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談話一開始,鄧小平就說了對已經寫出的這一稿的總的意見:“語言過多 砍掉一半”(第1行),“組織不貫串”(第2行)。關於稿子的修改意見還有:“不要過於鋒利 不要論戰語言”(第5行)。可見,有人說鄧小平對稿子很滿意雲雲,是不確實的。
鄧小平這次談話,是12月2日“講話提綱”和談話的繼續。對於講話稿應該突出講什麼和怎麼講,他這幾天有了不少新的想法,產生了不少新的觀點。
鄧小平首先進一步明確了在中央工作會議上講話的主題:“解放思想 開動機器一切向前看 否則四化無望”(第3行)。同12月2日一樣,解放思想,是鄧小平特別強調的一個重點。在12月5日的談話中,他聯係當時的實際情況,存在的問題,從各個方麵對解放思想進一步作了論述,著重分析了思想不解放、僵化或半僵化的原因和危害。同兩年來華國鋒等堅持“兩個凡是”、反對真理標準問題討論的情況聯係起來看,鋒芒所向是很鮮明的,批判也是很有力量的。記錄第8、9行這樣寫道:
僵化,
禁區,
本本對實際
不敢想、說、做
隨風倒
官僚製度束縛
真正管卡壓
隻能奉命行事
然後才是習慣勢力
鄧小平估計到,“新問題大量出現,如規章,用人標準。改革障礙重重。”(第4行)記錄中有“實現的手段方法 有些要得罪大批人 必須早作思想工作 工人減少機構重迭 黨怎麼領導”(第3行)等語,還提到“北大考慮係主任製”(第4行),可見他對怎樣進行改革的思索。
民主是談話的另一個重要內容。同12月2日相比,鄧小平在這次談話中把解放思想同民主聯係起來,進一步論述了政治民主、經濟民主和民主與法製。
鄧小平說道,“出氣應允許,出氣是沒有民主的懲罰。有了正常民主大字報也可少。”(第7行)要為敢想敢作創造條件,要建立“民主製度,支持新生”力量。“思想領域”的問題,要通過“民主討論”的辦法來解決。“出了壞人不要怕。信任群眾幹部。”(第11行)
關於經濟民主,鄧小平提出,要實行“經濟民主,權力下放”,要糾正“黨委隨便幹預”。(第15行)他說,“沒有民主培養不出人才”。(第15行)給生產隊經營自主權,“生產隊長看到”有一小塊土地“沒有利用,就睡不著覺”,就要開動腦筋增加財富(第12行)。
在民主與法製方麵,鄧小平特別強調執政黨要有黨規黨法。他說,“紀律檢委提前”成立固然必要,“更主要建立黨規黨法,比國法還重要。”(第14行)他認為,“法律可以地區搞局部搞。”(第16行)
鄧小平還進一步闡述了解決曆史遺留問題的原則:“向前看 不要求[全]責備允許繼續改正 以前寬以後嚴。”(第17行)
對於全黨工作重點轉移後的經濟工作,鄧小平也談了不少意見:
經濟辦法管經濟
從下麵搞起 權力下放 責任到人 有職有權有責
方針明確 方法妥當 要注意工作方法(第17、18行)
生產力發展 生產率提高(第19行)
不要總怪林、四 作擋箭牌(第13行)
對中國經濟和社會生活的發展,就12月2日提出的讓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先好起來這個大政策,12月5日講了不少具體的設想。記錄最後兩行是一串數字:“工人100農民8千萬150-200各1/10城市 市鎮 農村 衛星城市”(第20行)“1億人口平均100”(第21行)。單看記錄無法說得清楚其內容,但可以意會是相當具體細致的設想。至於最後的數字,看得清楚是談住房問題,說新加坡月收入“1500新幣有權買房產,5間房子,70m2,花半年工資”。那裏的“房租=工資×15%(歐美日1/3)”。可見他對未來的設計思路是多麼開闊、多麼深遠。
