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二手汽車交易及定價評估(三)(1 / 1)

(四)我國二手汽車流通現狀

二手汽車流通業的迅速發展,致使二手汽車市場及交易量逐年上升,並呈現其流通新特點。據1995年統計,全國共有舊機動車交易場所387家,交易量40萬輛,交易額110億元。從市場格局來看,省會城市107家,交易量占全國的60%,地級城市162家,占全國交易量的34%,縣以下118家,占全國交易量的67%。由此看出,二手汽車交易相對集中於經濟發達、汽車保有量大的一些中心城市;從舊機動車的流向看,有60%是流向鄉鎮和農村;從發展趨勢來看,舊機動車交易越來越活躍,以每年25%的速度增長,前景十分廣闊。另外,從二手汽車交易開拓農村市場來看,二手汽車交易市場的發展可以有效地刺激農村的消費需求,滿足農村對交通運輸車輛不同層次的需要,對促進農村經濟發展也將會起到積極的作用。但是我國的二手汽車交易市場發育還很不成熟,也很不完善,突出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麵:二手汽車流通渠道混亂

鄉鎮、個體搞二手汽車交易的現象嚴重,他們無場地、無資金、無專業人員,並存在許多非法交易行為,成為走私車、盜竊車、拚裝車、報廢車的銷贓場所,還有的在交易中存在“私賣公高估價,公賣私低估價”的現象,造成國有資產嚴重流失。這不僅擾亂了正常的流通秩序,而且使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得不到有效保障。

監督執法部門辦市場的現象依然存在

有些地方的監督執法部門對商品流通部門培育的市場不支持、不配合、另起爐灶,自己批市場、辦市場,從中獲取一定的利潤,難以保證監督、執法的公正性。

我國機動車交易市場缺乏統一規劃和規範管理市場功能單一,缺乏必要的服務設施和手段,有些市場僅僅是辦理過戶的場所,不利於二手汽車市場的健康發展。如何將二手汽車交易引入到企業經營的軌道上來,大力開展舊機動車的收購、銷售、代購、代銷、寄售、租賃、拍賣、賣新收舊、以舊換新、維修美容、配件供應、信息谘詢等,以保障二手汽車消費的合法權益,已成為行業上下的當務之急―另外完善各項功能所需的配套政策,比如稅收、牌證管理、價格的評估標準等還沒有理順,因此,在挖掘城鄉潛在購買力方麵比較薄弱,難以吸引廣大客戶,形不成較大的交易規模,更談不上走入良性發展的軌道了。

我國的二手汽車流通行業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在經營手段和服務功能等方麵也有較大的差距。一是國外較大的二手汽車交易所,都普遍采用了電腦管理和科學定價方法,具有完備的檢測維修和配件供應設施,並開展了二手汽車的收購、銷售、寄售、代購、代銷、租賃、拍賣、美容及信息谘詢等多功能的營銷活動;二是二手汽車價格差距太大,如新西蘭成交一輛使用了4年,行駛了10萬的日產高級轎車,僅需支付相當於2萬元人民幣,而在我國則需要10萬元以上;三是經營二手汽車的利潤差距較大。從國外新、二手汽車及維修服務的利潤構成看,在總利潤中,通常新車占,二手汽車占48%,維修和零部件供應占45%,而我國的二手汽車經營目前主要以收取過戶服務費為主,還沒有認識到更沒有挖掘出二手汽車經營的潛在效益。

針對二手汽車流通行業迅速發展的現狀和行業內存在的問題,借鑒國外發達國家的先進經驗,國家商品流通行業行政主管部門近年來采取了積極措施對二手汽車交易體係進行了培育和建設,扶持舊機動車流通行業的發展。一方麵在省會、直轄市、計劃單列市等中心城市有選擇地培育了33家規模較大、設施完善、功能齊全、管理規範的舊機動車交易中心,並引導他們逐步將市場化的運作方式向企業化的運作方式轉化,通過這些中心的樣板和帶動作用,再逐步將中心的範圍擴大到地級城市,目前地級城市的二手汽車交易中心已達到162家,在中心城市與中小城市及鄉村之間初步形成了規範合理的二手汽車流通網絡,初步實現二手汽車在大城市與中小城市及鄉村之間的順暢梯次流通;另一方麵加強有關二手汽車流通的法規建設,出台了《關於加強二手汽車流通行業管理意見》和《二手汽車交易管理辦法》等,三是協調國家稅務總局解決舊機動車流通工作的有關稅收問題;四是采取積極措施推動二手汽車拍賣、租賃等新型營銷方式,引導汽車生產企業、新車營銷企業和舊機動車經營企業共同開展汽車賣新收舊、以舊換新工作;五是會同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製定並頒布《舊機動車鑒定估價師國家職業標準》,通過對舊機動車鑒定估價人員進行培訓和考核,在整個行業推行持證上崗製度;六是建立舊機動車流通行業中介組織,架起政府和企業之間的橋梁,建立市場供求信息網絡。隨著對二手汽車流通行業的規範管理,我國的二手汽車交易市場初步形成了以二手汽車交易中心為龍頭帶動二手汽車流通向深度和廣度發展的態勢,整個二手汽車流通行業已經步入法製化管理、良性發展的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