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拓展式想象在作文教學中的運用(1 / 2)

談拓展式想象在作文教學中的運用

當今作文教學“少慢差費”的現象依然存在,學生往往望作文而生畏,老師也頗感指導乏術。那麼究竟如何改變這種頗為尷尬的局麵呢?我們以為“心遊萬仞,精騖八極”的想象能夠讓學生“籠天地於形內,挫萬物於筆端”(陸機《文賦》),從而達到激活學生的思維,發掘學生的創造潛能的目的。其中拓展式想像尤其能讓學生“一粒砂裏看世界,半瓣花上說人情”。所謂拓展式想象就是將原型中抽象的概括的情節、形象或細節、畫麵進行拓寬展開的一種想象方式。抽象概括的情節、人物形象或者細節、畫麵是經過作者濃縮了的,具有深刻的內涵。我們曾指導學生調動自己的生活經驗深入挖掘上述情節、形象或細節、畫麵中的內涵。學生們不僅抓住“小小芝麻”大作文章,而且每每能於細微處見精神。這種寫作嚐試不僅激起了學生對作文的濃厚興趣,而且也培養了學生洞幽察微、見微知著的能力,使學生的作文水平有了較大提高。

下麵我們就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拓展式想象在作文教學中的運用。

一、情節的拓展

有些小說情節凝練、概括,留下了一定的藝術空白,給讀者以馳騁想象的空間。對於這類作品,我們就可以運用拓展式想象將情節展開,使情節更為充實、更為生動,從而使作品的主題與內涵愈加豐富深刻。

契訶夫的小說《裝在套子裏的人》塑造了別裏科夫這個保守、反動,反對社會變革,阻礙社會發展的典型形象。小說運用漫畫勾勒與細節描寫的手法,有力地鞭撻了別裏科夫的可惡可憎,無情地嘲笑了他的極端虛弱。小說結尾寫道:“過了一個月,別裏科夫死了。我們都去送葬。”我們曾就此引導學生去想象一下別裏科夫死去時的具體場麵,以《別裏科夫之死》為題寫一篇短文。題目一出,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熱情高漲,紛紛馳騁想象,填補契訶夫留下的藝術空白。結果佳作疊出,其中有一篇是這樣寫的:

一個月來,別裏科夫極少進食,這使得他變得瘦骨嶙峋,有氣無力。一個月來,華連卡縱聲大笑的形象始終在他的眼前閃現,華連卡的笑聲始終在他的耳邊回蕩。他的精神防線徹底崩潰了。這一切跡象都在表明他的生命快走到了盡頭。

現在他戰戰兢兢地裹緊被子,在被子下麵,瑟瑟發抖,嘴裏斷斷續續地說:“千萬……別……別出亂……亂子!……千萬……別……別出什麼……麼亂子!……”突然他用手死死地抓住被子,似乎要抓住他曾經擁有的一切。他想抬起頭,可他感覺到自己正在墜向萬劫不複的深淵;他想抬起雙腿,但雙腿就像灌了鉛一樣,無比沉重;他想站起來,去拉開窗簾,再看看這個曾經被自己轄製過的城市,但已經不可能了。

但他仍然不甘心,使盡了最後的力氣,用力一滾,連被子帶人滾落到地上。這最後一下努力送了他的命。隻見他頭一歪,雙腿一蹬,直挺挺地躺在地上。盡管如此,他仍瞪大著眼睛,雙手仍死死地抓住被子,眼鏡也摔出老遠,鏡片摔得粉碎。

學生們通過對別裏科夫之死時的語言動作的描寫,認識到了他那“獅子般的凶惡,羊羔般的虛弱”,認識到了他的一切努力都隻能是“蚍蚍撼大樹,可笑不自量”(韓愈詩),最終別裏科夫及其背後的社會隻能被滾滾向前的曆史車輪軋得粉碎。學生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曆史潮流,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也更加懂得“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是不可逆轉的客觀規律。

二、人物形象的拓展

我們知道文學作品總會塑造一係列既有獨特鮮明個性,又能反映某些社會本質的典型的藝術形象。有些形象的動作表情看似不起眼,但仔細琢磨卻又耐人尋味。小說如此,自傳體抒情詩亦然。艾青先生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就塑造了一個既勤勞、純樸、善良又地位卑微、命運淒慘的勞動婦女大堰河的形象。當“我”被父母領走之時,大堰河哭了。懵懵懂懂的“我”不明白“大堰河,你為什麼要哭?”那麼她究竟是如何哭的呢?我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寫一段文字描寫一下大堰河哭時的動作表情。學生們興趣盎然,寫出許多精彩的片斷。請看:

1、低矮的草屋、陰沉的天氣,大堰河追著遠去的“我”喊著,大聲地哭著。

2、破舊的茅屋,憔悴的人,她呆呆地坐在屋裏,喃喃地念著乳兒的名字,潸然淚下。

3、漫天大雪,大堰河從破舊的茅屋中衝出來,喊著,哭著,撲倒在地上。

4、大堰河無力地倚靠在破舊的門上,無神的眼睛望著在漫天大雪中逐漸消失的“我”,淚水無聲地淌了下來。

5、風雪中,大堰河目送著乳兒遠去,兩行清淚順著她那滿是皺紋的臉頰流淌。等到乳兒在她的視野中消失之後,她轉身跑進破舊的茅屋內,一頭撲在床上,嚎啕大哭。

這一係列的場麵,讓學生深刻地體會到大堰河對乳兒有著深深的愛,感受到她那極為複雜的內心活動:既有對乳兒的依依不舍,更有舐犢情深的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