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三、金錢的“肥料”(3 / 3)

多謀善斷的詹尼剛柔相濟、因威並重的作風使他給公司的員工樹立了極好的形象,極大地鼓勵了下層的積極性,提高工作效率。

③“合縱”壯聲威。

海外分支機構納入正軌,公司嚴明的規章製度實行後,詹尼便開始考慮如何使公司迅速壯大起來。

經過一段時間的研究和思考,詹尼決定調整經營方向;一方麵繼續擴展海外市場,另一方麵打開國內業務的新局麵,不管用什麼辦法,在一年內國內的業務必須追上海外的成績。

詹尼的決定遭到許多人反對。理由是:國內有一個勁敵——美國電話電信公司,我們即使拿出全部力量,最多也隻能拚個兩敗俱傷。

詹尼的決定是經過鄭重考慮過的,不達目的決不罷休。他不顧眾人反對,堅持要推行發展國內業務的新計劃。

詹尼從一個紐約大亨成功裏得到了啟示:經營折扣商店的大亨查爾斯·巴辛尼曾是白手起家,從一個成衣廠的工人,在短短2年裏,把一個公司變成了大公司。他是采取“合縱政策”兼並小公司使自己壯大的。

詹尼立即如開董事會,宣布他的“采取多角經營,發展新業務”的新計劃。他滿懷信心地說“我們要在5年裏使公司的營業額增加1倍。為了達到這一目標,我們隻有一條路可以走,那就是全力收買其他公司。”爾後,詹尼進一步解釋說“公司這樣做,並未放棄原有的業務,相反的是為了加強原有的業務才這樣做的。以現在的業務為基礎開發新業務,用新業務的開發再擴大原有的基礎,這是相輔相成的。”

詹尼的“合縱政策”終於實現了。不足10年,國際電話電報公司兼並了10家國內外有名的大公司,其中有:英國無線電電纜公司、電波揮機廠、將軍電子公司、通信機器及電子機器製造商等。在第一個5年裏,國際電話電報公司的營業額和純利潤鄱了一番多,世人從此對之刮目相看。

以後,國際電話電報公司的業務在詹尼的領導下穩步發展,實力越來越雄厚,到1927年12月31日,詹尼把公司總裁的職務移交給雷蒙·漢密爾頓時,國際電話電報公司在美國以及全世界已是名聲赫赫了。到1984年,美國電話電報公司的營業額已躍居全美工業公司的第21位,年營業額約146億美元,固定資產總額約133億美元,純收入約4.5億美元,公司擁有25.2萬名職工。此時的哈勞德·詹尼滿麵春風。

出個點子就有人付巨款

阿瑟·利特爾,美國企業界的智多星,科技谘詢公司的奠基人。利特爾中學時成績特別突出,一直名列前茅,中學畢業時他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馬薩塞現工學院,由於家境衰落,隻念完大學三年級。幸運的是,他很快在一家造紙廠找到了工作,利特爾辦事能力很強,而且常有獨物的見解,僅一個月後,他就被破格提升為全廠總監,不久他辭去了“總監”職務另謀出路。1886年,利特爾湊了2500美元建立了一個化學實驗室,第一年獲利600美元,同年,利特爾還創建了科技谘詢公司,這是美國谘詢的先驅。利特爾的科技谘詢公司發展至今天已在全世界各地擁有30多個研究機構,150個設備完善的實驗室,一所研究生院,2000餘名科研人才,擁有專利1400項,公司每年能承擔5000個谘詢項目,能完成5000多個谘詢課題。

利特爾公司由2500美元起家發展到蜚聲全球的科技谘詢公司,足見利特爾經營戰略不一般。

①“豬耳朵絲錢袋”揚名

19世紀80年代,許多人還未意識到科學技術與企業發展的關係,認為科技與企業生產風馬牛不相及。但利特爾卻看到了,他認為:要想使企業有發展,就要靠科學,要在科研上下功夫。讓企業長出翅膀,才能越飛越高,越飛越遠。

