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語評價方式革新之路(1 / 2)

口語評價方式革新之路

教育的發展日新月異,教育改革也正在逐步深化,怎樣才能在二十一世紀新的教育形勢下,做好小學生的教育教學工作,是擺在我們教育工作者麵前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本文就這一問題,以口語評價方式改革為視角,從轉變口頭評價指標和內容;口頭評價要注意多向互動性;口頭評價的隨意性原則與激勵性原則共通;評價的形式多樣化等四個方麵簡要介紹了我們的一些想法、做法,旨在拋磚引玉,並期待與您共同探討。

新一輪的基礎教育改革正在轟轟烈烈地進行,人們在關注教材的修訂、教師觀念轉變的同時,也正關注一個名詞——課程評價。課程評價因其特有的不可替代的導向性和激勵性作用,而成為基礎教育改革的一個重要環節。其中口語評價又是小學教育界教學法評價的重要組成部分,那麼如何使口語評價這一最直接、最快捷、使用頻率最高、對學生的發展具有十公重要意義的評價方式發揮其作用,是我近年的研究重點。我認為,在新的教育形勢下,口語評價的內容和評價方式也應發生較大的變化。

一、轉變口頭評價指標和內容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口頭評價過去隻是局限於對語文學科知識和技能等方麵。而現今《語文課程標準》指出:“突出語文課程評價的基本性和綜合性,要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文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幾個方麵進行評價。”“語文學習具有重情感體驗和感悟的特點,因而量化和客觀化不能成為語文課程評價的主要手段。”目前我國小語課堂評價的情況,總體上基本呈現出兩大特征:“一是量少,二是質低”。且大多是忽視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創新能力的評價,缺少對學生產生學習興趣、良好心理素質、學習方法過程中的獨到體驗、具有激勵性的評價。

我們要改變以往的評價方式,設計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探索各種途徑的學習方法,使學生能有效自主地學習,促進學生主動發展。例如:在指導閱讀的時候,評價要傾向於讓學生體會到自己成功和繼續發展的優點,成功利於培養學生的自信,自信將促其繼續閱讀,樂於閱讀。同時也要讓學生知道自己的不足及應向哪方麵發展。使每個學生都能擁有成功、擁有自信、擁有歡樂。

二、口頭評價要注意多向互動性

小學語文教學過程的本身就是師生、生生“交往”的過程,就是一個師生互動的過程。多年以來我國的教學過程的實質是:教師權威控製下的知識本位價值取向的教學,大多采取我教你記的填鴨式教學,其最大的弊端就是缺乏師生之間的交往和溝通。此種教學環境下產生的課堂教學口頭評價呈現為主客體單一的局麵,即隻能是教師評價學生,教師是評價的權威,學生反而沒有探索性研究的空間。

《綱要》指出:“評價要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麵的潛能,了解學生發展中的需求,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這就從多方麵提倡教師要善於了解發現學生的閃光點,關發揚這個閃光點,促進其積極主動地向大家展示自我,激發學生探索、學習的願望以有利於學生建立學習的信心,從正麵引導學生開展創新的學習精神和興趣。要積極努力地創建交流機會。交流的方式和手段可以是多種多樣的,可以利用語文課中的口語課、班級活動等機會,也可以利用些小矛盾、小故事生成為線索開展交流。在這時候,由於年級較低學生說的話不免會有些情緒化傾向,進而缺乏語言的組織協調能力,教師可采用講故事、畫圖、說話方式進行。例如,在“說話有禮貌”的練習中可以使用些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