纏繞著我們,久而久之,我們的心理就會出現異常,行為就會出現偏差,出現身體不適、情緒不佳、心理不安,即亞健康狀態。

2.不良的生活習慣與方式

許多現代文明病大多源於不良的生活習慣和方式。它們包括吸煙、酗酒、飲食不當、低質量睡眠、情緒緊張、吸毒等不健康的行為。不良生活方式是造成亞健康人群“五高一低”(血壓高、血脂高、血糖高、血黏度高、體重高、免疫力低)現象的重要原因。目前我國有2/3的人死於與不良生活方式有關的疾病。

3.營養不均衡

現代人飲食往往熱量過高,營養素不全,加之食品中人工添加劑過多,人工飼養動物成熟期短、營養成分偏缺,造成很多人體重要的營養素缺乏和肥胖症增多,機體的代謝功能紊亂。

4.缺少運動

城市人口的猛增使人們的居住過於密集,活動空間縮小。另外現代科技發展在給人們帶來許多便利的同時,也改變了人們生活的方式,使人們不用走動就可以完成交流,這兩個因素必然使人們的活動減少。

5.環境汙染

我國七大水係、湖泊、水庫、部分地區地下水和近岸海域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汙染,700多條主要河流半數以上受到汙染;我國城市用水得到處理的隻占25%;由環境汙染引起的食品汙染對人類健康造成威脅;城市噪音已經遠遠超過國家規定的80分貝;煤炭燃燒是破壞我國生態環境的最大汙染源;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車保有量迅速增加,汽車尾氣排放日益成為城市空氣汙染的重要問題;在經濟迅速發展的同時,由於建築、裝飾裝修、家具和現代家電與辦公器材造成室內環境汙染,已成為影響人們健康的一大殺手。以上種種無不對我們的健康構成威脅!

(1)噪音幹擾:科技發展、工業進步、車輛增多、人口增加,使很多居住在城市的人群生存空間狹小,倍受噪音幹擾,對人體的心血管係統和神經係統產生很多不良影響,使人煩躁、心情鬱悶。

(2)高樓、空調的影響:高層建築林立,房間封閉,一年四季使用空調,長期處於這種環境當中,缺乏新鮮空氣,使血液中氧濃度降低,組織細胞對氧的利用降低,影響組織細胞正常的生理功能。

6.亂用藥品

用藥不當不僅會對機體產生一定的副作用,而且還會破壞機體的免疫係統。如稍有感冒,就大量服用抗生素,不僅會破壞人體腸道的正常菌群,還會使機體產生耐藥性;稍感疲勞,就大量服用溫陽補品,本想補充營養,但實際是在抱薪救火。

二、應警惕亞健康的人群

在大中城市生活的人,因為巨大的工作和生活壓力,亞健康的發生率遠高於其他城市和農村。以下人群更易受到亞健康的“光顧”:

白領階層:主要包括企業的管理人員、律師、醫生、會計師及新聞工作者。

中年知識分子:我國“英年早逝”的悲劇大都發生在45~55歲年齡段的中年知識分子身上。知識分子的平均壽命隻有53歲,比全國平均壽命低17歲,中年知識分子死亡率超過老年人兩倍。

在校大學生:隨著社會生活節奏的加快,人才競爭日益加劇,在校大學生承受了比以往更大的生理和心理壓力,容易形成亞健康狀態。同時,在以獨生子女為主的大學生群體中多存在膳食結構不合理、生活習慣不良、宿舍衛生較差和體育鍛煉不足等現象,易導致亞健康。

三、應警惕的亞健康症狀

亞健康狀態是指機體在無器質性病變情況下發生了一些功能性改變,按主訴症狀,大致可以分為五大類:

身體亞健康:身體亞健康狀態主要表現為軀體慢性疲勞,即軀體疲勞乏力、頭痛頭昏、失眠多夢、臉色無華、神情黯淡、煩躁多慮、腰酸背痛、夜尿增多、性功能低下等症狀。

心理亞健康:心理亞健康狀態最常見的是焦慮,主要表現為擔心、恐慌。擔心和恐慌是一種發自內心的不安,這種精神狀態若持續存在,無法自我解脫和控製,就會進入心理障礙和心理疾病階段。除焦慮狀態外,還有煩躁、易怒、嫉妒、反應遲鈍、睡眠不佳等多種表現形式,長此以往便會造成心理疾患,並誘發心髒病、癌症。

情感亞健康:隨著社會的進步,社會競爭的加劇,在人際交往上出現的問題越來越多。它主要表現為冷漠、無望、溺愛、疲憊、機械,同周圍人之間的心理距離變大,交往頻率下降,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不穩定。

思想亞健康:思想亞健康是指人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上存在不利於自己和社會發展的偏差。思想深藏在大腦裏,隻要它不轉化為具體的行動,就是絕對的個人隱私,很難被別人發現。所以,如果哪個人的思想處於亞健康狀態,那是非常危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