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金錢堆砌的堡壘(2 / 3)

卡耐基認為是人才就必重用,並不因為某些方麵的弱點而浪費人才。卡耐基從長期的實踐中總結出一條經驗:一個人在某方麵有弱點,在另一方麵必有過人的長處,要保護發揮這一長處,讓其為企業發展獻一分力量。

卡耐基的部屬因得到卡耐基的信任,大多加倍地工作,努力實現自己的價值,以報知遇之恩,這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卡耐基事業的發展。

卡耐基出色的用人藝術一方麵獲得了部屬的信任,另一方麵拉攏了眾多的客戶,從而奠定他走向處富之列的堅實基礎。

④戰略轉移,以退為攻。

1900年,“華爾街大佬”摩根向卡耐基發動了鋼鐵大戰。

美西戰爭使鋼鐵需求量急劇增加,控製全美鐵路的摩根意識到發展鋼鐵前途無量,這位“華爾街大佬”從不放過任何一個進金的機會,於是他把目標

直指向卡耐基。

摩根第一步棋是合並美中西部中小鋼鐵公司成立聯邦鋼鐵公司,同時拉攏國家鋼管公司和美國鋼網公司。摩根讓其所轄鐵路一律取消對卡耐基鋼鐵企業的訂貨。

老練的卡耐基沒有任何反應,冷靜的麵對驚濤駭浪。

卡耐基十分自信他在美國鋼鐵市場所占的位置,他說“什麼時候我需要市場,市場就是我的。”

摩根終於栽了跟頭。因為大戰中卡耐基完好無損,受害者是那些不向卡耐基進貨的企業。

“華爾街大佬”發現不妙,開始實施第二步棋。

摩根開始與卡耐基直接交鋒,摩根對卡耐基說:“美國鋼鐵業必須合並,是否合並貝斯列赫姆鋼鐵企業,我還在考慮中,但合並卡耐基公司,則是絕對必要的。”

摩根進一步威脅道:如果卡耐基氣絕的話,我就找貝斯列赫姆。

如果摩根真與貝斯列赫姆聯盟,那對自己很不利,卡耐基充分分析形勢,權衡利弊後決定與摩根訂協議。

卡耐基向摩根提出了一個令摩根騎虎難下的條件,如果摩根接受,卡耐基將會攫取巨額利潤。

莫名其妙的是摩根竟接受了。

不久,卡耐基利用摩根的弱點使其資本短期下翻了一番。

兩虎相鬥,必有一傷,膽識超人的卡耐基與摩根相爭時主動讓步,實行戰略轉移,取得了重大勝利。

專“挖牆腳”的大富翁

享利·福特(1863-1947),世界汽車超級大王。1863年,福特出生於密執安州的一個農場,小福特好奇心強,10歲就學會了手表拆裝。1879年,16歲的福特隻身去闖底特律,24歲又回到農村,1888年,福特又回到底特律幹了11年。1896年,36歲的福特與底特律的幾個頭麵人物聯合興辦了底特律汽車公司,1900年這家公司因合股不和倒閉。1902年福特與馬柯姆森在底特律又成立了福特——馬柯姆森公司,這回福特成功了。1912年製造8萬輛汽車,1914年生產24萬輛“T型”車,1916年生產50萬輛汽車,此時每輛車值350美元。1979年福特公司汽車產量達300餘萬輛,資金達221億美元。

規模宏大的福特“王國”的基業是享利·福特一手締造的,老福特雖然晚年獨斷、專橫、殘暴,但福特成功的經營戰略一直被人稱道。福特二世、三世的經營戰略亦很高超。

①重用賢能,扭虧增盈。

小福特上任時,公司是殞副其實的亂攤子:整個公司上下極為混亂,管理嚴重失控。福特三世意識到當前公司一定要有一個具有管理經驗的人來管理,而且這個人必須熟知通用公司的一些缺席和方法。

小福特經過多方調查,聘請原通用汽車公司的副總經理布裏奇為公司的總經理。布裏奇上任後又給福特公司帶來了幾位“通用”的高級管理人員,對這些能人,小福特非常欣喜地接受了他們。爾後,小福特又聘用了曾在二戰期間幹過管理工作的10位年輕人,日後這10人為“福特”的中興、國家的政治及其他事業發揮了重大作用。這10人都有神童之稱,其中羅伯特·麥克納馬拉後來當上了國防部長,查爾斯·桑頓現任國家銀行行長,阿傑·米勒後當了利頓工業公司的董事長。

對於聘請的賢能,享利給之以重要的職權管理企業且將以往隻供本宗族人保存、參閱的資料無保留地提供給他們。這些賢能及時了解了公司情況並及時作出了各種必要決定,頭一年,公司的局麵大為改觀。

布裏奇及其助手上任後,經過調查、研究決定從領導體製入手整改公司。首先,他們將集權製改為分權製,並對各部門經理授權可根據實際情況作決定,第二步對財務進行整頓,從根本上廢掉了以往的財務操作過程,建立了一套科學有效的財務運行機製。

這些改革措施實施後,第一年“福特”就扭轉了虧損局麵,稅後還盈利2000美元。149年利潤高達25851.5萬美元。真是奇跡,如此神速的轉變!

