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火不滅白蓮教(3 / 3)

活動於甘肅之高天升、馬學理等部白巾軍,由階州(今武都)進入龍安。閏四月,在竹子山口擊敗清軍,殺總兵施縉後再返甘肅;八月間,夜襲陝甘總督長麟於徽縣伏家鎮,殺將軍富成及遊擊台清阿等官兵千餘;九月,進至陝西,在略陽、沔縣(今勉縣),殺總兵劄勒杭阿,在西鄉法寶山殺提督王文雄、副將鮑貴等。

活動於湖北之徐天德、樊人傑等部白巾軍,轉戰鄂西北,六月間在南漳馬家營擊敗明亮部,殺總兵王凱等;十月,在遠安牛鹿坡擊敗追擊清軍,殺總兵李紹祖、參將沈慶春等。

白巾軍雖然仍獲多次作戰勝利,但自身損失很大。自五年夏起,清廷“築寨團練”及“堅壁清野”等措施逐漸生效,使白巾軍在戰略上開始轉入被動,不僅糧源、兵源日漸減少,而且行動經常受阻,難以進行大範圍的流動作戰,而主要在川、陝、楚邊境地區進行出擊及流動。六年正月至七月間,在清軍連續進擊下,各部白巾軍僅剩幹餘或數百、數十人,基本上被限製在南山老林之中。實力較強者,尚有苟文明、樊人傑及蒲景等少數幾部。至七年七月時,此三部亦先後被清軍殲滅。十二月,額勒登保上報嘉慶帝“大功底成,川、陝、楚著名首逆全數肅清”,實際上尚有多部小支白巾軍活動於南山老林進行遊擊作戰。八年二月,清驍將、提督穆克登布深入老林追擊,為少數伏擊戰士格殺。八月,被清廷解散之部分鄉勇,參加白巾軍,不時向老林以外出擊。九月,在西鄉附近擊敗堵擊的清軍,殺副將朱槐。白巾軍在極為艱苦的環境中,又堅持戰鬥1年餘,直至九年九月,最後一位白巾軍首領苟文潤被叛徒殺害,曆時9年的白巾軍(白蓮教)大起義方告結束。以川、楚、陝白巾軍大起義為轉折點,清朝開始由盛世走向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