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過去劉邦沒有回來,大家知道一定是成了蛇的腹中物。等雲開霧散,大夥兒繼續前行,沒走多遠便看見巨大的白蛇已被斬成兩截扔在路邊。大夥兒疑惑不解是誰做的,個個在心裏揣摩:劉邦哪去了?大家繼續前行,走了約摸幾裏的樣子,看見一個青年躺在路邊呼呼大睡,身體上方飄著一團雲氣,雲中隱約呈現出一條赤龍正在懶散地遊弋。這人正是劉邦,可他手中的鐵棍不知何時已成為一把綴有七彩珠、九華玉的寒光逼人、刃如霜雪的寶劍,劍柄處清晰鐫刻著兩個飄逸的篆字:赤霄!這一刻大家相信劉邦所說的話是真的。
關於赤霄劍民間流傳的故事荒誕不堪,不足為信。那麼,《越絕書》關於太阿劍的記載則有據可依。書中記載:晉鄭王聽說楚王有太阿劍,憑靠著晉國兵強馬壯,派人到楚求劍,被楚王拒絕。於是晉鄭王借此為由發兵圍攻楚國都城,準備消滅楚國,可打了三年沒有破城。楚都城倉庫穀栗告急,庫房裏沒有打仗用的兵革。左右群臣,賢能義士對此束手無措,楚王百感交集,望著太阿感歎:“太阿啊,太阿,寡人將親臨城樓之上督戰,與國人同仇敵愾,誓與城池共存亡。”翌日楚王手持太阿劍親臨城池指揮,楚軍將士看到大王持劍而散發出的威武之氣,備受鼓舞,士氣頓足,呐喊聲震耳欲聾:“****戈矛,與子同仇。”晉軍聞聲膽顫心驚,士卒未明白到底怎麼回事已破敗不堪,流血千裏,恍若猛獸歐瞻,江水折揚。晉軍大敗而逃,晉鄭王受驚一夜之間頭發全白。
楚王事後請來國中相劍名士風胡子,疑惑地問:“此劍威耶?寡人力耶?”風胡子笑著回答:“劍之威也,因大王之神。”楚王將信將疑說:“夫劍,鐵耳,固能有精神若此乎?”
風胡子道:“時各有使然。軒轅、神農、赫胥之時,以石為兵,斷樹木為宮室,死而龍臧。夫神聖主使然。至黃帝之時,以玉為兵,以伐樹木為宮室,鑿地。夫玉,亦神物也,又遇聖主使然,死而龍臧。禹穴之時,以銅為兵,以鑿伊闕,通龍門,決江導河,東注於東海。天下通平,治為宮室,豈非聖主之力哉?當此之時,作鐵兵,威服三軍。天下聞之,莫敢不服。此亦鐵兵之神,大王有聖德。”楚王恭敬笑答:“寡人聞命矣。”
哀塵認為:晉軍攻三年城不破,軍心早已散掉。而楚軍嚴陣以待,士氣鼓舞,同仇敵愾,《曹劌論戰》說: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以充盈氣勢攻散掉的軍心,哪有不勝的道理。太阿劍啊,倘使楚國滅,將流落何方呢?
威道令人畏懼,誠信高潔令人折服。七星龍淵劍承載的即是這樣的精神。《吳越春秋》記載說此劍是有歐冶子和幹將聯手所鑄。傳說兩人為鑄此劍鑿山取水,引至鑄劍爐旁北鬥七星狀的池中,故稱‘七星’。劍成後,俯視劍身,如同登山俯視深淵,飄渺深邃如同巨龍盤踞,是名‘龍淵’。此劍的鑄造固然是無可挑剔,但它的聞名緣於以為無法知道真實姓名的漁翁。話說伍子胥之父得罪楚王而被殺,其又被奸臣誣陷,萬般無奈之下逃亡天涯。楚國追兵卻一路追趕,逃到長江口,伍子胥麵對浩蕩江水,波濤滾滾。正在這千鈞一發之際,江上一條小舟朝他急速駛來,漁翁連聲喚他上船,伍子胥無心多慮,前有長江後有追兵,容不得他有其他選擇。他上船後,小船迅速隱入蘆葦蕩不見蹤影,岸上追兵看著茫茫江水隻好悻悻而去。漁翁將伍子胥載上岸,取來酒食讓他飽餐一頓。伍子胥感激萬分,問漁翁姓名,漁翁言稱:漁丈人。拜別漁翁後,心裏顧慮,沒走多遠又折回,取下祖傳的寶劍:七星龍淵劍。欲贈給漁翁致謝,並囑托其千萬不要泄露自己的行蹤。漁翁接過寶劍,仰天長歎:“搭救你隻因你是國家忠良,並不圖報,如今,你仍然懷疑我貪利少信,我隻好以此劍名誌。”說完橫劍自刎。
魚腸劍——勇決之劍,鷹擊長空,專諸刺王僚。劍雖小,能殺暴君,人雖微,勇氣可嘉。四月丙子,公子光宴請王僚,王僚帶兵立於光府保護。此時專諸端著烹製好的魚走上殿來,天空一片湛藍,一隻飛鷹展開雙翅向大殿疾飛。大殿裏甲士陳列有序,專諸定神穩行。飛鷹義無反顧飛向大殿,長空沒有一點雲彩的影子。大殿寂靜如死,空中散發著陣陣魚香。王僚早感到饑餓,俯身準備就食。專諸慢慢將菜放到王僚麵前的案板上,飛鷹已到大殿上空。專諸猛然抓起魚刺向王僚,裏麵的短劍疾速,王僚還來得及反應,魚腸劍捅碎他的心髒。此時飛鷹已經擊向大殿,發出最後的一生哀鳴。衛兵頓時刀鋒劍雨撲向專諸,但為時已晚。王僚一命嗚呼,成就了專諸,成就了魚腸劍。
又見古人讚歎,千匹駿馬三處富鄉兩座大城換不來越勾踐的寶劍純鈞,尊貴無雙;承影有影無形,精致優雅;幹將莫邪難分離,摯情無限。正是:白龍伏雲空望月,寶劍匿地終雙棲。未知幹將莫邪有何故事,且看下文分解。
www.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