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為中美關係正常化努力
在大國關係方麵,鄧小平麵臨的最重大的問題是中美關係正常化問題,而中美關係正常化的關鍵是台灣問題。鄧小平堅持處理中美關係和台灣問題的原則立場,以我為主,促使美方接受我方的條件,使中美關係朝著逐步實現正常化的目標前進。
鄧小平在1974年11月26日至28日與基辛格會談時,就已明確指出,解決中美關係正常化問題,隻能采取“日本方式”,即:斷交、廢約、撤軍。基辛格提出的方案,從本質上說,這不是“日本方式”,而是“一中一台”方式,在建交問題上無非是一個“倒聯絡處”的方案,中國不能接受。在美國同台灣斷交、廢約、撤軍後,台灣問題應由中國人自己去解決,那是中國的內政,用什麼方式解決也是中國人自己的事。29日發表的《公報》宣布,兩國政府商定,美國總統福特將於1975年訪華。
福特總統於1974年8月9日就職後曾表示“保證繼續信守上海公報的原則”,繼續執行尼克鬆的對華政策,並打算在自己任期內實現中美關係正常化。10月28日,福特簽署了廢止《台灣決議案》。鄧小平對福特訪華十分重視,積極進行準備,通過各種途徑與美國方麵溝通,表明我方對解決中美關係正常化問題,特別是具有關鍵性的台灣問題的態度和立場。
1975年4月1日上午,鄧小平會見美國眾議院議長和眾議院共和黨領袖,談到中美關係時指出:一直到現在,我們還是很欣賞當時尼克鬆總統走出了勇敢的一步,親自到中國來,中美雙方簽署發表了上海公報。這是兩國關係的轉折點,是新的開端。……總的說來,在這差不多三年零兩個月的時間內,我們覺得中美關係發展還是好的。隻要遵循上海公報的精神和原則,逐步發展兩國的關係是完全可能的。我們的願望就是,雙方沿著上海公報的原則精神堅持走下去,雙方都不要後退。在談到台灣問題時,鄧小平強調:我們兩國之間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台灣問題。這個問題隻能按日本方式解決,即撤軍、廢約、斷交,不能有別的方式。如果美國認為不成熟,我們可以等待。
6月2日上午,鄧小平會見美國報紙主編協會代表團團長和美聯社董事長時,著重談了福特訪華和中美關係問題。鄧小平說,對福特總統訪華,我們抱著這樣一個態度:福特總統要來,我們歡迎,來談問題也可以,不談問題也可以,談得攏也可以,談不攏也可以。至於福特總統的訪問是否帶來中美關係的某種前景,這是要由福特總統去考慮、去決定的問題。中美兩國之間的關鍵問題是台灣問題。我們的立場很清楚,要實現中美關係正常化,台灣問題隻能采取日本方式解決,具體地說,就是美國從台灣撤軍,同台灣廢約、斷交。其他方式,我們不能考慮。如果美國政府考慮還不成熟,我們也可以等一等。總之,“兩個中國”、“一個半中國”和“一個中國,一個台灣”的立場,我們都是不能接受的,變相形式的這種立場,我們也不能接受。台灣問題是中國統一的問題,這是一個主權問題。不能設想中國人民會同意以任何形式把台灣從中國國土上分割出去,這不可能。
中美之間的關係,一定要遵循上海公報的原則,中國隻有一個,不能采取別的立場,不能從上海公報的立場後退。至於用怎樣的方式解決台灣問題,這是一個內政問題。我們盡力采取和平方式解決。
在6月9日下午同菲律賓總統馬科斯會談時,鄧小平也重申:有人要我們保證不使用武力解決台灣問題,我們不作這個承諾。台灣問題是中國人的內部事務。我們希望用和平的方式解決,但是采用和平方式還是非和平的方式,那是我們的權利。
在8月6日上午會見美國議員訪華團時,鄧小平再一次表示:我們高度評價尼克鬆總統1972年采取的勇敢決策,到北京來訪問,並在上海發表了上海公報。認為在中美之間的根本問題——台灣問題沒有解決的情況下,現在能維持這樣的關係就算是正常的。重申對今秋福特總統訪華的態度:福特總統來,我們總是歡迎的。談不談[台灣]問題,能不能解決問題都可以。見見麵也有好處嘛!當然這個問題要由福特總統決定。
在解決中美關係和台灣問題上,鄧小平既堅持原則立場,又坦然相對,耐心等待,無求於人,這種姿態,使得中國方麵保持主動的、攻守自如的狀態,處於同美國平等協商的地位。
這一點,在9月20日上午,鄧小平回答英國前首相希思關於基辛格下月訪華中美關係是否會有進展的問題時,再一次充分地體現出來。鄧小平說:這要看美國在台灣問題上有什麼方案。中國的態度無非是三個條件,即日本方式:一、廢約,廢除美國和台灣之間的條約;二、撤軍,人數不多,現在是四千多人;三、斷交,不能考慮別的什麼“兩個中國”或者“一個半中國”。如果美國覺得時間還不成熟,我們可以等待。中國人有一個特點,就是有耐心。我們堅信,不管過多少年,台灣問題總要解決。美國提出,你們是否可以作出一個不使用武力解決台灣問題的保證?我們說不行。因為怎麼解決,是我們自己的事情,用什麼方式來解決,是我們的內政。我們希望和平解決,但如果不能和平解決,怎麼辦?
