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1975:鄧小平主管外事(1 / 3)

1975年1月17日,鄧小平被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任命為國務院副總理之一。大會閉幕以後,2月1日,周恩來總理在人民大會堂主持召開了國務院全體副總理出席,葉劍英、郭沫若(中國科學院院長)列席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審定國務院12位副總理的分工。會議確定:鄧小平“主管外事,在周恩來總理治病療養期間,代總理主持會議和呈批主要文件”。鄧小平“主管外事”,在1975年一年中做了許多工作。據《鄧小平年譜》記載,這一年裏,鄧小平接待、會見、迎送來自世界32個國家或地區以及國際組織的各種代表團或外賓64批(次)①,陪同毛澤東會見外賓12次,批閱外事文件27件,為發展我國同世界各國的關係作出了重大貢獻。

一、闡述和宣傳毛澤東的外交思想

鄧小平於1973年底複出以後,即協助周恩來分管外事工作。1974年4月,鄧小平率領中國代表團出席六屆特別聯大,在會上發言,闡述了毛澤東關於“三個世界”劃分的戰略思想和中國的外交政策,在國際上產生了巨大的影響。1975年鄧小平主管外事之後,在對外交往中的重要貢獻之一,是根據不同對象,繼續闡述和宣傳毛澤東關於“三個世界”劃分的戰略思想和毛澤東對國際形勢、對蘇美爭霸、對蘇聯的戰略重點、對和平與戰爭等問題的分析及中國的外交政策。

1975年3月1日上午,鄧小平同剛果人民共和國總理洛佩斯會談時指出:社會主義陣營已不再存在,兩大陣營的概念已不合乎今天的實際。……毛澤東主席經過多年對國際形勢的觀察,提出了三個世界的劃分。去年四月第六屆特別聯合國大會上,由我之口把毛主席這個思想作了闡述。這是我們製定世界戰略的出發點。美蘇兩家爭奪世界霸權,是新的世界戰爭的策源地。美國和蘇聯的爭奪遍及全球。兩家天天講緩和、裁軍,實際上天天搞緊張、擴軍。有些人說,蘇聯要發動戰爭,首先在東方,對付中國。經過我們的仔細觀察和分析,我們得出了結論:蘇聯是聲東擊西,它的戰略重點是歐洲。

4月20日上午同金日成率領的朝鮮黨政代表團會談時又說:去年(1974年)年初,毛主席同卡翁達談話時第一次向外賓闡明三個世界的劃分問題。這是他考慮了好幾年才提出來的。現在,兩個陣營已不複存在,過去所謂兩個陣營是兩個世界的概念,已不能反映現實了。陣營的劃分是一個戰略概念、戰略估計,國際形勢變了,就要用新的戰略概念來代替過時的、不符合現實的概念。

關於美蘇爭霸和蘇聯的戰略重點,鄧小平在年初會見荷蘭外交大臣時就指出:從世界戰略形勢來看,從某種意義上說,美國是處於防禦地位,而蘇聯則處於進攻地位。蘇聯的戰略重點在歐洲,這是它自己決定的,誰也沒有辦法把它引到哪個方向去。我們希望西歐團結起來。

接著,在會見聯邦德國基督教社會聯盟主席施特勞斯時又進一步作了闡述。

鄧小平說:這個世界是不安寧的,確實存在著戰爭的危險。不能被現在的所謂緩和和裁軍所迷惑。天天講裁軍,實際是天天在擴軍。擴軍,就是為了爭奪世界霸權,就是為了準備世界戰爭。現在如果發動第三次世界大戰,誰有資格呢?隻有兩家,兩個超級大國。

歐洲如果是一個強大的歐洲,更加團結的歐洲,這對世界戰略很重要。蘇聯是聲東擊西。從它的整個戰略部署來說,重點恐怕還是在西方,在歐洲。歐洲無論從政治、經濟、軍事力量來說,都是重要地區。不取得歐洲,要稱霸世界不可能。甚至取得了中國,不取得歐洲,稱霸世界也不可能。

在3月12日下午同圭亞那總理伯納姆會談時,鄧小平又一次作了分析。

他說:我們認為,主要是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爭奪世界霸權,帶來了爆發新的世界大戰的危險。所謂裁軍,美蘇兩家叫得最凶,事實上掩蓋著新的世界大戰的危險,掩蓋著它們拚命的擴軍。從1963年以來,它們一共搞了三次核武器協定。每一次達成協定之後,兩邊賽跑跑得更快。……現在它們兩家的爭奪遍及世界各個角落,包括拉美、歐洲、大西洋、地中海、波斯灣、中東、印度洋、太平洋,都在爭奪。……既然戰爭的危險來自美蘇兩家,那末,跟著哪一家走都是危險的。

