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精業,擇一而終。
希爾頓幼時有七、八個姊妹。陰著家裏人口漸增加,其父總是忙著增添住房,幾個孩子陸續上學後,發現屋內有幾間空房,就改成了旅館。不久,他家又與人合夥開了一家煤礦,在這裏小希爾頓親自開了一家銀行。
希爾頓做夢都想成為了一個銀行家。一戰結束後,其父病逝,希爾頓一時不知如何是好,在其父一位摯友的啟發下,帶著僅有的5000美元,隻身去闖德克薩斯州。
在德州他在兩家銀行上打主意,結果碰了釘子,一家小銀行的老板竟然對他說“無論出多少錢我都不會賣給你。”,另一家小銀行本來答應7.5萬美金出售的,結果這家銀行老板一再提價,百般刁難。
正當希爾頓一籌莫展之際,希爾頓來到一家小旅社——馬布萊旅社。這家小旅社生意十分興隆,24小時內床鋪要易三人。但這位老板並不樂於此業。希爾頓仔細盤算,覺得開旅店比銀行劃算得多,於是他便想買下這旅店,希爾頓這隻迷途的羔羊終於看到希望。出乎希爾頓意料之外,這家旅店很快以最優惠的價錢賣給了希爾頓。在這裏,希爾頓擇定終身職業,並決定從此不從事其他行業。
這一年是1919年,這一年剛好是他的而立之年。
②財盡其用,才盡其能,團結取勝。
充分利用空間是希爾頓經營旅館的主要原則之一。
希爾頓在古老的馬布萊經營時,發現有一些空房未利用,於是立即用作經營,結果賺了大錢,希爾頓平生牢守此原則,隨時注意、研究如何讓空間最大收益。浪費空間等於損失金錢。利用空間的關鍵是你能否知道大眾的需要,把所得的空間盡可能地用到大眾,這是希爾頓經營中發現的一條真理。
在馬布萊旅館,顧客能在許多其他地方就餐,於是希爾頓便不開餐廳,而在以前的餐廳裏開床,因為當時客人們對房間十分需要。
培植團結精神是希爾頓平生的又一條主要的經營原則。
希爾頓十分注重培養其旅館服務員之間的團結精神。他經常深入到服務員間了解服務人員的情況,尤其是服務員理想、長短處、困難等,服務人員有困難即刻加以解決,他愛自己的部下、員工就像愛自己一樣。服務員間有什麼矛盾,了解到後馬上加以調解,並教服務員處理矛盾的方法。他常常召集所有的服務人員,詢問他們顧客是否滿意,是否會再來光臨,並訓導服務人員認真處理與顧客的關係。
希爾頓的每個旅館堪稱團結、熱忱、文明的好集體,在這裏服務員可以人盡其才,財盡其用。
希爾頓60歲這年,銀行裏存有數以百萬計的金錢,按常理,他該享天倫之樂。
但希爾頓不願坐守家業,而是繼續開拓。花甲之年,希爾頓居然還玩了有生以來的最大一票:他買下了紐約華爾道夫——亞斯托利亞旅館。不久,他又不惜1.l億美金買下了史泰特勒連鎖旅館。
希爾頓80多歲時,仍毫無退休之意,仍在頑強地搏擊,真可謂:生命不息,戰鬥不止。
③靈活經營,背水解困,微笑渡難關
1929-1933年,世界性的經濟危機對旅店大王希爾頓的實業影響很大。希爾頓的許多旅店旅客稀疏,很不景氣,經濟效益直線滑坡。
1932年,美國的經濟還是一團糟。此時的希爾頓欠債累計達50萬美元,很多事務一籌莫展。如果這種狀況繼續下去,希爾頓絕路將盡。
怎麼辦?
