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述學習過程看出,探究是以活動為載體或渠道的,但探究與活動又有所區別。探究源於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在課堂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問題是從其動機和好奇心中產生的。學生積極地參與提出和解決問題的活動,並通過不斷地反思和修正自己的探究學習行為以達到預期的學習目標。這樣,課堂上學生參與的科學探究活動就包含有:疑惑、自主意識、方法論和反思等4種基本要素。活動是指學習者對學習對象的內部操作(internalmanipulations),其含義是“對這些對象所采取的行動,而不是這些對象本身”。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不是全部教學活動都包含有探究要素的,即使教學程序中有問題、假設等環節,如果學生麵對的問題是教師提出的,或者教師代替學生做出假設,或者出現重視探究結論而輕視探究過程的傾向,那麼這些活動就不再屬於探究的範疇。

⒊探究學習的模式

課堂上學生從事的一個完整的探究過程大致分為:問題、假設、推斷、檢驗、結論、交流和評價等階段(或基本方麵)。在探究過程的各個階段上,教師的工作都是指導、激發和鼓勵他們學習,推動科學探究活動。為此,課堂上教師的言行要適應學生們開展探究活動的特定要求,要善於選擇指導他們學習的時機和方法,要恰到好處地為他們提供必要的探究手段和信息資料,要適時地點撥他們思考問題和領會其探究性操作的意義,要以挑剔的眼光審視他們的做法,要求他們對自己的技能性操作做出說明或解釋。在協作性小組活動過程中,還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小組工作,鼓勵小組成員之間互相幫助,給予各個小組報告他們的工作及其成果提供平等的機會,運用多種形式讓學生參與對他人或自我的評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