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解】

本段先講稼穡耕耘,貢糧納稅;又談孟子中庸,史魚直諫。教導蒙童為人處世應處處謙恭,時時自省,要像漢宣帝時擔任太子老師的疏廣叔侄那樣,勇於功成身退,在田園耕樵、古人典籍中,尋求悠然快樂。

治本於農,務茲稼穡。

俶載南畝,我藝黍稷。

稅熟貢新,勸賞黜陟。

【注釋】

務:致力,從事。茲:此。稼:耕種。穡:收割莊稼。

俶載:開始。南畝:泛指農田。《詩經·豳風·七月》:“饁(送飯)彼南畝。”

藝:種植。黍稷:均為穀類。這是泛指五穀等農作物。

稅:指納稅。熟:指莊稼成熟。貢:進獻。新:指新糧。

勸:獎勵。黜陟:指官吏的進退升降。黜,貶斥。陟,提升。

【譯文】

治國根本在於農,勉力從事重耕耘。

春季開始去田畝,種植五穀忙不停。

莊稼成熟交田稅,貢進新糧表忠誠,種好種壞賞罰明。

孟軻敦素,史魚秉直。

庶幾中庸,勞謙謹敕。

【注釋】

孟軻:戰國時儒家代表人物孟子。敦:勉力,崇尚。素:素位。儒家中庸思想中提倡的安於素常所處地位的立身處世態度。

史魚:春秋時衛國大夫,以正直敢諫著名。秉:指天生持有。

庶幾:希望達到。中庸:儒家倡導的“不偏不倚,無過無不及”的道德標準。

勞:勤勞。敕:謹嚴,端正。

【譯文】

孟子崇尚安於素位,史魚堅持正義敢言。

想要中庸不偏不倚,恪守勤勞、謙恭、謹嚴。

聆音察理,鑒貌辨色。

貽厥嘉猷,勉其祗植。

【注釋】

聆:仔細傾聽。察:詳審。

鑒:指觀察。色:指臉色。

貽:留贈。厥:代詞,那個。嘉猷:忠告,好的謀劃。猷,謀略,方法。

祗:敬。可用以加強詞義,這裏有敬奉、謹守的意思。植:樹立。此指立身處世。

【譯文】

聆聽談話要了解人家話中道理,與人交往須辨察對方臉色變化。

留贈給人的應當是良謀忠告,勉勵為人要謹守立身之道。

省躬譏誡,寵增抗極。

殆辱近恥,林皋幸即。

【注釋】

省躬:反省自身。誡:警告。

寵:恩寵榮耀。抗:抵禦,防止。極:極端,過度。

殆:近。

林皋:林泉,指退隱之地。皋,沼澤,水邊高地。幸:幸好。即:靠近。

【譯文】

對別人的譏諷告誡要躬身自省,要時時防止增加過度的榮寵。

得意忘形時往往就臨近了恥辱,幸好有林泉山野可以及時地歸隱。

兩疏見機,解組誰逼。

索居閑處,沉默寂寥。

【注釋】

兩疏:指西漢疏廣、疏受叔侄。漢宣帝時疏廣任太子太傅,疏受任少傅,在任五年,雙雙稱病還鄉,後世用為“功遂身退”的典故。見機:指根據情勢趁機決定。

解組:解下印綬,指辭官。組,係官印的綬帶。

索居:孤獨生活。處:居住。

【譯文】

疏廣、疏受,見機避禍,解印辭官,有誰逼迫?

獨居日子,悠閑自過,不談是非,安於寂寞。

求古尋論,散慮逍遙。

欣奏累遣,戚謝歡招。

【注釋】

散慮:排散憂慮雜念。

欣:歡欣。奏:進,來。累:疲累煩惱。遣:送走,排除。

戚:悲傷,憂愁。謝:辭別,指離去。招:招致,來到。

【譯文】

探求古人古論,思考至理名言。

排除憂慮雜念,活得自在逍遙。

喜悅如果增添,煩累自然排遣。

憂愁一旦離去,歡樂也就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