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即,他就三步並作兩步,匆匆跟了出去。

陳貞慧無可奈何地目送著,正打算同梅朗中返回西廂,忽然,傳來了一個興衝衝的聲音:

“啊哈,小弟隻道是誰,原來是二位社兄在此,幸會,幸會!”

隨著話音,走過來一位衣飾考究的紳士。當那張胖胖的、長著一雙小眼睛的圓盤臉映入眼簾時,陳貞慧不由得一怔,認出那人原來是馬士英的妹夫——罷職知縣楊文驄。

本來,論親戚關係,楊文驄無疑屬於馬士英、阮大铖一派。但由於他為人隨和,喜好結交,而且早年參加過複社,所以同陳貞慧他們也時有來往,遇到個什麼消息也每每會透個風兒。譬如去年春天,駐紮在武昌的左良玉借口缺餉,曾一度打算擁兵東下,到江南來就食,把江南的臣民鬧得很緊張。當時,阮大铖因為記著兩年前托人說情,請求侯方域代他向複社疏通遭到拒絕的舊恨,竟乘機散布謠言,誣蔑侯方域是左良玉東下的主謀和內應,企圖加以陷害。結果,是楊文驄得到消息,通知侯方域預先做好防備,阮大铖的陰謀才沒有得逞。所以,對於這位好好先生,就連陳貞慧也不知拿他怎麼辦才對。倒是楊文驄本人,似乎絲毫也不為自己的立場感到為難;相反,覺得這種兩邊討好的做人辦法挺有味兒,並且打算繼續做下去。現在,他一顛一顛地奔過來,朝陳貞慧和梅朗中挨個兒作著揖,喜孜孜地說:

“適才,小弟在外間,請蔡老爸給瞧瞧他新收到的幾部宋版,見黃太衝、顧子方二位社兄匆匆走出。小弟喊也沒喊住,順腳進來瞧瞧,方知二位原來也在,甚是失敬!”又問,“幾位是一道來的,還是偶遇?怎麼這等巧?”

鑒於對方是那樣一個人,陳、梅二人自然不肯以實情相告,於是各自還了禮,含糊地應了一聲。

“二位社兄都是忙人,難得一見,令小弟思之若渴,今日得此巧遇,何妨就借蔡老爸的靜室小坐,一抒積悃,如何?”楊文驄顯然不知西廂裏還藏著好些人,所以熱情地提出邀請。

“多感楊兄盛情,隻是弟等眼下尚有他事,無法久留,祈請見諒!”陳貞慧彬彬有禮地推辭著。

“真的,定生兄的貴鄉來了個人,弟是特意來尋他回去的。”梅朗中幫著扯了一個謊。

楊文驄顯然有點惋惜。他沉吟說:“那麼,明兒晚上,小弟在媚香樓定一席酒,請二位賞光過去,還請上子方、太衝二兄,共謀一醉,如何?”

“嗬嗬,眼下是什麼時候,小弟豈有心思買醉尋歡!”陳貞慧不以為然地搖搖頭。停了停,他又緩和地一笑,“仁兄厚意,貞慧心領,就此別過,改日再圖答謝!”

說完,他拱一拱手,向梅朗中使個眼色,轉身就走,卻不回西廂,反向鋪麵那邊走去。

楊文驄接連碰了兩次釘子,卻絲毫沒有著惱。他大約隻為這一次討好未能成功,感到頗為惋惜。他那一雙小眼睛不停地眨巴著,目送著陳、梅二人的背影,突然瞳仁一亮,揚聲招呼說:

“哎,二位社兄,請留步!”

等陳、梅二人遲疑著,轉過臉來,他就趕緊迎上去,瞅著對方的眼睛,壓低聲音說:

“嗯,二位兄台可知道,這迎立桂王之事,隻怕未必能成呢!”

看見陳、梅二人對望了一下,沒有作聲,他又急急地補充說:“日前史公和馬瑤草雖然已經定策,唯是用心縱好,隻怕遠水難敵近火!”

“你、你說什麼?”陳貞慧的眼睛不由得睜大了,臉上的淡漠表情消失得無影無蹤。

“這……”楊文驄遲疑了一下,似乎一時拿不準主意,到底該不該說。不過,討好的願望最終還是占了上風。他左右張望了一下,隨即做了一個手勢,把陳、梅二人引到竹樹叢旁,這才神色鄭重地說:“好教兄等得知,雖然史大司馬已定策立‘桂’,迎駕使臣亦打點法物乘輿,不日前往廣西。唯是操江劉誠意、司禮監韓讚周等勳臣大璫仍力主立‘福’,決計聯絡江北四鎮共襄其事。日前,阮圓海已帶著他們的書信過江,到鳳陽去見守備太監盧九德商議。結果怎樣,還不知曉呢!”

這消息實在過於駭人。陳貞慧情急之下,一把扯住對方的衣袖,緊張地問:“這、這事可是真的?”

楊文驄不高興了。他鼓著腮幫子說:“小弟何曾誆騙兄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