關於12月5日鄧小平談話的內容,胡喬木回來後同秘書朱佳木講了要點,朱佳木有個記錄:“鄧小平說,這次別的問題都不講了,隻講四個問題:第一,解放思想。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的確是一個思想路線問題,是一個重大政治問題,是關係到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問題。第二,發揚民主。當前最迫切的是擴大廠礦企業和生產隊的自主權。民主選舉的範圍要逐步擴大。第三,向前看。對過去搞錯了的要糾正,也要給犯錯誤的同誌認識和改正錯誤的時間。對毛澤東同誌和‘文化大革命’的評價,要從國際國內的大局出發,從曆史的角度來看。第四,研究和解決新問題。要用經濟辦法管理經濟,要特別注意加強責任製。要用先使10%-20%的人富裕起來的辦法,擴大國內市場,促進生產發展。”朱佳木對胡喬木對鄧小平談話所作概括的記錄,同現在發現的胡喬木對鄧小平談話所作的記錄,可以互相印證。由此可見,無論是手寫稿的8個部分,還是後來的稿子的4個部分,這篇講話的主題、結構以及所要講的主要問題,都是鄧小平親自確定的。
按照12月5日鄧小平對講話稿的新的構思、新的觀點、新的提法,參加起草的人員連夜重寫,產生了鄧小平講話稿的12月5日稿。這是一份鉛印稿,共18頁,篇幅壓縮到8000字左右。加上了一個標題:“在中央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一九七八年十二月五日稿)”。主題進一步明確:“今天,我主要講一個問題,就是解放思想,開動機器,一切向前看。”整個講話的結構布局按鄧小平的意思基本上確定下來。全文分4個部分:1.解放思想是當前的一個重大政治問題。2.民主是解放思想的前提條件。3.向後看是為了向前看。4.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
12月5日的講話稿,按鄧小平的意見重新寫過,對重要問題作了深刻、明快的剖析和論述。第一部分標題改為“解放思想是當前的一個重大政治問題”。內容除保留後麵三段的一些論斷之外,全部都是按鄧小平12月5日談話的觀點甚至語言重寫的,與後來的定稿本差別不大。
例如:為什麼說“解放思想是當前的一個重大政治問題”?講話稿作出了簡明扼要的回答:“隻有思想解放了,我們才能正確解決過去遺留的問題,正確解決新出現的一係列問題,正確解決實現四個現代化的具體道路、方針、手段、方法和措施,正確改革同大幅度發展生產力不相適應的生產關係和上層建築。”
再如:關於思想不解放,僵化或半僵化的原因,這一稿從3個方麵作了論述:一是10多年來林彪、“四人幫”大搞禁區、禁令;二是官僚主義的繩索束縛著人們頭腦;三是小生產習慣勢力還在影響著人們。
三如:對思想僵化的危害,很多的怪現象就產生了,這一稿也講了3點:思想一僵化,條條框框就多起來了;思想一僵化,隨風倒的現象就多起來了;思想一僵化,不從實際出發的本本主義也就嚴重起來了。
“目前正在全國範圍內進行的關於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爭論,實際上就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爭論。我認為進行這個爭論很有必要,意義很大。”這個重要論斷,也是這一稿中明確作出的。
後麵3個部分的不少內容,也是按12月5日鄧小平的談話增加或重寫的。
例如:鄧小平談話記錄上有“經濟民主,權力下放,責任到人,有職有權有責,”還有“生產隊長看到沒有利用,就睡不著覺,開動腦筋增加財富”等話,講話中就寫上了這樣兩段:“我想著重講講發揚經濟民主的問題。現在我國的經濟管理體製權力過於集中,不利於發揚經濟民主和充分發揮國家、地方、企業和勞動者個人四個方麵的積極性,也不利於實行現代化的經營管理方法和提高勞動生產率。沒有權力下放,就沒有經濟民主。過去的經驗表明,國家統得太死不利。應當下決心把權力下放,讓地方和企業、生產隊有更多更大的經營管理的自主權。我國有這麼多省、市、自治區,一個中等的省相當於歐洲的一個大國,有必要在經濟計劃和財政、外貿等方麵給予更多的自主權。”
“當前最迫切的是擴大工廠企業和生產隊的自主權,使每一個工廠企業和生產隊能夠千方百計地發揮主動創造精神。有了這種自主權,才能解放思想,生產才能搞上去。一個生產隊有了經營自主權,一小塊土地沒有種上東西,一小塊水麵沒有養上魚,就要睡不著覺,就要開動腦筋想辦法。全國幾十萬個企業,幾百萬個生產隊都開動腦筋,能夠增加多少財富嗬!”
