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創新能力為抓手提高作文教學質量(1 / 2)

以創新能力為抓手提高作文教學質量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但作文教學效率不高,弊端甚多,卻是不爭的事實。作文是學生人語言能力、知識水平、思想素質、思維習慣等的綜合反映。但是大部分學生談文色變,無話可說,無文可作,隻能東拚西湊,勉強成文。造成這種現象,原因是多方麵的,如基礎薄弱、缺乏興趣、見聞不廣、缺少生活積累等,而最重要的原因,我們認為是教師在作文教學中沒有找準抓手。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已是《語文課程標準》中的重要要求之一,作為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作文教學理所當然地成為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為主陣地。我們認為作文教學中應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為抓手。學生作文如果養成了創新習慣、強化了創新意識,提高了創新能力,就一定能提高作文水平。此文試就作文教學中如何以創新能力為抓手,提高作文教學質量談點看法。

一、以培養學生作文創新意識為抓手,打破常規思維定勢

思維是作文的催化劑,選材、立意、布局、謀篇都離不開學生的主動、積極的思維參與。教師要引導學生寫作中打破常規思維定勢,使其思維沿著不同方向、不同角度擴散,培養學生作文的創新意識。

1、作文命題方式多樣化。命題要注重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思維的主動性,激發他們寫作的熱情。作文命題從形式到內容都力求新穎、有趣,富有創造性,要注意做到符合學生的生活、思想和認知的實際,有利於學生展現個性,抒發情感,放飛想象感悟生活,學生創新意識的發展和訓練。同時也可讓學生參與到命題作中來,如出一組有內在聯係的題,讓學生自由的選擇,或請學生依作文要求,自擬題目,將作文命題補充完整再作文。學生如能突破常規思維束縛,自由、快樂地作文,作文中獨特的創新見解必將也躍然紙上。

2、作文形式也力求多樣化。心理學認為:“有興趣的學習不僅能使學生全神貫注、積極思考,甚至會達到廢寢忘食的境地。”作文教學中教師要力求作文形式的多樣化,激發學生作文的興趣。可采用全命題、半命題、命題加提示和材料作文、話題作文、片斷作文,作文填空,口頭作文、想象作文、續寫課文結尾、編寫劇本等多種形式的作文,使學生感到作文如同遊戲,興趣盎然。

二、以夯實學生作文創新基礎為抓手,豐富學生寫作題材

作文是各種知識的綜合運用,沒有豐厚的知識,是很難寫出思想深刻、內容豐富、新穎別致的好作文的。要使學生在作文中有話可說,有事可敘,有情可抒,指導學生發掘收集寫作題材十分重要。

1、廣泛閱讀,積累寫作素材。廣泛閱讀是學生作文創新的基礎。“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不言而喻,廣泛閱讀與作文創新密不可分。閱讀可以有多種途徑:閱讀課文,教師要精心設計閱讀方案,結合課文,適當補充課外讀物。閱讀報刊,許多報刊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和濃厚的生活氣息,是學生創新作文的材料寶庫。學生在廣泛閱讀中,從古今中外名著和大量詩文中汲取了健康的思想和藝術精位,同時也積累了大量詞彙和第二手作文材料。通過閱讀,學生視野開闊了,知識豐富了,思維活躍了,再不會為“無米之炊”而苦惱。

2、開辟第二課堂,拓展作文課堂外延。新的語文課程理念強調語文課程應該是開放而富有創新活力。作文教學也不例外。第二課堂中可利用黑板報、宣傳欄開辟作文專欄,介紹作文寫作知識、技能、技巧;成立作文興趣小組,確立創作方向;舉辦作文故事、作文專題講座;向校廣播站投稿、辦班級學習報等形式,為學生敞開了一片廣闊自由的寫作天地。學生在第二課堂的滋潤下,會煥發出滿腔的激情,激發出創新的欲望。同時教師要讓學生走出校園,積極地參加一些有益的社會實踐活動,學生在社會生活中可以培養興趣、創造思維、開闊視野。學生在生活中創新作文,在作文中書寫生活,提高作文創新活力。

三、以激發學生作文創新激情為抓手,創設寬鬆寫作氛圍

教師要善於營造一個民主寬鬆、愉快生動的寫作氛圍,不要隨意否定或扼殺學生某些個性化的思想,讓學生用其稚嫩的文字敘寫自己熟悉的生活,談論自己感興趣的話題,抒發自己內心的感受,坦率地表達出對自我、對社會、對人生的認識和感悟。

1、優化作文寫作環境。在作文課上創設出一種民主、寬鬆、和諧的教學環境與學習氣氛,允許學生大膽設想,敢於質疑,鼓勵他們求異思維,鼓勵不同的觀點相互碰撞交流。學生在沒有壓力的情況下提筆寫作,大部分同學都有話可說,且語言流暢,這時就會出現大批優秀的習作。

2、給予學生“自由”,鼓勵創新式的表達。以往強行命題、框死文體、規定寫法、限定字數、粗暴批改等現象背離了寫作內在的“自由創造”規律,是不足取的。隻有給予學生寫作“自由”,才能使他們潛在著的想象力、創造力和表現力得到充分釋放,才能使作文教學與創新教育接軌。當學生有了創作的衝動,有了新穎的構思,教師要放寬對學生文章體裁、敘述方式等要求,要鼓勵他們選擇采用最能表露自己真情實感的方式進行表達。這樣才能使其文章文情融合,衝擊讀者的視線與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