6月9日下午,鄧小平同菲律賓總統馬科斯會談時,簡要評述了蘇聯霸權主義形成和發展的曆史及蘇聯的戰略重點。鄧小平說:

蘇聯對外擴張,搞霸權主義政策,開始於赫魯曉夫時代。但是,拚命搞霸權主義,是在勃列日涅夫上台以後。1969年中蘇之間發生了邊境衝突,即珍寶島事件,中國懲罰了蘇聯一下。因為這件事,國際上有人就認為蘇聯的注意力從歐洲轉到了中蘇邊界方麵,主要是對付中國。我們進行了形勢分析,認為蘇聯的戰略重點並沒有東移。盡管它有一百萬軍隊在我們的邊界,但重點還是在歐洲,包括中東、地中海、波斯灣。

他指出:美蘇散布的和平空氣,實際上是準備戰爭的一個步驟,“緩和”與“和平”的調子唱得越高,戰爭的危險就越增長。

我們支持建立一個強大的歐洲,這樣一個歐洲對美蘇兩霸特別對蘇聯是一種製約力量。……我們對戰爭不是悲觀論者,第三世界加強團結,再加上一個團結的第二世界,就可以對戰爭起一定的製約作用。

10月31日下午,鄧小平在同聯邦德國總理施密特會談中指出:我們總希望歐洲強大、統一,不隻是經濟上統一,將來在其他方麵也能統一。中國在德國問題上的立場是一貫的,我們支持德國統一。

鄧小平在會見意大利前總理時坦率地指出:“中國支持西歐聯合完全是出於全球戰略的考慮。”

10月8日上午,鄧小平同南斯拉夫聯邦執行委員會主席比耶迪奇會談中,概述了近20年來國際形勢的重大變化,指出:毛澤東主席在最近幾年仔細研究了國際形勢的變化,提出了兩個比較重要的看法。一個是世界戰略的規定和力量劃分問題,一個是對戰爭形勢的估計問題。我們對三個世界劃分的概念實際上也是我們對世界戰略的規定,第一世界同第二世界的關係是複雜的。第二世界同第三世界的關係也是複雜的。但在反對兩霸的鬥爭中,第三世界作為主力軍在某些點上有同第二世界建立統一戰線的基礎。我們認為,戰爭的危險是增加了,而不是減少了。

8日下午繼續會談時又指出:不結盟運動的基礎就是第三世界。第三世界主要指亞、非、拉國家,還有其他地區的發展中國家,基本上是發展中國家這個概念。……我們一直支持不結盟運動。

關於核武器、核戰爭和常規戰爭的問題,也是鄧小平同外賓討論的一個重要話題。鄧小平多次闡述中國的核戰略和核武器時代的戰爭觀。他指出:目前,我們也搞點核武器。……理由是,你有,我也有一點。隻有這麼一個作用。我們多次聲明,我們發展一點核武器,是為了達到消滅核武器這個目標。

核武器毀滅人類這種看法靠不住,最終人類要消滅核武器,而不是核武器毀滅人類。如果超級大國運用核武器,就與全世界人民處於對立地位。它們發動戰爭,無非要控製世界。如果人類都被毀滅了,還如何去控製?以後的戰爭還可能是常規武器的戰爭。

中國對核武器的立場講了好多年。第一,我們提出所有擁有核武器的國家承擔義務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第二,要使世界各國,不管有核國家還是無核國家,也不管大小,各國平等參加,共同達成協議,徹底銷毀核武器。我們並不提倡核擴散,但我們更反對核壟斷。現在世界上都提出建立無核區的主張。但這些主張不如我們的這兩條有意義。我個人看,現在反對核武器應把重點放在反對美蘇兩霸繼續拚命搞核軍備競賽方麵。

現在人們有一個概念,說什麼叫戰略武器,好像隻有核武器是戰略武器。我們看這個概念不一定準確。如果是那樣,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就沒有戰略武器了。恐怕常規武器也是屬於戰略武器的範圍。所以,不但要著眼於核戰爭,還要看到打常規武器的戰爭。

戰爭打起來,不一定用核武器,很可能打常規戰爭。

中國落後,原子彈也隻有象征性的一點點。但中國有三個特點:一是地方大;二是人口多;三是有長期戰爭的經驗,有耐力。我們的戰略是毛主席製定的人民戰爭,打持久戰。

鄧小平還指出戰爭的一個普遍規律,就是:“堅持正義鬥爭的小國可以打敗侵略和欺負他們的超級大國。”“最後勝利的是防禦者,而不是進攻者。”