在10月10日會見美中人民友好協會主席韓丁率領的代表團時,鄧小平再次讚揚尼克鬆訪華、兩國發表上海公報的行動,說“你們美國還沒有其他人能像他這樣”;又一次指出,現在阻礙中國同美國關係正常化的問題,就是一個台灣問題。要實現中美關係正常化,隻有實現廢約、撤軍、斷交三條。實現這三條,中美兩國就可以建交。
1975年10月19日至22日,基辛格到北京,為福特總統訪華做準備。鄧小平負責接待,同他舉行了4次會談。21日晚,陪同毛澤東會見基辛格和夫人。
在20日下午的會談中,鄧小平指出:毛主席多次強調,中美之間當然有雙邊問題,但更重要的是國際問題。對待國際問題,要從政治角度考慮,才能把問題看得更清楚,才能在某些方麵達到協調。鄧小平委婉地批評了美國方麵強調的所謂“靈活態度”,認為靈活是要符合於戰略要求的靈活,如果靈活得過分,就會使人們想到究竟這個戰略是什麼,而我們的態度是從不僵硬。鄧小平強調,蘇聯的戰略重點在西方,在歐洲和連接歐洲的中東、地中海,甚至波斯灣。世界上有一種輿論說,似乎中國很怕蘇聯進攻。我可以坦率地告訴博士,這種估計是錯誤的。
22日下午會談中談到福特訪華公報時,鄧小平指出,重點在政治方麵,這次訪問從政治上可以體現出來。我們可以按照上海公報的原則在貿易和人員、文化交往等方麵繼續前進。我們雙邊關係中的重要問題是台灣問題,恐怕你們也沒有準備拿出新的方案,如能重申上海公報的原則還是比較適當的。鄧小平的這些意見是分析了實際情況、衡量了現實可能提出來的。22日當天,鄧小平審閱了外交部報送的中美聯合公報中方草案,並即報送毛澤東。得到毛澤東同意後,即提交美方並由外交部長喬冠華同基辛格磋商。
1975年12月1日下午,美國總統福特到達北京,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鄧小平負責接待。當晚,鄧小平受周恩來總理委托主持歡迎宴會。鄧小平致祝酒詞,高度評價尼克鬆訪華和上海公報的發表。
他說:三年多以前,尼克鬆總統訪華,中美雙方發表了著名的上海公報。這是一個獨特的國際文件,它明確闡述了中美兩國不同的社會製度所決定的政策上的根本分歧,同時也指出了兩國在當今世界上具有許多共同點,其中突出的一點是兩國都不應該謀求霸權,都反對任何其他國家或國家集團建立霸權的努力。公報為發展中美關係提供了基礎,也指出了方向和目標。這一公報的發表不僅符合兩國人民的共同願望,而且符合世界人民的利益,在國際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鄧小平對福特總統表示歡迎,並表示了對中美關係正常化的期望。
鄧小平說:自從上海公報發表以來,總的說來,兩國人民之間的來往和友誼有了增進,兩國關係有所改善。福特總統就任後不隻一次表示恪守上海公報的各項原則,願為促進兩國關係的發展而努力。對此我們表示歡迎。實現兩國關係正常化,符合中美兩國人民的共同願望。我們想念隻要認真遵守上海公報的各項原則,經過雙方的共同努力,這一願望終將實現。
福特在祝酒詞中表示,“保證致力於那些最初步驟中所確定的目標和原則,特別是兩國關係的正常化。”“我們將繼續堅定地致力於在上海公報的基礎上建立我們兩國正常關係的過程,並且擴大就共同關心的國際問題進行合作的領域。”
鄧小平同福特舉行了三次會談。
12月2日上午會談中,鄧小平指出,國際形勢千變萬化,我們兩國雖然各自所處地位不同,但兩國領導人相互接觸、交換意見,總是有益處的。我們兩國社會製度不同,理所當然地有許多分歧,但這不排除尋求共同點,不排除在上海公報基礎上尋求發展兩國關係的途徑。雙方可深入地交換意見,哪怕是分歧、吵架也沒有關係。過去毛主席講過,我們提倡小吵架、大團結。我們兩國之間有許多共同點。
