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管理實踐中,沃爾特斯特別強調企業的經濟效益。他認為,有必要使公司所屬企業都行動起來,其檢驗標準就是經濟效益。他說:你必須在國際市場上獲得引人注目的數字,不管你賣了100萬噸還是1億噸,隻需給我拿出每一步都是盈利的數據。為此,他對傳統的管理機構組織結構也提出了質疑。他認為,不管怎麼說,公司的最高決策人物再也不能夠完全依靠金字塔式的管理體係,即:各個分公司要像行星圍繞太陽一樣圍繞著總公司進行經營管理。他把經理們協調起來,把經濟數據作為衡量他們工作成績的標準,每個人都明確其職責範圍,完成了所擬定的目標就受獎,反之就解雇。他給公司帶來了新的活力,整個變化過程使職員們各自的目標更加明確。有人評價說:沃爾特斯把管理責任這張標簽貼到每個人的脖子上,這是上屆總裁們沒能做到的事,盡管他們有時候更為專橫。”
沃爾特斯1981年就任英國石油公司的總裁,當時他剛好50歲。站在公司的最高位置上,他的管理思想和戰略開始得到了實施,並把在他參與下製定的公司管理製度付諸實踐。這種製度明確區分了總裁辦公室、經營企業及公司的福利機構各自的職權範圍,保證了英國石油公司在全球範圍內擁有一定自主權的分公司的經理們,能起到既為公司整體利益又能為各地方利益服務的作用。
在英國石油公司的經營戰略上,70年代後期公司從傳統的單一的石油公司轉變成一個地域廣泛的多樣化企業,煤、礦產、天然氣、營養食品,清潔劑、計算機體係,電訊電報等經營活動,在公司都占據了一定的地位。沃爾特斯對此並未滿足,他還在考慮一些多種經營的項目,並以利潤來衡量一切經營活動。在公司主營項目上,維福蒂斯油田投入了生產和位於阿拉斯加的庫珀納克油田也神奇般發展壯大,他又於1987年拿出75億美元買下了美國的美孚石油公司,這是一樁震驚世界的交易。
沃爾特斯以他光輝的業績證明了他在英國石油公司甚至英國企業界的重要地位,給他冠以英國最重要的企業家之一,是當之無愧的。
家具帝國的獨裁者
——英國組裝家具業巨頭德裏克·亨特
英國組裝家具大王穆勒家具公司(MFI)的董事會主席兼總經理德裏克·亨特出身低微。其祖父是一名鉛礦工人,父親是汽車司機,母親當過傭工。他年青時作過一名低級警察,後來到穆勒家具公司工作。該公司建於1964年,出售付現款的家具和經營野營用具,可是,生意比較精淡。到70年代,公司瀕臨倒閉。後來,這家公司重用了亨特,憑著亨特傑出的管理才能、靈活的經營策略,企業開始振興。他們離開大街、搬出市區,開始出售能自行組裝的拆零家具。這家企業成功的秘訣是什麼呢?
