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構成財富的兩個核心要素中,效益是本質方麵,效用是非本質方麵。這樣說並沒有否定事物非本質因素的重要性。為此,這裏有必要對效用問題做出更具體、更詳細的說明。
一般說來,凡是能夠滿足人類欲望的、具有人為因素的物都可能有效用。效用與消費者欲望的滿足有關,某種物如果能使消費者感到滿足程度高,其效用就大;滿足程度低,效用就小;消費者沒有得到滿足,其效用就是零;如果某一物品給人帶來不舒適、不快感,那就是負效用。效用具有相對性,同一種物會給不同的人帶來不同的滿足程度,產生不同的效用。即使同一個人,由於時間和環境的不同,物的效用也不一樣。
由於效用是相對的,所以效用是難以計量的。對於它的計量隻有考慮場景因素時才有可能,也就是說,效用不可以單獨計量,隻有把它與效益聯係起來,從而建立起完整的財富概念時,計量才可能進行。
三、財富倍增法則:效益打開商業社會財富之門
財富倍增法則也叫財富思考法則,它不排斥積累,隻要這種積累方式可以使財富倍增,也不排斥博弈,隻要這種博弈可以使財富倍增,所以財富倍增法則,不是要比別人多積累一點,也不是比別人經驗多一點,而是能否使財富產生效益。不搏別人比我傻,也不搏別人比我笨,搏的是自己的財富能否倍增。靠什麼呢?首先必須依靠的就是思考!
世界經濟史是一部基於假象和謊言的連續劇。要獲得財富,做法就是認清其假象,投入其中,然後在假象被公眾認識之前退出遊戲!
——喬治·索羅斯
我可以保證,市場永遠是錯的。必須獨立思考,必須拋開羊群心理。
——吉姆·羅傑斯
逆反行為和從眾行為一樣愚蠢。我們需要的是思考,而不是投票表決。不幸的是,伯特蘭·羅素對於普通生活的觀察,又在金融界中神奇地應驗了:“大多數人寧願去死也不願意去思考。許多人真的這樣做了。”
——沃倫·巴菲特
窮人更強調積累,富人多熱衷於博弈。其實所有人都應該思考財富倍增,不斷的倍增。其實所有財富真正的崛起,始終都依賴倍增法則,這就是打開商業社會財富之門的唯一方法,唯有思考如何實現財富的不斷倍增,才能真正打破“富有的人會越來越富有,貧窮的人隻能越來越貧窮”的財富宿命論。
阿基米德與國王下棋,國王輸了,國王問阿基米德要什麼獎賞,阿基米德對國王說:“我隻要在棋盤上第一格放一粒米,第二格放二粒,第三格放四粒,第四格放十六粒……按這個比例放滿整個棋盤就行。”國王以為要不了多少糧食,可一個糧倉的米還擺不完一半的棋格子,全部擺滿後成了一個驚人的天文數字。這就是通過思考得來的財富倍增法則。
財富倍增法則,既不深奧也不神秘,相反,財富倍增法則非常實際。與窮人財富法則不同,相對於不斷積累,財富倍增法則更強調資本的流動,資本的最基本屬性就是必須流動,不能流動的資本不可能實現倍增。與富人財富法則不同,相對於同台競技,一個盤子裏爭食,財富倍增法則更強調尋找適合的財富運動平台。財富運動必須找到最適合的平台,才能實現倍增。房地產、股票、互聯網、連鎖經營、直銷、上市、新產品、新技術、新行業等,都可以成為財富倍增的平台,都無數次驗證了財富倍增法則的存在。
問題在於,窮人忙著用體力和腦力去賺錢,富人忙著用錢去賺錢,大家都不願意花時間和精力去思考!財富倍增法則幫助你打開商業社會財富之門的方法就是:不斷讓你的資本(包括你的體力、腦力、財力),在一個可以實現倍增的平台上運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