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學習的自主親曆(1 / 3)

語文學習的自主親曆

語文學習離不開形象和情感的感受、體驗,誦讀涵泳,感悟熏陶,學習主體的自主親曆在語文讀寫中不可或缺。隨著新課程改革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方式的逐步實施,語文教學中能否凸現主體親曆特征,這是新課程改革的要旨,也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和教學質量的關鍵。我們認為,所謂親曆性,是指學習主體在語文學習中有充分的時間,並用自己的方法來體味和掌握文本學習內容,在認知活動中強化情意活動,在親身感受和體悟中促進身心和諧發展的主體特征。實踐表明,主體的親曆性是語文學習自主性、創造性的基礎和保證。

一、自主親曆是語文學習的方向和目標

(一)親曆性體現了語文學習的本質特征。

古人讀書講究“美讀”,“批文入境”,於“得意”處則“忘形”,身臨其境,其樂陶陶,就突出了“親曆”二字。然而在目前的語文教學中,貌似學習實則並非親曆的現象處處可見,學習主體自主性、情感性淡化,導致了語文教學的低效運作。語文新大綱指出,在語文學習中要“重視積累、感悟和熏陶”,強調“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主動學習、探究”,“重視師生的語言交際和心靈溝通”,這些都凸現了學生自主親曆的重要作用。讀《背影》,則感受到親情之濃鬱;讀《滕王閣序》,則感受到大自然之純美;讀《胡同文化》,則感受到文化之深沉。語文學習有其本身的內在規律,沒有親身揣摩、體味,就很難觸發生活的感悟和心靈的交流。

(二)親曆性體現了語文學習的根本要求。

語文學習是以感知形象為主要內容的,學習主體首先必須對文本親身感知,形成表象,並力求理解文本的深層涵義,把握文章旨趣,形成讀者與文本、作者的交流,方能有情感自由和心靈頓悟。語文學習要有個人獨特的感受,要有生活的積累,要靠自己的切身體驗將原有文本物象融會其中,才能有所發現、有所創造。葉聖陶先生指出:“必須在日常生活中隨時留意,得到真實的經驗,對於語言文字才會有正確豐富的了解力。”我們主張將語文讀寫的重心轉移到學習主體的品味、積累、運用語言和培養語感的自主親曆上來,將主體的親身感悟、積累當作語文學習的根本要求,讓教師成為指導者和引路人,才能真正適應現代教育的需要。

(三)親曆性體現了語文學習的人文回歸。

學生語文學習的主體親曆具有多層價值和多重目標要求。從語文學習過程來看,是在語文學習材料的安排與設計,實踐機會的獲得與保證,學習過程的完整與獨立等方麵突出親曆的時間、時機和時效。從學生主體親曆的特點來看,它具有自主性、生命性、實踐性和創造性等特點,是主體認知情感、審美情趣等語文素養的生動展現,體現了現代語文教學的民主思想和生命意識。從主體親曆的途徑或形態來看,語文學習有情境親曆,問題親曆,訓練親曆和情感親曆等。從主體親曆的方式或手段來看,有嚐試訓練親曆,探索發現親曆,移情感悟親曆,體驗強化親曆等。學生自主親曆,是由語文學習的本質特點決定的,長期以來我們漠視這個問題,把豐富多彩的語文學習變成了應試教育的機械運作,扼殺了個性情感活動。現在,在以人為本教育思想逐步得到落實的時候,有必要使我們的語文教學“返樸歸真”,實現語文學習的人文回歸。

二、自主親曆促進了學生的和諧發展

落實主體親曆性是實現以人為本教育的需要,是我們的教育在把時間、空間還給學生後必須遵循的原則。

(一)親曆性是落實主體教育的根本標誌。

Tip:收藏+分享中學語文教學改革探討(十二)精裝,是对网站最大的肯定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