2日下午,鄧小平陪同毛澤東會見福特和夫人。福特向毛澤東談了上午會談中兩國的共同點。福特說,在今天上午的會談中,我們使用一些強烈的語言,反對某一個搗亂的國家。我們共同批評了另一個國家。福特還說,我想我們要努力更好地協調行動,以便在國際上采取強硬的態度來對付諸如蘇聯這樣的國家所提出的擴張主義的挑戰。他們在國際上總的欲望是在領土、經濟和其他方麵進行擴張。但是,我們將要對付他們的挑戰。福特表示:我們打算在明年之後改善我們的雙邊關係。我們認為那時將是我們能在雙邊關係方麵取得真正進展的時機。福特提出,在此期間,你的國家和我的國家將分別從東方和西方來共同對付蘇聯。這將有利於在美國國內使人們更多地支持美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關係繼續取得進步和發展正常化。福特還進一步申述,我們應當在此期間用我們美國所做的事情和你們人民共和國所做的事情來使蘇聯信服我們說的話有行動作後盾。我們將保持對他們的壓力。我們希望東方對蘇聯的壓力將同我們在另一端通過實際行動對他們施加的壓力同樣強大。
毛澤東表示懷疑福特所言不過是放空炮、罵娘而已。
福特表示,我們做的會比那要多,過去我們做的就比那要多,我們今後仍將如此。對毛澤東提出“你們有實炮啊”的問題,福特明確回答:是的。除非他們挑戰,否則我們的火藥將保持幹燥。但如他們挑戰,我們的火藥就將不再是幹燥的了。事實上,我們對付過他們的挑戰,今後我們也將繼續這樣做。
毛澤東表示:那好!達成協議!
福特說:我們達成這樣的協議:為了共同的目標,我們將進行共同的努力,你們從東方施加壓力,我們從西方施加壓力。
毛澤東說:就是。君子協議。
3日上午、4日上午,鄧小平同福特繼續會談。在福特表示美方打算在明年按“日本方式”實現關係正常化的前提下,鄧小平說明了按照日本方式實現關係正常化後台灣問題的處理原則。鄧小平指出:按照日本方式,也就是要實現我們所說的“廢約、撤軍、斷交”三個原則,也意味著跟日本現在和台灣的關係一樣,非官方的、民間的貿易關係還可以繼續保持。有關台灣的其他問題,則要作為中國內部問題解決。
這次接待福特訪華,在毛澤東直接指導和參與、鄧小平具體負責下,取得了積極的、重要的成果。美方接受了中國堅持的條件:按“日本方式”即廢約、撤軍、斷交三原則解決台灣問題、實現中美關係正常化,並提出了中美明年之後建交的時間表;還就共同對付北方的社會帝國主義達成了口頭協議。從表麵看,福特訪華連《公報》都沒有發表,了解了雙方會談的經過,特別是毛澤東會見福特時雙方的交談,就會毫不遲疑地肯定福特訪華在中美關係發展過程中的積極意義。實際上,在12月4日晚福特總統告別宴會上賓主雙方的祝酒詞中,對會談的積極成果並非沒有明白的表露。福特說:“我同毛主席和鄧副總理進行的範圍廣泛的會談,是友好、坦率、有實質內容和建設性的。”“我相信,通過我們雙方的努力,我們能夠建立起一種促進美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利益的關係。我在我們的會談中重申,美國保證致力於在上海公報的基礎上完成美國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關係正常化。”福特還說:“我們的雙邊關係是重要的。但是我們雙方都更加重視我們關係中的國際方麵。正是一些共同的認識和共同的利益使我們兩國在四年前走到了一起。其中一點是雙方同意不對別人稱霸,並且根本反對別人把霸權強加在世界任何地方的努力。”鄧小平在祝酒詞中也說:“這次兩國領導人直接交換意見,有助於增進相互了解,有利於促進中美雙方朝著上海公報指明的方向和目標作出努力。雙方一致認為,上海公報是有曆史意義的文件,是中美關係的基礎。事實表明,它今天仍然是富有生命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