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拓展式想象在作文教學中的運用(2 / 2)

三、細節的拓展

教材中有不少極為精彩,極為傳神的細節描寫,這些精彩傳神的細節往往能令人玩味不已。抓住教材中某一精彩細節原型,引導學生運用誇張手法加以拓展,變素筆白描為濃墨重彩,肯定能讓學生感受到揮毫潑墨的酣暢淋漓。

魯迅先生的小說《孔乙己》塑造了一個孤苦伶仃、窮困潦倒、迂腐酸臭的讀書人形象,揭示了封建科舉製度害人、吃人的本質。小說中孔乙己分茴香豆就是一個相當出色的細節描寫。那麼孔乙己是如何分茴香豆的呢?我們曾引導學生進行換位思考,想像一下:假如你是孔乙己,你會怎麼辦?學生們或獨自思索、或相互討論,他們的思維極其活躍,不時迸射出創造的火花。一番思索之後,他們把思考的成果連綴成文。不少文章充滿著機趣,不信,請看:

接過“我”遞過的一碗酒和一小碟茴香豆,孔乙己站在櫃台前,呷了一口酒,用長著長長的指甲的姆指和食指捏起一粒茴香豆,放進嘴裏,咀嚼再三,品味再三,方才咽下。這時幾個孩子圍了過來。孩子們眼巴巴地望著碟裏的茴香豆,孔乙己看了他們的“垂涎欲滴”的樣子,說:“自古民以食為天。來,吃一顆吧,”說著他用食指與中指夾起一顆豆,放在最前麵的孩子伸出的小手裏。“張開嘴巴,仰起頭。”他對第二個孩子說。孩子很順從地張開嘴巴仰起了頭。他又夾起了一顆茴香豆,從高處丟進孩子的嘴裏。“仰起頭,張開嘴巴。”孔乙己對第三個孩子說。他再次夾起了一顆豆,看著孩子仰起的腦袋,張大的嘴巴,他忽然想逗弄一下孩子。“進去啦!進去啦!”孔乙己邊說邊把茴香豆從高往低放下,快要到孩子的嘴邊時,他突然又把手高舉起來,惹得眾人哈哈大笑。最終,他還是把那顆豆丟進了孩子的嘴裏。……店內外充滿了快活的空氣。

在對這個細節的拓展中,學生既認識到了孔乙己的迂腐酸臭,不可自拔,也認識到了孔乙己心地善良的另一性格側麵。正因為他迂腐酸臭,我們才“怒其不爭”;正因為他心地善良,我們才“哀其不幸”。也許平時學生們談及孔乙己時常常會對他那迂腐之極的言行舉止發出不經意的微笑,但這一次學生笑不起來,即便有人笑,那也是含淚的微笑。笑聲中飽含著蒼涼,飽含著悲愴,也飽含著同情。

四、畫麵的拓展

古典詩歌,語言精煉,具有詩情畫意。如果我們指導學生借用原型,對詩歌的某些意境予以拓展,那無疑能給讀者以極大的審美享受。

盛唐山水田園詩人孟浩然的代表作《過故人莊》就是一首“語淡而味終不薄”之作。其中頷聯“開軒麵場圃,把酒話桑麻”兩句更給讀者留下了廣闊的想象空間,我們引導學生想象屋內的陳設,禾場穀垛的形狀,圃中的色彩,蔬菜的種類,賓主頻頻舉杯的動作、神態及語言,把老友對酌的場景描繪出來。有了具體的指導,學生們紛紛用手中的筆,畫出了一幅幅精彩紛呈的老友對酌圖。其中有一幅是這樣的:

三間竹籬環繞的茅屋內,陳設極為簡單,窗前一張幾桌擺著幾樣菜蔬,兩位老友在推杯換盞。透過窗子望去,遠處是一個打穀場,場邊的綠樹鬱鬱蔥蔥,陣風吹來,沙沙作響,場上堆積的禾垛像穩穩矗立的小山,一群小雞在老母雞的帶領下食著穀粒,很是活潑可愛。近處的菜圃中也是五彩繽紛:一畦畦韭菜清新碧綠,一簇簇辣椒尖角朝天……麵對此情此景,詩人高舉酒杯,臉上洋溢著歡快的笑容:“我一路行來,看見桑麻長勢喜人,看來今年定會人壽年豐啊!”老友也一手舉起酒杯,一手捋著髭須,說:“是啊,盛世太平,五穀豐登,你我把酒對酌,其樂融融,夫複何及!”說罷,二人哈哈大笑。

在這幅圖中,綠樹、村舍、打穀場、菜圃,桑麻和諧地組合在一起,形成了優美寧靜的意境。從這意境中我們不僅能夠領略強烈的農村風味、勞動生產的氣息,甚至仿佛可以嗅到打穀場的泥土氣息,園圃裏蔬菜沁人的清香,看到莊稼的成長與收獲。正是在這樣一個天地裏,詩人忘卻了浮名濁利,拋開了孤獨抑鬱,融入了自然大千,沉浸於主客的親切融洽之中。

通過拓展想象,學生既欣賞了恬靜秀美的田園風光,又感受了淳樸誠摯的賓主情誼。這也就激發了審美主體對審美客體的喜悅感、自由感,從而真正調動了審美主體的審美潛力,使其產生了審美的激情,張揚了審美個性,並產生了深刻的審美體驗。

以上我們從四個方麵談了拓展式想象在作文教學中的運用,從中不難看出作為側重思維深度的拓展式想象對於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想象比知識更重要……沒有想象力就沒有創造。”可見,想象可以彌補和突破學生現有的生活經驗,化無為有,化實為虛,化散為聚,化淺為深,讓他們在廣闊的心靈世界中找到閃爍著創意的亮點。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掌握了拓展式想象就等於為寫作插上了翅膀,就能讓莘莘學子飛向更加廣闊的天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