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三、國內外研究現狀綜述及本文創新之處(1 / 3)

(一)國外研究現狀

由於各國的經濟製度、政治製度、文化傳統、法律製度等方麵的差別,其養老金製度亦呈現多樣化的特點。發達國家企業年金法律的發展已經曆了近百年的曆程,尤其是在英美法係一些信托法較為完善的國家,已經出台了針對企業年金的專門立法。如美國1974年《雇員權益保障法》、英國1995年《養老金法》,等等。這些法律根據各個國家不同的政治經濟背景,曆經數次修訂,日趨成熟,且有大量判例積累,實踐中已和一國政治經濟背景很好地磨合。

以專門立法為依托,各國對企業年金監管製度的研究相當深入,形成了豐富的文獻資料,其中的很多機構都定期出版其研究成果報告。本文主要參考了美國雇員福利研究所、美國養老金收益擔保公司(PBGC)、歐盟EROP組織以及英國平等機會委員會的部分報告。這些報告內容翔實、研究深入透徹,且及時總結了美國及歐盟的最新年金法律製度改革,給了筆者很大的啟發。如美國勞工部2006年3月出版的《職業養老金計劃(豁免)條例》(The Occupational Pension Schemes(Exemption) Regulation),該書以美國政府2005年10月的《企業年金計劃谘詢法案》為基礎,對該法案的適用條件、針對2004年法案的改進以及該法案重新確立的企業年金稅收優惠措施進行了分析。《歐盟公報》(Official Journal of the European Union)(2001-2003),《國家社會和勞動立法的意義》(The Meaning of National Social and Labour Legislation)以及The Report of Karas of Directive則跟蹤報道了歐盟第一部企業年金統一法令《關於企業年金運作機構業務及監管指令》的製定過程,對於存在較大爭議的重要條款的製定理由進行了闡述,使得讀者對於歐盟企業年金法律製度統一的背景和立法依據有了深刻的了解。此外,斯德普特&約翰遜(Steptoe&Johnson)律師事務所的著名年金律師西蒙·阿諾特(Simon Arnot)所著的《歐盟2003年法律評論》(A Legal Commentary of 2003/41/EC),在本文對歐盟企業年金法律製度最新進展部分中,給筆者很大的啟示。該書將2003/41/EC逐條進行釋義,有助於讀者了解該製度的立法背景及歐盟各國企業年金具體的法律製度。

國際組織在企業年金領域內的研究亦貢獻頗多,而其中又以OECD最為突出。為指導成員國私人養老金體製改革,經合組織突破了國別界限,在比較的基礎上製定了《年金計劃、年金基金和年金實體修正術語》,將企業年金製度概括為三個基本範疇,即“年金計劃”(Pension Plans)、“年金基金”(Pension Funds)及“年金實體”(Pension Entity)。這為研究企業年金製度提供了重要的借鑒資源。此外,OECD就私人養老金的規製及其基金治理發布的指引,對於本書研究也有重要的指導意義。OECD的上述研究構成了本文的重要立論基礎。如OECD成立於1999年的私人年金委員會所纂寫的《加強私人養老金——基於國際標準數據和分析》(Strengthening Private PensionsInternational Standards Data and Analysis)一文,對OECD國家企業年金運作模式、法律製度等進行了較為詳盡的分析,對各國製度的優劣性進行了總結,並對OECD之外的部分典型國家的年金製度進行了分析。

(二)國內研究現狀

國內學者對於企業年金監管的關注開始於21世紀。但是,2001年之後才開始有正式出版的論文專著。張峻山《現代資本主義國家年金製度研究》(2001年12月出版)一書側重以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對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剖析為主線,把年金製度作為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內部結構的一個器官或者組成部分,係統地探討資本主義年金製度的性質及其在資本主義運行中的作用。該書立足於年金的廣義概念,即社會基本保險與企業年金。在第二章將西方國家國家年金計劃和職業年金計劃結合起來,論述了兩種年金的產生與發展。在第九章分析了年金基金與資本主義金融市場的關係,並對年金製度的發展趨勢和對我國的影響作了剖析。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社會保險研究所著《中國企業年金財稅政策與運行》(2003年10月版)。該書通過對我國企業年金製度的發展現狀進行評述,設計了企業年金法的基本框架和管理運營模式及實施方案,其中第五章對於行政單位舉辦企業年金的現狀、問題及未來的發展趨勢進行了闡述。該書的特色在於,從立法主體的角度對中國企業年金運作過程中的一些細節問題如年金管理機構的資格認定與監管、企業年金高級管理人員的監管以及專業投資機構的選擇等方麵進行了關注。

楊燕綏教授的《企業年金理論與實務》(2003年4月)。該書在對企業年金定義、曆史沿革,與社會養老保險的關係等理論進行研究後,著重於實務角度,闡述了中國的企業年金方案設計、精算方法、稅收政策。同時,論述了企業年金和資本市場的關係、企業年金資產證券投資的模式等內容。在該書的“國際篇”,作者采用比較研究的方法,對美國與加拿大的雇主養老金、英國與歐盟國家的職業養老金、澳大利亞強製性雇主養老金、韓國企業退休津貼的法律體係及具體製度安排進行了介紹。

鄧大鬆《中國企業年金製度研究》(2005年3月)。該書係統地研究了企業年金的基本理論,科學界定了企業年金的定義和範疇,運用經濟學、管理學、社會學、金融學的原理,參考和借鑒了國外發達程度不同國家和地區舉辦企業年金計劃和實施企業年金基金管理的經驗和教訓,係統地論述了企業年金的理論,並針對中國國情,提出了一些切實可行的政策性建議,並構建了中國企業年金的監管體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