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堂教學中問題教學的設疑要由課內延伸到課外,不能死盯住文本,或以應試為中心的訓練題目。隻增設死記課文的題目,不把學生的眼光引向更廣闊的社會,學生的創新思維被窒息。語文特級教師蔡澄清說“知識有疑難,心理有障礙,憤悱須啟發,教者點撥之”,在文本教學的點撥中,先生給我們做了拓展學生思維的範例。先生在教《祝福》時,先讓學生感知文章多處對祥林嫂“眼睛”描述之後,教師點撥設疑。魯迅曾說:“要極節省的畫出一個人的特點,最好是畫他的眼睛”而魯迅所指“畫眼睛”是藝術創作中典型化的一種手段,而非僅指對人物眼睛的描寫。從學過的或課外閱讀過的魯迅作品中,舉例說明“畫眼睛”的藝術。學生小組合作討論後,列舉了《故鄉》中“細腳伶仃的圓規”來刻畫楊二嫂,《阿Q正傳》通過龍虎鬥、畫圓圈的描寫來刻畫阿Q的精神勝利法,還有《孔乙己》中孔乙己反複說:“竊書不能算偷”。《藥》中夏瑜說“這大清的天下是我們大家的”。最後教師點撥,讓學生歸納出:魯迅“畫眼睛”藝術手法的具體表現為:一是讓人物通過其語言和動作來顯示靈魂;二是抓住人物的關鍵語言顯示其思想本質,三是捕捉人物外貌、性格、行為上的特點顯示其心靈世界。蔡老師的這一點撥教學,已從對文本的設疑深入探究,拓展到對學生的創新能力層次的培養上,已跳出了文本,在更大範圍內審視文本,進而達到一個新的境界。
朱熹說“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裏方是長進”。特級教師錢夢龍也說:“‘質疑’的提問不同於‘定向問答’的提問,問題不再是‘定向的’,而必須經過努力才能‘發現’的”。這就要求我們在新課堂的問題教學中,要著重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的敏感性,要培養學生的思維“深”下去,要先要求其“質疑”,這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方略。
三、要小心翼翼的保護學生的質疑積極性
新課堂教學要麵向全體學生,麵向學生的每個方麵,既要關照尖子生,又要兼顧基礎差的學生,既要重視學生智能的培養,更要關注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讓每個學生都能平等、大膽的提出自己學習中的疑問,教師要始終堅信“沒有不成材的學生”,針對學生在原有基礎上的微小進步,都給予充分的肯定和讚揚。上海特級教師於漪在教《宇宙裏有些什麼》時,課文中有一句話“宇宙裏有幾千萬萬顆星星”,一名學生提出“老師,萬萬等於多少”,有的學生嘲笑,有的說“等於億”,於老師覺得提問題的學生受到了打擊,於是她問“既然萬萬等於億,但這裏為什麼不說宇宙裏有幾千億顆星星,而卻說宇宙裏有幾千萬萬顆星星呢?”。這一問,學生都啞了。接著於老師積極鼓勵學生探究。師生互動交流後得出“這裏的重疊可產生兩個效果:一是聽的清楚,二是強調數量多。”此教例不僅幫學生揭示了語文科中的一個知識點,更重要的是保護和激勵了提出問題的學生,使學生的獨立人格和進取的態度受到了關注,保護了學生質疑的積極性。
總之,在新課堂教學中,問題教學要本著麵向全體學生,著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為宗旨,踐行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學的新理念,構造生動活潑的課堂教學觀,紮實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誌和創新能力,為學生的全麵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