首先他們瞄準服務對象。才牌的赫比塔家具公司,名氣大,但對象主要局限於講究家具式樣的中產階級,而穆勒公司另開戰場,既服務於一般殷實之家又服務於積蓄少、手頭拮據的人。
其次是設計式樣適合於消費者審美需要。MFI生產的古香古色的鬆木床、櫟木型廚房設備和仿古錄像機櫥,從來不按照那些“後現實主義”設計家的荒誕觀點來設計,而要求設計合乎廣大消費者的審美觀。
然後是加強促銷手段。該公司動用上百萬英鎊,用動聽的語句,用橫貫報刊兩版的廣告篇幅,用多次講演,極力宣傳產品,使人們了解組裝家具的佳妙,還使人們了解,購買自行組裝的拆零家具既便宜又方便。在60年代對這些人來說,全套廚房設備僅僅是一個夢想,而現在隻要駕車到附近的MFI分店走一趟就拉回來了。
那什麼是最具特色的絕招呢?亨特認為關鍵是“組裝”與“電腦化”。他解釋說:“組裝”使我們購買家具的方式起革命性的變化。過去訂購一件家具總要在八周才能取貨,而組裝革命後,顧客在商店陳列室裏選中家具就可以從貨棧的架子取得。如果說“組裝”重在降低商品價格以及使售貨、運貨更為方便的話,那麼電腦化則重在提高公司管理水平。亨特又解釋說現在每星期一早晨都可以在辦公桌上看到一份上星期內銷售情況全麵的分類細帳。“以往得安排40個姑娘花三個星期才能算出我們的贏利。我對電腦一竅不通,但我懂得我需要一台電腦。”他的電腦不僅能提供全公司工作情況的信息,也能反映123家分店中任何一家的情況。假如他需要的話,通過電腦可以看到任何一家分店裏某一件家具是如何出售的。
亨特有一個習慣,就是坐飛機在空中旅行,但這不是遊玩而完全是為了工作。他對人說:“你體會不到在這種旅行中能收集到如此多的信息。這是令人驚異的。在空中你可以對這個國家進行立體觀察。近五年來,我每年都巡視六七萬英裏。做任何一件事,你必須有感性認識,這是成功的關鍵所在。”他的飛機飛到待開發的地區上空時,這裏的街道設施盡收眼底。他經過分析,選定合適的店址。當地點一旦選定,那麼又一座MFI所屬的龐大的市郊零售貨棧將得會迅速建成。
這位組裝家具大王自豪地說:“當我加入這家公司時,公司隻有9家分店,每年營業額300萬英鎊,但到了1983年,我們已有120多家分店,營業額3億英鎊,利潤達3400萬英鎊。”現在這家公司已躋身於英國最大的一百家公司之列,占英國家具市場的12%。
這個家具帝國的獨裁者永不知足,載著他的專機又在雲海中穿行了,也許又一個MFI新分店已經浮現在德裏克·亨特的腦海裏了。
“非官方的國家發言人”
——意大利菲亞特公司總裁阿涅利
喬瓦尼·阿涅利1921年出生於意大利的都靈,他是世界聞名的西歐工業巨頭及政治家。菲亞特隻是阿涅利企業經營的一部分,它的股權大多集中在由其家族控製的“工業金融公司”裏,而這個公司的股份又用以控製菲亞特。阿涅利僅憑這個非亞特就令世人矚目,難怪美國的一位外交官形容他說:“他幾乎是意大利的洛克菲勒、福特、羅斯福。找遍全美國,你也無法數出一個人或家庭,其聲望是以代表全國的成就。可是在意大利,阿涅利是一個具有顯赫權勢的象征。”
阿涅利家族世代從事工商業活動,1899年,阿涅利的祖父創建了菲亞特公司,當時它隻有工人50名,資金80萬裏拉,屬於作坊型家庭類型的企業。1907年,奧地利利用菲亞特的技術開始生產汽車,菲亞特從此不斷向數十個國家提供技術。8年以後,菲亞特在向日本造船廠出售生產柴油機和潛水艇的技術後,打開了亞洲的市場。1928年,在向埃及提供技術援助的同時,阿涅利的祖父又成立了“東方菲亞特公司”。因此,菲亞特不僅在亞洲有市場,而且在非洲也有了廣大的市場,菲亞特逐漸強大了起來。
1921年3月12日,在意在利的都靈市,喬瓦尼阿涅利出世了。他的父母一共生了六個孩子,他是長子。他的出生給全家帶來了歡樂,全家對他寄予了厚望。尤其在1935年,阿涅利的父親不幸在飛機失事中去世。阿涅利的祖父更加注重培養阿涅利繼承他創下的家業了。由於阿涅利的外祖母是美國人,所以他能講一口地道的英語。1939年,年僅18歲的阿涅利被祖父送到了美國汽車城底特律旅遊,在兩個多月的時間裏,阿涅利考察了美國的,汽車工業。二戰爆發後,阿涅利應征參軍,參加了盟軍對德的戰爭。當他從都靈大學獲得法學博士學位畢業後,1949年,他出任了菲亞特公司的副董事之職。從此,阿涅利就與菲亞特結下了不解之緣。因此,在意大利,人們往往把阿涅利和菲亞特視為同義詞。
