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一生中,意誌力忙碌不停,與想象力、理智、良知、情感不停地協商,作出決定,我們稱之為處世原則,同樣作出讚同某種思想的決定,我們稱之為觀點。觀點和原則一旦形成,就會在大小事件中顯明出來。
我們逃避作決定
我試圖說明意誌力在接觸高尚思想後,會興奮不已。意誌力可能走向虛榮、貪婪等等,但意誌力僅是個附加因素,沒有意誌力,人類的天性也會這樣做。這不是人類的一種選擇,而是天性的縱容。每天,有無數的無聊決定要做,都要求助於意誌力,就像用納斯米人的錘子敲堅果一樣。我們會自問,“瓊斯會說什麼?”“布朗會去那兒嗎?”“胡佛將站在哪一邊?”等等。我們試圖猜想鄰居的決定來聊以自慰。這樣做令人疲憊不堪,因為我們有眾多的鄰居,他們有多種多樣的決定。如果我們以一兩個人的決定作為指導,那麼我們仍會不知所措,因為作決定時具體的情境總是不同的。我們必須自己作決定,許多方麵需要考慮。就像一群疲倦的顧客,最後不得不買商店裏所有的東西。猶豫不決也許是這個時代的疾病,但它不是一個壞的征兆,它意味著以更寬廣的視野看待問題、觀點。柯弗利先生以守護我們的聖徒麵貌出現,不止一次地說過:兩種對立的觀點都有許多理由,我們很難作決定,最後,我們盲目地作一個決定,發現我們自己處在一個從未有過的尷尬境地。
“寬容”
我們對“寬容”讚歎不已,它可這樣概括:“每件事、每個人都有許多優點,但也有許多缺點,沒有一個人、沒有一件事比其他的更好或更壞,那麼,你怎麼樣呢?”我們去教堂,商討某件事,評價某個人,企圖向不知情的人告明真理。彼拉多嘲諷道:“什麼是真理?”我們抬起眉毛,說道:“每個人的信念或觀點無疑最適合於他,為什麼我們幹涉別人?我們連審察自己都顧不上。”
我們不需要為別人的事勞神費力。一些人由“運氣”、一些人由“命運”來作出重大的決定。這是今日的人們所認為的不成文的想法。他們為作小小的決定疲憊不堪,盲目作出重大決定。
“命運”和選擇
你也許會說,命運的確在我們生活中指導我們的人生道路。無疑,每個基督徒的靈魂安居在真理上,但是命運並不能替我們作決定。因為作決定依賴於品格教育,依賴於我們在天上的父對我們的教養。一個聰明的父母明白孩子的健壯依賴於鍛煉,於是,我們敢於說,命運使我們強壯,它給我們每一個作決定的機會。因為意誌力靠操練強壯,意誌力使人成人。路德維希有一幅迷人的圖畫——《給我們今日所需的麵包》。一位母親用勺子喂養兩個嗷嗷待哺的幼兒,幼兒的背後,站著他們的哥哥,手中拿著一片麵包,農夫在田野幹活,鳥兒在空中自由飛翔。這是一個命運的故事。農夫種地,母親喂孩子,主給他們祝福。他們不等待天上掉餡餅,而是辛勤勞作,他們的好命運來自於他們的努力。
觀點和原則
盡管作某些決定使我們汗流滿麵,就像我們養家糊口一樣艱辛,但如果我們的決定製造了焦慮、麻煩、疲勞,——無論這個決定是關於買一根頭繩,還是裝修房子,還是選擇事業——我們已偏離了正確的軌道,我們已撇開意誌力來作決定,我們被欲望或情感撕得粉碎。意誌力的決定總是簡單的,因為意誌力的目的無論其為善或惡,是外在於自我的。在我們密不透風的靈魂裏,沒有一種力量是單獨動作的。在我們的一生中,意誌力忙碌不停,與想象力、理智、良知、情感不停地協商,作出決定,我們稱之為處世原則;同樣作出讚同某種思想的決定,我們稱之為觀點。觀點和原則一旦形成,就會在大小事件中顯明出來。我們不能被自我分散了注意力。作出決定要幹脆、果斷,我們作出決定後決不後悔,我們不再去想這個決定是否正確、是否是最好的。對於任何不好作決定的事,我們把它放在禱告中,力求做好,然後我們相信生活中有命運相隨。就像農夫一樣,我們有收獲,無論收成如何。我們有足夠時間決定我們的每件事,我們以平靜和能力向前行。你也許會說,安靜的生活沒有現成的路。不錯,但是所有的勞作都有收獲,不耕不收,心靈中的事也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