這一切在某種意義歸功於小福特的任賢能戰略。

②“薄利多銷”壟斷汽車業

長期的經營經驗告訴福特:浪費和貪求利潤妨礙了買主利益,是目光短淺的行為,應以最少的人力、物力進行生產,並以最低利潤銷售,來達到銷售額的增長。

為實現薄利多銷的戰略,福特采取一係列新的生產、管理措施:產品實行標準化,生產大批量進行,把連續作業的傳送帶裝配引進車間。這些措施的實施,福特創出了極高的勞動效率,且大大降低了成本。1925年,福特公司平均每9秒鍾生產一輛汽車。速度驚人。

流水線作業,汽車產量急劇增多,成本不斷降低,價格逐漸下降,銷售量卻隨之增加。福特公司利潤不斷增長,使福特公司在汽車行業中占鼇頭,遙遙領先。

與生產、管理措施相配套,福特對工人采取了較為優厚的福利政策;他提倡“5日工作周”和“6小時工作日”製等等。這一舉措,福特獲得了精銳的勞動大軍,大大改善了勞資關係,而且成了控製、迫使工人為其創造高額利潤的手段。20年代中期的幾年裏,福持公司的純利竟高達5億美元。

③黃金原則。

“黃金原則”是福特公司幾十年經營戰略的至寶。它包括四大內容。

a、忘掉過去,笑迎未來,恐懼未來的人就是怕失敗,這限製了人的能動性,因此必須對未來持豁達的態度,笑迎未來。失敗能為人重振提供契機,過去的東西隻有當它為進步、為未來揭示出通路和方法時才有用,其他一溉忘卻。

b、敢於直麵競爭。讓幹得最好的人幹。從一些靠強力而非智慧來管理的手中搶走生意是無罪的。

c、服務優先利潤。沒有利潤,生意無法避行,牟取利潤本質無過。經營得當的企業肯定會創出利潤,利潤必是優質服務的結果。

d、製造業是實業,絕非低價買進高價賣出,而是以公平價格買進原料,以最少的附加費把這些原料轉化為消費品提供給消費者。任何投機買賣和苛刻的交易隻會成為該事業進步的障礙。

④以逸待勞。

20年代,美國汽車工業全麵飛速發展,一些色調明快鮮豔的汽車極為暢銷。唯有福利的黑色汽車滯銷。

福特又而臨一次嚴峻的考驗。

那時,許多代理商要求福特更換花色,公司內部許多人提出了類似的建議。福特十分堅定的把這些異議頂了回去。

生產日漸艱難,福特隻得裁員。公司內外人心浮動,福特夫人這時也沉不住氣了。

福特十分了解夫人的擔憂,但他卻笑著說“讓別人去說,謠言越多對我們越有利。”包括其夫人在內,都對之迷惑不解。

繼之福特又說“現在我的車定了型,而且較別人的便宜,為何要跟往別人的屁股後走?”

1927年5月,福特突然宣布生產T型車的工廠全部停產,這是福特公司自成立24年來的第一次停產。

消息傳開,舉世皆驚,人們紛紛猜疑著。除了幾個心腹外,誰也摸不清福特的打算。更使人奇怪的是工廠停工工人並未被解雇,每天照樣上班。兩個月後,福特終於透露,新的A型年將於幾月後應市,這比宣布工廠停工引起的震蕩更大。

年末,色彩絢麗、典雅輕便而價格低廉的福特A型車終於在人們長期期盼中源源不斷上市,其盛況空前,它開創了福特公司第二次騰飛的新局麵。

T型車的開發,早巳確定了福特在美國汽車業中的地位。此次對各公司以色彩、外型為武器發起的挑戰,福特並未正麵反擊,而是養精蓄銳,揚長避短,抓住質量、價格這兩個關鍵因素大作地下文章,一旦成熱,就使對手們由強變弱,由優變劣了。

