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
在平常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們提的比較多的一個詞,就是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對此的理解,大多囿於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的範疇。其實,這種理解是錯誤的。學生各個方麵的自主能力都是我們培養的重點。有時候,這種自主能力還是相當重要的。
最近,有兩件事給我的感悟特別深刻。
一是詩文朗誦比賽。詩文朗誦比賽,我們改變了過去的陳舊的做法。過去一般是,先由各班選出選手,代表各班參加比賽。比賽的過程就是各個選手一個一個地進行。我覺得這樣進行有些單調,於是,我就提議,在比賽過程中要來點花樣。讓學生動點腦筋,怎樣才能使詩文朗誦比賽更富有創新性。我舉了例子,比如說,在選手比賽過程中能否以級部為單位,進行詩文朗誦表演。這立刻得到教師們的支持。我說怎麼表演可大有學問。老師們說,分角色朗誦,按班朗誦,間隔朗誦……還有的老師們說選文也很重要,形式好,還得有適合於該形式的內容。老師們情緒高漲。我說,是讓學生出主意,老師們可不要代辦。我還提議,在這個比賽中,是否還加上一個自由發揮的時間,以給在班內不能入選的學生一個表現自我的機會。教師們根據我的建議,讓學生去充分地醞釀,去發揮聰明才智。結果,比賽取得了出人預料的效果。比賽中間貫穿的各級部的表演真是形式多樣,不拘一格,且很有藝術性。很明顯,學生是動了腦筋的。最讓人感動的莫過於最後學生的自由發揮時間,學生爭相上台朗誦,來表現自己的才智。以致於最後不得不宣布,台上的同學朗誦完畢朗誦會就結束。若還有想朗誦的同學等到下次詩文背誦時進行。學生的這種積極性和主動性,這種強烈的表現欲,非常令人振奮。
第二件事就是隊列隊形廣播操比賽。在學校研究這件事時,一致通過了像過去那樣,由學校一名領導主持,校長講話。學生主持比賽,發獎,學校領導總結。後來經過反複思考,我覺得這樣按照傳統的做法,並非妥當。幹脆都放給學生,讓學生在比賽過程中培養自主參與的意識,提高自主參與的能力。於是我就臨時改變了原來的決定。結果學生辦得非常好。形式很活潑。在第一個出場的班級帶隊入場的時候,由四名同學進行了兩個詩文朗誦的節目,在整個比賽結束,評委計算分數評出一、二、三等獎的時候,又由一個班的同學表演了一個舞蹈節目。節目完成,分數和名次也出來了。整個比賽過程,沒有浪費時間,而且使體育運動增添了非常濃鬱的文化氛圍。這使我非常高興。這哪兒是體育運動,這分明是藝術活動。藝術是一切文化和運動的最高境界和表現形式。
實踐告訴我們,學生的自主能力,可以在一切活動中去鍛煉和培養。樹立了這樣的觀念,我們的教育就迎來了明媚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