再如:鄧小平談話記錄上有“紀律檢委提前,更主要建立黨規黨法,比國法還重要”,講話稿中就寫了“民主和法製在我們的社會政治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一定要從我們黨本身做起。黨要有黨規黨法。沒有黨規黨法,就沒有國家法製。各級紀律檢查委員會和組織部門的任務不隻是處理案件,主要是建立黨規黨法,切實把我們黨的黨風搞好”一段話。
談話記錄20-21行的那一串數字,在講話稿中寫成這樣一段文字,緊接在允許一部分人先好起來的後麵:“要經過五年左右的努力,使城市裏有百分之二十的工人,每人每月的工資平均達到一百元左右;農村有百分之十的公社,每人每年收入達到一百五十元至二百元。”還說到,在全國“有大約八千萬到一億人口提高了購買力”將如何如何。這些具體的目標,直到12月31日的定稿本中一直都有。
起草講話稿的寫作班子對12月5日這一稿進行討論、修改,在12月7日先後印出兩稿,頁數沒有增減,都是18頁。12月7日的第二稿送到了胡喬木的手裏,他開始考慮修改。根據是:在這個稿子上,有胡喬木寫的30多條批語和作的20多處文字修改。但這份稿子還不是胡喬木的修改稿,隻是胡喬木準備修改的提要。
胡喬木的秘書朱佳木回憶說:“記得那天晚上,胡喬木並沒有動筆,但第二天早飯後,他卻把改過的稿子交給了我。原來,他是半夜兩點爬起來,用了兩個多小時改好的。”由此可見,胡喬木對講話稿的修改,是在12月7日半夜醞釀、8日淩晨進行的。可惜胡喬木修改的原稿,迄今沒有找到。所好的是,保存的過程稿中還有一份標明12月7日的鉛印稿,共20頁,我們稱之為12月7日第三稿。拿12月7日第三稿同12月7日第二稿比較,可以看出第三稿作了許多補充、修改。拿第三稿所作的補充、修改,同胡喬木在第二稿上加的批語對照,這些補充、修改大都在加批語的地方而且同批語是一致的。再與上引朱佳木的回憶互相參證,可見這些補充、修改是胡喬木所作。有沒有其他同誌參與其事,在找到修改手稿之前,無從確定。這種可能性也是存在的。但無論如何,說這些補充、修改主要出自胡喬木之手,是不會不符合實際的。
本來,起草或修改中央文件和領導人的講話,是胡喬木職責所在。胡喬木生前從不張揚,在他死後也不必多說。他在這方麵的勞績大家都是知道的。但鑒於這些年來有人在海外胡說:“這個稿子曾被胡喬木改來改去,去掉了一些好的意思,加進去一些胡喬木自己的東西”;而當年在胡喬木領導下參與這篇講話起草工作的有些同誌,對胡喬木的勞績似乎也淡忘了。所以,我們不能不對有關的史料進行分析,以明史實,以正視聽。
對12月7日第二稿,胡喬木是按照鄧小平12月2日和5日兩次談話,並遵循鄧小平第三次複出以後的思路和觀點來進行補充、修改的。他對稿子所作的重要補充、修改,有些是12月2日和5日鄧小平講了而在稿子中被忽略或遺漏的,也有些是稿子中對鄧小平講的觀點表述得不夠充分和完滿的,還有些是在這之前鄧小平反複強調、反複闡述的觀點,當然也有些是胡喬木對鄧小平的思想、觀點的引申、拓展和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