這就是老福持的錦囊妙計——以逸待勞,這一戰略開創福特汽車史上又一個新時代。

傳奇財神

李·艾柯卡,美國著名的經營管理奇才。艾柯卡1924年生於賓州,其父是一位意大利移民,他對艾柯卡成長影響很大。艾柯卡研究生畢業後,1946年8月到福特公司實習,9個月後他成了福特公司一名推銷員。1947年艾柯卡被提升為賓州段經理。1960年3月艾柯卡接任了福持公司汽車和卡車的全麵工作,同年11月被提升為福特公司的副總經理。1970年12月,艾柯卡得到他夢想的東西——福特公司總經理。1980年,艾柯卡到克萊斯勒公司任董事長和業務主管。1983年,艾柯卡被美國公民選為左右美國工業部門的第一號人物。1984年,艾柯卡在《華爾街日報》最令人尊敬的經理的調查中位居第一。

艾柯卡在商海奮戰了40多年,幾乎很順,事業蒸蒸日上。他曾被為之工作了38年的福特公司解雇而傷心過,但他每次在惡劣的環境中,能變被動為主動,憑著堅強的毅力,奮鬥不息,用卓越的經營戰略,創造一個個震驚世界的奇跡。

①唯才是舉下的“起死回春”。

瀕臨崩潰、依靠吃救濟的克斯萊勒公司之所以有煥然一新並能與福特、通用公司並駕齊驅的這一天一大半應歸功於艾柯卡的唯才是舉。

艾柯卡走馬克斯萊勒公司時第一攔路虎便是混亂不堪的財務帳目,這個亂攤子對於一般的管理者至少得用2年的時間才可能理清楚。艾柯卡不急於親自動手,而是先訪賢,結果發現一名叫米勒的人是一個“當家理財的一把手”,艾柯卡不拘框套趕緊聘請米勒任財務主管。米勒不負所托,他快刀斬亂麻隻用6個月時間便像耍魔術似的把公司帳目理得一清二楚,使公司的財務迅速步入正軌。

在汽車設計上,艾柯卡聘請“能料知三四年後市上最需要什麼樣的車”的哈爾·斯佰利奇。1983年,克萊斯勒公司在“通用”、“福特”競爭熾熱階段,其車仍居三家之首,獨占鼇頭。其中的成功因素主要是哈爾預先料到了各類顧客對車樣的需要。在哈爾的主管下,克萊斯勒公司設計部每年都有新樣式車推出,而且構思新穎靈巧。連“通用”、“福特”的行家裏手見了也乍舌、叫絕。哈爾為公司起死回春起到了“大哥大”的作用。

艾柯卡用人的兩個重要標準:能與經紀人協調關係、誌同道合熟悉其領導作風。然而在他的公司符合這兩個標準的人太少了,於是艾柯卡便從“福特舊人”上下功夫。

首先,他把“福特”委內瑞拉子公司的總經理傑拉爾德“挖”了過來,此人正值中年,經驗豐富又機敏、精幹,艾柯卡破格提拔他為副董事長。

然後又把已退休65歲的原“福特”副總裁保羅·伯格莫澤請進公司,這們老人見多識廣,足智多謀,艾柯卡委任他為總經理。

以後,艾柯卡陸續聘請米勒及哈勻等的老部下,並予以重任,主管各部門。

這些“福特舊人”為克萊斯勒回春立下了汗馬功勞。

②超前消費擾客戶。

企業成敗關鍵是產品的競爭力,這個競爭包括軟件、硬件兩個方麵,硬件是質量、性能包裝等,軟件是產品必隨顧客的需要變化而不斷變化的錄活性。這是艾柯卡能牢牢控製住消費者的秘密。艾柯卡認為,汽車生產經營,要有消費超前意識,要創造幾年後最吸引顧客的產品。

艾柯卡為實這一經營戰略,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加強市場調研部門,用重金聘請了哈爾。哈爾領導下的調研部針對汽車市場的動態、消費趨向、顧客特點偏好、燃料價格波動及家庭規模變化等與汽車銷量有關的問題,進行廣泛深入的調醒分析,為生產提供決策信息和依據,使生產的決策者們耳聰目明。

在艾柯卡的有效管理下,克萊斯勒公司不斷創造出幾年後最吸引顧客的車。

③力斧成本掙大錢。

降低成本價格是競爭取勝、提高經營效益的重要手段。節省開支、降低成本是艾柯卡成功的關鍵。

剛出任福特公司總經理的艾柯卡第一把火就是召開高級經理會議,實施“四個5000萬”和“不賠錢”的計劃。

“四個5000萬”是指抓住時機,減少生產混亂,降低設計成本、改革舊式經營方法四個方麵,爭取各減少5000萬美元的管理費。

三年後艾柯卡果然實現他的第一個計劃:“四個5000萬”,而且公司利潤增中2億美元。

一家大企業、大公司有幾十家業務賠錢是正常的。艾柯卡不這樣認為,他對汽車公司的每項業務都用高利潤率來衡量,且每個廠的經理為公司賺錢必須心中有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