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學者陳獻章說:“前輩謂學貴知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疑者,覺悟之機也,一番覺悟,一番長進。”宋代教育家張載說:“學則須疑,學貴善疑。”費爾巴哈也說:“新知識從懷疑中產生。”中外學者的論述,為我們指明了探索的道路。實踐證明,有疑才能掀起思維的波瀾,有疑才有學習的自學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所以尋疑是解放學生頭腦,培養其創新能力、發展智力的必要手段,但關鍵不是教師擬疑,而是學生生疑,主動的提出自己不明白的問題或不同的見解。
比如我們在教學《天上的街市》一課時,在“品語言”這一環節中,由學生四人小組去自主學習,自由發問,然後引導學生相互交流合作,尋找問題的可能性答案,使學生養成對問題的質疑,對新知識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其思維也就越來越敏捷了。
(三)討論交流,讓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品嚐成功的樂趣
讓學生主動的提出問題,教師要進行全方位的設計,要把學生提出的問題再放給學生,讓學生去自由討論、交流解決,教師不能包辦代替,要堅信每個學生都是可以造就的,鼓勵學生發表看法,讓學生真正暢所欲言,在學生回答問題及時肯定他們的長處,以保護其學習的熱情,使他們真正擁有自己的課堂。要提倡“群言堂”,反對“一言堂”,把課堂變成學生動腦、動口、動手的“天堂”。小組討論、分角色朗讀、排演課本劇等,既能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鍛煉其表演力和想象力,又能夠培養他們的合作精神;還可以組織競賽活動,如在學習《春》《濟南的冬天》等優美的散文或詩歌時,就可以進行朗讀比賽;還可以限時背誦,給一段或一篇課文,看誰背的又快又準;討論求知活動,這是一種既常見又有效的方法之一,師生討論、小組討論、同桌討論,既鍛煉學生的思維,又活躍了課堂氣氛,學生真正擁有了每一分鍾。總之,課堂上的教學時間應為學生所有,課堂教學時間是學生最可寶貴的財富,教師應把每一分鍾都盡可能地還給學生。凡是學生自己能夠學會的,一定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學,自己去提問題,然後在交流合作中解決,教師隻是“導”在學生不會之時、需講之處,這樣才能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使他們品嚐到自主學習的樂趣。
總上所述,從激發感情,授之以法,到導學點撥,直至探究創新,都要以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為立足點,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貫穿整個教學過程的始終,使學生的創造潛力得到很好地開發和培養。這四個環節是相輔相成的,但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固定模式,具體操作中可以靈活地變動。
課後延伸。指的是在課內學習的基礎上,通過科學合理的留作業,使知識得以進一步的拓展,能力得得以進一步的發揮。當然,作業應有層次性、實踐性、創新性,可以結合課內教學讓學生進一步通過查資料、上網等形式拓展所學內容。這種“課後延伸”常布置一些思考性的作業,不硬性規定統一完成,能進一步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二體會
實施“以學為主”的“三步驟四環節”課堂教學新思路以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麵。
一、創設了健康的充滿愛意的人文環境。實驗以來,我們始終堅持情感教育,努力為學生營造一種充滿愛意的、寬鬆的、安全的課堂學習氛圍,學生們樂學語文、愛學語文。同時也受到家長的認可,有的家長在家長會上動情的說:“我們的孩子喜歡喜歡上語文課,最重要的原因是能夠經常得到老師發自內心的讚賞、鼓勵以及科學適度的幫助和指導,並從中體驗到了快樂和成功。”“我們為我們的孩子能在這樣的學校裏、在這樣的老師的教育下成長而高興。”
二、學生得到了健康成長。學生喜愛讀書,經常出入閱覽室、圖書館,養成了愛讀書、讀好書的習慣。學生的作文水平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兩年來,我們所任教的兩個班的學生,在校刊《現代校園》、《現代教育文萃》、市《教育科技導刊》發表作文50多篇。學生的探索精神更是可嘉,他們課下思考問題,課上積極向老師質疑,積極參與問題的探討,90%的學生能積極完成“開放性”作業,受到家長及社會的稱讚。
三、教師得到了成功發展。教師以愛心建立新型的師生關係,得到了學生的認可和喜愛。由於學生愛學語文,我們所帶的兩個班的語文成績始終名列前茅。實驗以來,本人的教學行為進一步科學規範,教研能力大為增強,我們所撰寫的實驗論文《語文教學如何貫徹創新教育》發表於《語文教學與研究》2000年第3期,《語文教學與創新教育》發表於《沂蒙教育》2000年第6期,受到同事、領導的好評。
除此以外,通過實驗,我們還深深認識到,實施語文創新教育,必須拓寬教學渠道,增加學習實踐活動。“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華特·B·科威涅斯),語文學習不僅在課堂,更多的是在生活中感悟和感知作為語文教師,我們要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課堂教學的過程是師生共度的人生體驗過程,每個40分鍾都是生命的、有意義的組成部分。因此,教師要研究如何讓學生充分參與教學活動,研究如何創造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教學,使我們的課堂真正體現出信息傳遞、情感交流、思維碰撞和情緒體驗,進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情感、創新思維、創新能力、創新人格。尺水可以興波,三尺講台就是創造的天地,願我們在今後的教學實踐中多思多創,摸索出更多更好的適應於培養創新性人才的最佳的語文課堂教學新思路,使課堂真正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主渠道,真正成為培養創新型人才的主戰場!
願大家都來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