1958年,阿涅利兼任工業金融公司負責人,自1966年起他開始提任非亞特公司的董事長,他擔任過意大利工業聯合會主席和出任喬瓦尼·阿涅利基金會的主席等職務。
70年代,美國的書刊稱工業金融公司、菲亞特公司和意大利最大的保險公司是阿涅利家族所控製的企業集團三大支柱。在家族企業集團公司裏,各大公司融彙貫通,企業的效益都很好,但尤以菲亞持最為著名。菲亞特的產值占國民總產值的4%,成為意大利最大的納稅者和出口商。
菲亞特的小轎車占意大利全國總產量的80%以上,占國內市場的54.3%,占歐洲市場的13.3%,它的拖拉機生產和銷售占歐洲第一位,1984年占歐洲總產量的16%。除此之外,菲亞特還經營報刊、鋼鐵、飛機、火箭以及導彈的發動機,家用電器、化工、生物工程,電信、交通等方麵的企業,承擔了第三世界國家的許多橋梁、水壩、水道設施等她設工程。
值得一提的是,阿涅利喜歡運動,熱心於體育事業。喜歡足球的人一定知道意大利的尤文圖斯足球隊吧,它是1985年歐洲杯和豐田杯的冠軍,這是一支老牌的意大利甲級勁旅,可能人們不知道這支聞名世界的球隊是由阿涅利家族的企業集團公司控製的。
阿涅利的祖父早就與美國有經濟往來,1945年,他的祖父去逝後,他在與祖父合作了長達25年之久的“金融靈魂”維托裏奧·瓦萊塔的幫助下,扭轉了戰後菲亞特集團經濟不景氣的同時得到了馬歇爾計劃援助意大利資金的大量份額,使菲亞特集團得以在60年代迅速發展起來。
美蘇是當時世界的兩大經濟強國,阿涅利從來沒有忽視過這一現實。在取得美國的援助後,他又開始策劃與前蘇聯及東歐國家的合作,想以此擴充自己的經濟實力與市場,增加國際競爭能力,往西歐一統天下。1966年,他出任菲亞特公司董事長之後,在前蘇聯陶黑蒂亞城建立了汽車廠,並於1970年投入生產,年產汽車達80多萬輛。1977年,南斯拉夫利用菲亞特技術生產摩托車,與此同時波蘭也與菲亞特達成生產新型車輛的協議,羅馬尼亞與它簽訂了生產挖掘機的協議。阿涅利的這些做法,不僅擴大了東西方經濟貿易活動,並且緩解了國際形勢。
70年代,美國、日本的汽車工業競爭異常激烈,它們的產品充滿國際市場,因此,對菲亞特形成了很大的衝擊力,致使它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中,產品銷售量減少,企業利潤也開始下降。為此,阿涅利采取了有力的措施增加資本和借貸,采用先進的技術,降低成本,提高產品質量,開展國際橫向聯合,最後終於扭虧為盈,它生產的汽車在歐洲銷售市場躍居第一位。同時,菲亞特還進入了意大利最大的化學公司“蒙特迪鬆公司”,控製了意大利東北部最大的私人企業,生產家用電器的“紮努西”公司,掌管了全國最大的保險公司之一的“托羅保險公司。”
另外,菲亞特的勢力範圍遍及意大利的汽車、出版、化學、軍火、保險、電子等領域,它直接和間接控製的《新聞報》、《晚郵報》和《體育郵報》就占本國報紙發行量的24%,菲亞特巳成為意大利舉足輕重的企業,以至有人說:“菲亞特一日存在,意大利才有私有經濟的存在。”當然,這是因有了阿涅利。
阿涅利在世界各地有許多朋友,他與許多人保持著良好的關係,尤其是在國內外金融界和一些大財團之間,更是如此。他常參與策劃西方經濟、政治和軍事上的戰略活動,是西方最有影響的“思想庫”和“壓力集團”——“三邊集團”和“比爾德其格俱樂部”的重要成員,這些機構被稱為“西方超級政府”。阿涅利還因“最敏銳,最善於表明自己的見解”,而被認為是“非官方的國家發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