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一品 鄭衛息兵(2 / 2)

鄭莊公閱罷書信,言道:“衛侯既已認錯,寡人又有何言也。”

這個時候,薑氏聽說鄭莊公領兵伐衛,唯恐公孫滑被鄭莊公所殺,若真如此,太叔段豈不絕後也?顧不得麵子,趕緊向莊公請求道:“寤生吾兒,且看滑亦汝父血親情分,饒他一命。”想當初,薑氏夫人令鄭莊公將京城老家封給太叔段的時候,說的理直氣壯、氣吞山河。如今,兒子也沒了,脾氣也好了。早知如此,何必當初!

鄭莊公一方麵礙於母夫人薑氏的麵子,另一方麵考慮到公孫滑孤身一人,又沒啥大能耐,諒其也翻不起何大浪。因此,便給衛桓公回信言道:

賢侯何太謙也。事之原委明矣,鄭之幸也。公孫滑雖然有罪,然吾弟段隻此一子,且煩賢侯照顧,勿令段血食斷絕。

寫罷書信,鄭莊公當即下令,召高渠彌撤兵回國。公孫滑逃的性命,不敢歸鄭,在衛國終老一生。

老臣石碏僅寥寥數語,動一動筆杆子,輕鬆退走幾萬大軍,避免生靈塗炭,還維護了兩國鄰裏之誼,果真是人才最重要!有些能靠頭腦和嘴皮子解決的事兒,沒有必要兵戎相見。太過莽撞的話,勇則勇矣,但隻能是算是匹夫之勇。石碏比州籲高了不止一籌!

在後麵的曆史中,憑著三寸不爛之舌解救無數生靈的有之;同樣,靠著唇槍舌劍殘害無數生靈的亦有之。

從這個結果看來,高渠彌與公子呂引兵追趕公孫滑,一直追到衛桓公大門口,並不是說鄭兵跑得慢追不上,這是有目的的。多半是出於鄭莊公的授意:汝衛侯誤聽人言,不問青紅皂白,引兵入鄭,豈能輕饒?且嚇唬一番再說。在以後的故事中大家會發現,當時諸侯國之間的交往,有很多地方和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是一樣道理,細細品來,很有意思。

再說周平王因為鄭莊公很長時間都不在洛陽理事,心中十分不忿。且說有一天,虢公忌父來朝。二人一問一答,越嘮越是投緣。周平王乃對虢公忌父言道:“鄭伯父子任卿士多年,徒居顯位,卻不理事,孤欲令卿代之,卿不可推辭。”

虢公聽了,滿腦門子直冒汗。東虢國和鄶國早就被鄭莊公的老爹掘突給吞並了!現如今鄭莊公繼位,雄才大略不下乃父,鄭國在鄭莊公的統治下更加強盛。卿士之顯位,自己怎敢取而代之?想到這裏,趕緊磕頭奏道:“鄭伯不來,定因國中有事。臣若代之,鄭伯不光怨臣,亦將怨大王也。臣可不敢從命。”

讀到這裏,咱得佩服虢公這一脈的人。上一任虢公石父,將周幽王伺候的相當滿意。這一任的虢公,剛見一麵,就將周平王給忽悠的加官進爵。關鍵是,即使加官進爵,人家虢公還沒要,這個人是相當的有頭腦。那麼虢公這一脈是什麼來頭呢?

說出來,大家可能又驚訝了。西周王朝剛開始的時候,有東西兩個虢國。第一任的虢公,乃是周文王的弟弟,周武王的兩位親叔叔,東虢國主為虢叔,被封在虢地,也就是今天河南滎陽地區。前文書說的鄭武公吞並的虢國和鄶地中的虢國,即指的是東虢。虢郭同音,郭姓就是這麼來的,有著純正的皇室血統。西虢國主為虢仲,被封在陝西寶雞一帶。後來演化成南虢國、北虢國和小虢國。假途滅虢的成語即來自此處。另外,東西虢國第一任國主說法不一。本書中所說的虢公,都是指西虢國主。

書歸正傳。不知鄭莊公的卿士之位還能不能繼續將持下去呢?敬請繼續關注《小品東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