二、對法國進行正式訪問

鄧小平在這一年裏令人矚目的重大外交活動是5月出訪法國。這次訪問是鄧小平複出以後對國外的首次正式訪問。也可以說是對1973年9月法國總統蓬皮杜訪問中國的回訪。

1975年5月12日晨,鄧小平乘專機離開北京,上午到達巴黎,對法國進行正式訪問。這天,巴黎奧利機場陽光燦爛,法國總理希拉克走近飛機前迎接。這是鄧小平闊別巴黎50年後的造訪。1920年10月,鄧小平到法國勤工儉學。在那裏生活了5年多,於1926年初離開巴黎經柏林到達莫斯科。如今,他作為東方大國的領導人前來進行友好訪問,舊地重遊,感慨萬千。

希拉克總理在機場貴賓室致歡迎詞,以法蘭西共和國總統和法國政府的名義,熱烈歡迎鄧小平副總理對法國進行正式訪問。他說:“你的訪問是中國和法國互相表示關心的證明,這次訪問是我們友好關係的證明,為加強我們在各方麵的合作提供了機會。”希拉克表示,今後幾天內同鄧小平的會談“可以就最重要的國際問題和同我們兩國有關的事情交換意見”,他深信,“這些會談將是有用的和有成果的。”

鄧小平致答詞時說:“法國是我年青時代曾經生活過的地方,法國人民的熱情好客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現在重遊舊地,感到非常愉快。我特別高興的是,自從1964年建立外交關係以來,我們兩國的關係不斷得到發展。這次,我是帶著進一步發展兩國關係的真誠願望來貴國訪問的。我相信,通過我們雙方的會談,我們之間的相互了解必將進一步加強,兩國之間的良好關係將得到新的發展。”鄧小平稱讚“法國人民是偉大的人民,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和曆史首創精神”,對此,“中國人民深為欽佩”。鄧小平還“向巴黎人民和法國人民表示良好的祝願”。

鄧小平與希拉克在貴賓室友好交談後離開機場,前往法國國賓館馬裏涅大廈。

訪問法國期間,鄧小平先後同法國總理希拉克(12日下午)、法國總統德斯坦(13日下午、14日下午)舉行會談;先後出席希拉克在外交宮舉行的歡迎宴會(12日晚)、德斯坦在總統府舉行的歡迎宴會(13日晚)、法國國民議會議長富爾舉行的宴會(14日晚)、裏昂市長舉行的招待會(15日)、羅納省省長舉行的午宴(15日)、希拉克專程到羅納省博村舉行的宴會(15日晚)、巴黎市政委員會主席舉行的招待會(16日下午)。中國駐法使館舉行午宴招待德斯坦總統(14日),鄧小平舉行答謝宴會招待希拉克總理(16日晚)。在這些宴會和招待會上,鄧小平大多致祝酒詞或發表講話,有時在致詞結束時還用法語高呼“中法人民友誼萬歲!”“光榮屬於巴黎人民!”

鄧小平在訪法期間通過兩國領導人之間的會談和公開場合的對話,就世界形勢、反對霸權、維護獨立和歐洲統一以及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等雙方共同關心的當代最重要的國際問題,就中法雙邊問題,進行了討論,交換了意見,發現存在於中法兩國之間的更多的相同點和相似點,從而加強了相互了解,促進了中法兩國在經濟、文化、科學和技術等各方麵更加密切的合作,加深了中法兩國人民之間的友誼,發展了兩國之間的良好關係。

鄧小平訪法期間,參觀了巴黎郊區奧比尼村的一個農場(14日上午)、裏昂郊區的貝裏埃汽車廠(15日下午)、加爾省的馬庫爾核中心和鳳凰核電站的鈉冷卻快中子超再生反應堆(16日上午)、羅納省博村的名勝古跡(16日上午),遊覽了巴黎的凡爾賽宮(13日上午)。

鄧小平5月17日下午結束對法國的訪問,離開巴黎。18日上午回到北京。21日,向毛澤東並中共中央寫信報告訪問法國情況。信中說:我們根據毛主席的革命外交路線和戰略部署,利用時機,多做工作,擴大了影響,增加了中法相互了解,推進了我們聯合第二世界反對兩霸、側重打擊蘇聯的國際統一戰線。這是鄧小平對此次訪問法國的扼要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