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貧富不均的戰爭(1 / 2)

第十二章貧富不均的戰爭

官渡之戰應該說是一場貧富不均的戰爭。

首先我必須說一下戰場的地理形勢。

在發生官渡之戰的地方,有一片樹林。曹操本來打算在這片樹林裏麵設置伏兵。但是袁紹也不傻,在大戰之前就把樹林都砍了當柴火。

在這片可以說是人為的開闊地上,爆發了一場貧富不均的戰爭。

為什麼要說曹操和袁紹的戰爭是貧富不均,從他們的初次交手就能看出來。

曹操還是老一套,用重步兵。但是袁紹用了兩手,讓曹操的這一招沒有發揮優勢。

首先是弓箭。袁紹的羽箭極多。曹操的軍隊雖然有盾牌,但是在箭雨下麵難以久撐。初次交手,袁紹在十分鍾左右就射箭至少七萬多根,把一片土地從原本的灰褐色變成了羽毛上的白色。曹軍一時之間根本無法再前進多上一步。

其次就是戰馬。袁紹的騎兵相當多。從大戰之前的先鋒交手,到初期大戰的包抄作戰,袁紹的戰馬數量一直居於上風。雖然說曹操得到了劉備手下傳奇戰將關羽的幫助,在白馬和延津城下斬顏良誅文醜,作為一代戰神威震敵膽!但是這隻是將領之間的單挑,從戰鬥隊伍而言,袁紹的軍隊實力沒有本質上的消耗,僅僅隻是銳氣被挫。所以最後的決戰依然會決定袁紹和曹操的勝負命運。

戰馬,雖然在中國比不上世界其他地方的品種,但是其價格還是相當昂貴的。春秋戰國時期,趙國軍隊經常和北方的匈奴人交手。軍隊幾乎練成百戰精兵,但是這樣的軍隊,卻認為自己必須配備戰馬。趙國土地貧瘠,戰馬買不起,隻好靠養馬來維持必須的騎兵戰鬥力。所以可見騎兵對三國時期的軍隊而言,意義也是相當重要的。劉備在曹操背後搗亂,曹操快速反擊,靠的也就是一批騎兵。再往前看,楚漢相爭的時候,楚霸王項羽率領騎兵回擊在背後偷襲他大後方的劉邦,在劉邦酩酊大醉的時候雷霆一擊,幾乎讓劉邦喪命,靠的也就是一隻精銳的騎兵部隊,使得劉邦後來每天晚上睡覺,身邊必須放著一套甲胄才能睡的香!但是曹操騎兵數量不夠,以至於在和袁紹和劉備的交戰中,戰馬累死不少,所以官渡作戰的時候,曹操雖然還有騎兵可用,但是無法在燒掉糧草之後直取袁紹大營,就是因為騎兵數量不足。

羽箭和戰馬,確實都很花錢。曹操要想在這兩手上和袁紹爭雄,很難。如果說他當年為什麼心疼老爹死掉,其實有一個可能說不出口的原因,就是他老爸其實非常的有錢。如果他老爸還活著,估計曹操的軍隊,裝備質量不會比袁紹差!但是人為財死,曹操沒想到自己的老爸居然會死在黃巾餘黨之手!

所以錢不夠,曹操買馬的時候幾乎事必躬親,幾乎要把每一匹像樣的戰馬盡可能便宜的搞到手。

春秋戰國時期,秦軍騎兵最強,就是因為他們對買馬和養馬都很挑剔。秦軍對戰馬有嚴格要求,長度和高度以及肥壯程度、年齡等等都有相當苛刻的標準,秦軍騎兵甲胄和武器都是專門製造,甚至連個頭都有標準,所以秦軍騎兵一聲號令之下,上馬備戰,從縱列望去,居然是一個高度!其陣容之鮮明,令敵人望而生畏。因此帶來的戰馬價格偏高,秦國卻滿不在乎。所以趙國和秦國發生長平大戰的時候,秦軍在初期見識到了趙國騎兵的厲害,馬上就重金購買了一批戰馬。但是即便如此,秦國為了維持戰鬥力,也飼養了一批戰馬。可見,騎兵在中國古代要想維持住戰鬥力,光買是不夠的,再多的錢也不夠,必須自己養馬。袁紹和曹操為了擁有足夠的騎兵,也都是自己養馬。但是袁紹可以買到更多的戰馬,曹操就不行了。同一個商人,可能會同時給袁紹和曹操提供戰馬。誰出的錢多,可想而知,質量和數量更好的戰馬就會湧向誰的一邊。

羽箭,造難損易。赤壁之戰中雙方耗費羽箭數量驚人,半個小時之內就能耗費羽箭至少二十萬,據說是中國曆史上消耗羽箭速度最快數量最多的戰爭,以至於千年以後的當地漁民還能在水中撈取到羽箭出來。所以一場大規模的戰爭,羽箭作為必須的消耗品,考驗著一個軍閥的財力。因為商人主要是賣弓,而不是羽箭。所以羽箭主要依靠當地軍閥組織人來製造。但是這個工程,耗費的錢財也是不菲。所以袁紹能夠舍得用箭,足可見他的財力之雄厚。

在官渡之戰的初期,從羽箭和戰馬上,就可以見到袁紹和曹操的財力的不均衡。

袁紹雖然是處在戰略攻勢,但是他不急於決戰,而是慢慢的渡河之後不急不慢的布下陣營。因為之前袁紹的騎兵已經占據官渡之地的兩側,所以曹操無法半渡而擊,隻能看著袁紹率軍過來紮下營寨。曹操看不清袁紹的虛實,決定出動主力步兵進行試探,也就是現在大家熟知的火力偵查。但是因為當時的客觀地理環境的原因,曹操的這次火力試探,出動了自己的主力步兵。官渡大戰,就是這樣,首先以曹操的試探,拉開了決戰的帷幕。

之前雖然袁紹也派遣了騎兵進行戰略試探和包抄襲擊,但是都被曹操擊退。袁紹看到先鋒受挫,兵力不足,隻好找準機會,出動主力。於是兩軍終於相持於官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