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學為主”的語文課堂教學改革(2 / 3)

三、導學點撥----讓學生真正參與到教學中來

這是課堂的中心環節。在這一環節中教師的作用是“導學”,引導學生主動去學,去思考提問,去合作交流,去主動求知。

(一)創設一個和諧輕鬆、平等民主的學習氛圍

作為一個好教師,要想讓學生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去,首先應創造出一個和諧、輕鬆、民主的學習氛圍,在課堂中要體現教師的愛。語文教學中的親近感,對學生的學習會產生積極的影響,所以,教師要堅持麵向全體學生,保持教師的人情味,通過課堂這個窗口和學生建立朋友式的平等關係。在導學中,要用微笑的表情、期待的眼神、溫和的語言、飽滿的情緒去感化學生,使課堂成為師生情感雙向交流的橋梁。教學中要特別注重以後進生為突破口,不要戴著有色眼鏡去看他們,教師要用欣賞的目光看待每一個學生,要注意發現他們的每一個哪怕是細微的閃光點,及時給予表揚鼓勵,使學生在教師的積極反饋中增強信心,在課堂活動中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感受到自己的進步。

(二)啟發誘導,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隨時認清自己“導”的作用,不要代替學生思考,而要將講授變為啟發,講在學生需要點撥之時,適時地打開學生的心扉,觸發起他們思維的火花。也就是說我們不要老是想著得灌輸多少知識給學生,而是指導學生開動腦筋,讓他們動腦、動口、動手,最大限度地開發他們的創造力。這就要求教師課堂中要注意誘導,讓學生帶著疑點去探索問題的可能性答案。

首先善於設疑。應注意課堂提問的藝術,化整為零,讓學生嚐到成功的喜悅,才能進一步提高思維的欲望。因此,對於一些龐大的問題,就要拆成幾個小問題,整題零問,循序漸進地找出問題的答案。例如《背影》一課表現了父子間的熱情,如想讓學生一下子理解絕非易事,我們就緊緊抓住“父親買橘”這一情節,連發五問:(1)父親體型怎樣?(2)父親買橘需要克服什麼困難?(3)從哪些詞可以看出買桔艱難?(4)為何要買橘?(5)我們的表現如何?這樣通過一串小問題,父親愛兒子、兒子愛父親這一抽象問題就在學生積極的思考、思考中慢慢解決了。

其次要加強求異思維的訓練。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答案,同一意思允許不同說法,關鍵在於開拓學生自由想象的空間,培養學生求異思維的能力。例如學習《小麻雀》可設計這樣的問題:“小麻雀最終死了沒有?為什麼?”學習《最後一課》可讓學生想一下放學路上小弗朗士的見聞和感受;學習《孔乙己》可以想一想孔乙己的最後結局,可以想一下如果孔乙己也中了舉又會怎樣?學習《皇帝的新裝》可以討論一下到底誰是騙子?《愚公移山》中真的是愚公不愚、智叟不智嗎?學習《天上的街市》可讓學生盡情想象“今天,天上的牛郎織女的生活怎樣”……類似以上的問題比比皆是,精心設計,能夠打開學生的思維之門,對於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大有益處的。

第三,注重培養學生的聯想力和想象力。人的創造性在很大的程度上取決於假設想象,想象力是智力活動的羽翼,是創新能力形成的前提條件。愛因斯坦曾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正是它推動了人類社會不斷向前發展。”康德說:“想象力是一種創造性的認識功能。”語文學科有廣闊的想象空間,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教師應指導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借助語言文字及圖畫,形象地再現作品的情景,使想象力得到發展。如在教學《天上的街市》時,可引導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想象一下天上的街市究竟有多麼美麗,街市上的物品到底有多麼珍奇?並引入競爭機製,看誰想的最美、最奇、最快,激發了學生之間相互競爭和創新的活力。學完全詩後,讓學生暢想21世紀的生活有怎樣的變化,想象牛郎織女如今的生活怎樣,能夠極大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有人說,有想象就有創造,這樣的訓練多了,時間長了,難道還擔心培養不出具有創新意識、創新能力人才嗎?

四、探究創新----讓學生的智慧在碰撞中產生

學生學習的最高境界是探究創新,這一目的是貫穿於教學過程的始終的。

(一)給學生一個創造的環境

有專家說:“課堂就是犯錯誤的地方。”人的創造力從本質上不是教師教出來的,而是在適宜創造的環境中主動發展起來的。教師在課堂教學活動中要實施“無錯原則”,對學生學習中出現的問題,加以適度“寬容”,使學生有學習的安全感。特別是對“學困生”,教師要給予特別的關注,使其愛上語文的課。這就要求教師對學生提出的問題或回答的問題,不能以同一標準或唯一標準或自己的思維方式來束縛學生,不能按自己的思考給學生畫地為牢,強加給學生。“我們想聽到開花的聲音”“小魚在水裏遊來遊去,水很活潑”“雪融化了變成春天”,多麼富有詩意的語言啊,如果還抱著傳統的習慣性思維加以否定的話,無疑會扼殺學生創造之花。比如我們在執教《天上的街市》時,針對學生的提問:“請看那朵流星”中為什麼用“朵”不用“顆”呢?有的學生認為用“朵”生動形象,而有的學生認為:“用‘朵’沒有用‘顆’好,用‘顆’更符合人們的語言習慣,而且用‘顆’可以使人想到星星的明亮,可以使人想到充滿光明的未來。”對於學生的回答我們都給予了肯定,特別是敢於懷疑、敢於向名家挑戰的精神我們及時給予了讚揚,從而更激活了整個課堂。

(二)讓學生積極思維,主動發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