希爾頓暫時把目光投向一線希望的石油——一場價值11萬美元的賭博。
希爾頓東拚西湊借到5.5萬美元。真是孤注一擲,背水一戰,如果大功告成,收益行將翻番,如果失敗,希爾頓將會成為身無分文的窮酸。投注後的希爾頓身上隻有8角8分錢。
也許是“8·8”大吉大利,也許是上帝對希爾頓特別恩賜,——希爾頓成功了!3年後,他投資的這個油礦為他償清所有的債務。
希爾頓因此成了美國商史上孤注一擲,絕處取勝的又一典範。
在經濟危機大難中,希爾頓的“微笑”戰略顯示強大的威力。
一天,希爾頓如集一家旅館服務員特別交代,他鄭重道:時下正值旅館虧空靠借債渡日時期,我決定強度難關,一旦美國經濟恐慌時期過去,我們希爾頓旅館很快就能進入雲開日出的局麵。因此,我請各位務必謹記,萬萬不可把心裏的愁雲擺在臉上。無論旅館本身遭遇的困難如何,希爾頓旅館服務員臉上的微笑永遠是屬於顧客的。”
經濟危機的利梳,始終沒有梳倒希爾頓的旅館,希爾頓旅館的微笑戰略終於使希爾頓旅館業的傲立幸存的20%的旅館中。蕭條剛過,希爾頓旅館係統率先進入了新的繁榮時期,跨進希爾頓一生經營的黃金時代。
④巧取捷徑,以快製勝。
那年,史泰特旅館成了一些實業家爭奪的寶地。
希爾頓也意識到史泰旅館是塊至上的風水福地。可是當他到時,也有想到史氏旅館,威廉·西金多夫和諾普早就著購買。希爾頓輕歎一聲:有麻煩了,太晚了。但他並未停住步子。
出乎競爭者的意料之外,希爾頓竟從史氏旅館的內部入手,利用史氏內部摩擦走捷徑,這無疑較他人搶先一步。
西金多夫已開始談判購買了,他出價100萬元。希爾頓並未驚慌,因為隻有他想到了競爭中的一張王牌——史泰特勒太太。
希爾頓通過他的副董事長、紐約的喬賓斯打聽到史氏太太的下落,便立即從加州動身前往史氏太太寓所。
希爾頓對史氏太太說:“您願支持我做個交易不?我向你提出最合適的價錢,無庸置疑,肯定比別的出價高。”史氏太太小嘴輕啟:“願意。”
連希爾頓也並未料到,交易竟如此順利!
這時,西金多夫又提出很高的價錢,可他隻能先付出他願付的1.1億無中的100萬元,而希爾頓則一出手定金就是700萬元。
曆史最大的不動產最終歸希爾頓所擁有。
⑤不做二流,從全優取勝。
必須使旅館一流是希勻頓經營的最高戰略。
希爾頓一生總希望客人走進希氏旅館,看到的房間是最美好的,浴室是最清潔的。
在這一經營思想的指導下,希爾頓旅館無論服務、設施、衛生等達到美國旅館史上的至高點。
風度掙大錢
克萊門提·史東,美國著名的推銷大師,他是美國混合公司、霍斯恩書店的董事長、柯威爾公司的董事。史東1902年出生。幼年,曾在家庭貧困到芝加哥賣報以資助家裏度日,上高中時,開始嚐試拉保險行業。1922年,史東在芝加哥成立聯合保險代理公司,開業的第一天他便拉了54份保險。30年代末,史東便成了百萬富翁。1970年,史東的公司保險總額為2.13億美元。不久史東又躋身億萬級富豪之列。
史東白手起家終成億萬富翁源於他的經營至寶——“積極的精神態度”戰略、風度銷售戰略、借雞下蛋戰略。
①積極的精神態度。
還是史東求學時期,就已積極投身到保險業中。
假期或不上課的日子,他便去母親的保險公司裏拉保險,每天總是滿懷信心地四處奔波,有時一天竟能拉20份。大學退學後史東便全身心地投入到拉保險中,這時,他最多的一天可拉40份。
史東開始總結自己拉保險的經驗,發現自己一天天進步的原因是“積極的精神態度”。此後,史東又以更積極的態度致力於保險業。
20歲時,史東隻身前往芝加哥,設立了一人保險代理公司,他將這公司定名為聯合代理公司。
開業的第一天一下便有54份保險。當時,許多人對史東將來的發展持懷疑態度,而史東自己卻充滿信心。他在芝加哥一帶拉保險,後又發展到伊利諾州其他城市,業務一天天上升,有一天他拉了120份,當天他一統計自己都難以置信。
史東到了放手大幹的時候了。他在芝加哥雇用了一位助手,後在威斯康辛州、印第安納又雇用幾位職貝。在史東“積極精神態度”的感召下,業務蒸蒸日上,1920年歲末,為他拉保險的已達到1000人。30年代末,史東便成了百萬富翁。