20世紀初,利特爾經過反複試驗,從醋酸纖維中試出了第一批可供生產的紡織原料,在他的鑽研下,又搞出了一係列引人注目的新發明,如防爆片的汽油用光學纖維傳輸的電報——電話係統等。

1921年,一次會議的休息時間,一個工業家用挑釁的口吻對利特爾說:“盡管你的研究有成績,難道你能用豬耳朵做出絲錢袋嗎?”麵對挑戰,利特爾毫不退縮,相反他認為這是證明自己設想的好時機。

利特爾回公司立即與助手一起進行研究,一定要把它變為現實,讓他們看看科學的威力。利特爾大量購進豬耳,采用化學的方法把豬耳朵分解成膠質和纖維組織,從中製造出絲線來,然後,把它分別著上鮮豔的顏色,再編織成為五光十色的錢袋。

豬耳朵絲線錢袋投入市場,猶如一顆絕世珠寶吸引眾多的顧客,那些不相信科學技術與企業生產有密切關係的人不得不刮目相看,許多企業家紛紛踏至取經,要求購買專利。利特爾公司名聲大振,門庭若市,生意十分興隆。

②“智多星”分兵合擊冒火花

利特爾一向注重集思廣益的“全員式經營”。在利特爾公司裏,森嚴的等級觀念絲毫沒有市場,每項工作,每位谘詢專家都是獨立的管理員,各司其職。各個專家可據自己的情況,拒絕接受去某個小組工作的邀請。然而,無論是誰,一旦被任命擔任某小組的領導,不管其級別再低,他都有權邀請公司裏包括總經理在內的任何人來他領導的小組工作,井對之實行領導。討論上可以各抒己見,進行思想交鋒,低級顧問同高級顧問進行激烈辯論大家都習以為常。

利特爾公司的一位副經理曾說過:谘詢公司就是要做到集思廣益,各學科的專家可各顯神通,取長補短,這樣才可產生一個最好的良策。

利特爾集思廣益、分兵合擊,攻克許多技術上的難關,“智多星”一次又一次在世界各地迸發出鮮豔的火花。

1983年,日本東芝公司打算在美國建一家汽車廠,於是他們就請利特爾公司做可行性研究。這項谘詢業十分棘手:“東芝”要求預測2000年時美國顧客需要的汽車,日本管理在美是否奏效等等。

“利特爾”錯多星們經過深入調查分析,提出一個令“東芝”滿意的可行性報告。

沙特阿拉伯想在紅海建一座新的工業城市,也請“利特爾”規劃。在紅海上建工業城,談何容易。這項業務空前複雜,而且沒有先例。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利特爾”仍當即應下了這項宏偉的“苦差”,並立即付諸實施。

公司任何一位擅長城市規劃的科學家全麵負責,由他逐一聘請建築工程師、化學工程師、藥物專家、電訊專家、經濟專家、數學家、市場銷售專家以及懂藝術、戲劇和公關的專家等組成一個工作小組,按期飛往沙特進行規劃,不久,令沙特滿意的方案又誕生了。

1984年,美國鋼鐵公司醞釀建立一座價值45億美元的新工廠,這是美國有史以為私營企業最大的工程項目。“利特爾”為此組成了一個由200多名專家參加的強大谘詢班子投入工作,這個工作小組就建廠對自然環境和社會經濟、人口變動、學校、公用事業、交通運輸、能源消耗、消防治安、醫院、稅收、下水道係統等產生什麼樣的影響進行了全麵調查、估價。

曆經16個月的研究,一個長達13卷的谘詢報告終於完成了。

分兵合擊,“全員式經營”促進了人才競爭機製良性循環,給“利特爾”帶來了勃勃生機。

“利特爾”除谘詢外,在其他領域也不斷取得新成果:建立了生命科學實驗室,擴大了工農一體化之類的專業研究,而且正在迎接生物和生物工程方麵變革的到來。

今天的利特爾公司在美國最大500家公司裏,其中有400家是他的固定客戶。經過100年的發展壯大,“利特爾”成了世界上最著名的科技谘詢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