史東公司職員最大特點就是工作熱情很高,每個人都以積極態度對待工作,這種“積極精神態度”就是史東發家致富的秘密之一。
③風度銷售顯神通。
30年代的經濟危機劇烈衝擊著史東的保險公司。
史東的業務一天天萎縮,他的1000多名保險推銷人員四處碰壁。當時,許多人已無錢投保;有錢的人都想把錢存下來以備更艱苦的日子。
史東推銷人員士氣一天天因失望而消沉、頹廢。
怎麼辦?史東在芝加哥的辦公室苦苦思索著。不久,史東推出了另一招:風度推銷,他決定以決心和樂觀來應付危機。
一天,史東召集他的推銷人員,苦口婆心對他們說:推銷能否成功,關鍵在推銷人員的誌度、風度,並不是依賴市場的展望。
為了向各地的士氣低沉的推銷人員證明他的話,史東親自到紐約州去推銷保險,在大蕭條的日子,他所拉的保險絕不亞於太平時期。
但是,史東的推銷員總比不上他。這時他發現一個重大問題:推銷人員缺乏有效推銷技巧,素質很低。
於是,史東開始首次係統地培訓他的推銷人員。培訓的中心內容是“積極精神誌度”和“風度”。
經過培訓後,史東的推銷人員迅速成熟,保險事業迅速發達。1970年,他的推銷額達到2.13億美元。史東邁入了億級世界超級富豪的行業,他的下屬也有20多人成為了百萬富翁。
史東的“風度”推銷取得了巨大成功。
③借雞下蛋:利用別人的錢致富。
50年代中期,一個名叫李納德·拉文的年輕人向史東借錢想開一個小規模的化妝品公司。
史東仔細聽取了這年輕人的計劃並詢問了其他一些事情。他發現這位年輕人跟他當年極為相似。史東一下便看中了拉文。史東與拉文促膝交談,慈父般對拉文進行了一番教導,他重點教拉文怎樣利用別人的錢賺錢,拉文很快深悟其道。
史東沒有直接借錢給拉文,而是由他擔保,在銀行使拉文貸到了54萬美元。史東在拉文那裏擁有1/4的股權。
拉文成閏一個公司——阿波特——柯維爾公司。不出史東所料,拉文果然發跡很快。60年代,拉文的公司是當時成長最快速的公司之一。史東在拉文公司裏所占的1/4的股權到60年代末,已升值為3000萬美元。
真正的又一次巨大成功:史東未花一分錢就賺了3000萬,而且還誕生了一個新富翁。
這隻是史東借雞下蛋,利用別人的錢生錢諸多次中的一例。
“最後5分鍾”
米爾溫·霍姆,美國冷暖氣巨商。1919年出生於密歇根州一個貧困的家庭,大學束畢業便與其同學湯姆身無分文地闖進華盛頓。1937年4月,年方20的霍姆帶著簡單的行李來到約紐克,在佳利公司做一個小職員。霍姆在佳利公司大為身手,他的“冷暖氣”計劃促進了佳利公司的飛躍發展。至1968年,佳利公司已擁有近2萬名員工,年營業額達7-8億美元,年利潤超過3000萬美元,霍姆也終於當上了佳利公司的董事長。
霍姆憑著自己的毅力和才幹,經過30年的奮鬥,摸索出一套成熟的經營戰略,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①錙珠必較“新計劃”。
二戰中,霍姆在與軍方洽談業務流產後,得到了啟示,提出了錙珠必較,精打細算的新計劃。
二戰時期,佳利公司的冷暖氣機大部分供給軍方。霍姆也參加到軍營推銷的行列。
終於有機會親自與人洽談業務,霍姆十分興奮。為了防止軍方在幅度的壓價,他利用一個星期時間,從來料加工到成型各道工序都作了深入了解。爾後,霍姆信心百倍地乘上了去華盛頓的列車。在旅途上,他發誓一定要抓住這次機會,做到一些別人作不到的事以出人頭地。
在與軍方談判時,霍姆的開價隻比赫艾特告訴他的最低價高0.3%,可是軍方專家開的價糸赫艾特的最低價還低0.2%,而且絲毫沒有商量的餘地。霍姆無可奈何,極為懊喪地回了佳利公司。
第一次洽談的失敗,霍姆自尊心受到很大的傷害,但他的自信心和對自己能力的估計依然如故絲毫未受到損傷。霍姆向赫艾特作了彙報,並深表歉意。但赫艾特並未責怪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