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縮語段之技巧(2 /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22個字)

分析:

從思維能力看:此題測試的是對語言材料的分析、概括的能力。從語文表達技巧看:此題檢測的是對關鍵信息準確辨析,恰當篩選,正確組合的能力。

思路:

尋找新聞五要素:

1、看考題所給的材料,沒有內容上的總括,但有一個承上啟下的過渡句

“與電信收費標準......郵資......”

可見:陳述對象為:電信費、郵資

2、二者幹什麼呢?“調整”“結構性調整”。顯然事件為“調價”。

3、再看附加條件,“附加條件”不可忽視,一般說來,它即是條件的限製,又是答題角度的暗示。此題的“附加條件”是“價格的變動狀況”。諸多數據用22個字不可能一一列舉。綜合其中具體的數據看:價格有升有降。即為事件的結果。

4、新聞常采用一句話的主謂陳述形式,可概括為“電信費、郵資調價、有升有降”

5、同時注意新聞的“時效性”。

時間為“3月1日起”應安在狀語位置。

答案:電信費、郵資、3月1日起調價、價格有升有降。或3月1日起、郵資上調、電信費有升有降

例四、下麵是有關愛因斯坦的情況,請篩選最重要的材料,用簡明的語句寫一段介紹愛因斯坦的文字。(最重要的材料不能遺漏,不超過100字)

(1)愛因斯坦1921年發現了光電效應,為此,榮獲諾貝爾物理獎。(2)愛因斯坦在物理學上最重要的貢獻是創立了相對論。(3)愛因斯坦生於德國,後遷居美國。(4)愛因斯坦是20世紀最傑出的物理學家。(5)愛因斯坦1879年出生,1955年去世。(6)英國大物理學家湯姆激動地說:“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是人類思想史上最偉大的成就之一。”(7)愛因斯坦是一位可以和牛頓媲美的科學家。(8)普朗克發現了量子論,量子論與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構成了20世紀物理學的兩大支柱。

分析:(2)(6)(8)同在介紹其成就,有重複性的內容,其中,(2)比(6)(8)更準確、更直接、更簡明,取(2)舍(6)(8);(4)(7)皆為評價,而(4)更符合愛因斯坦的情況。所以答案為:愛因斯坦(1879~1955),生於德國,後遷居美國,20世紀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他最重要的貢獻是創立相對論。相對論是20世紀物理學的兩大支柱之一。1921年他因發現光電效應,榮獲諾貝爾物理獎。

例五、概括下列材料主要說明了什麼問題。

據教育學家研究表明,人類接受知識主要是靠視覺和聽覺。就其比例來說,視覺占83%,聽覺占11%,味覺占1%。在記憶方麵,隻聽不看的,三天後留下的印象是15%;邊聽邊看的,三天後留下的印象是75%。

材料涉及到兩個方麵的內容:在接受知識方麵,在保持記憶方麵。這兩個方麵是並列的所以答案應該是:人在接受知識、保持記憶方麵主要是靠視覺和聽覺。

例六、概括下列材料所顯示出的結論。

人均耕地:美國117畝,印度33畝,世界平均水平22畝;中國人均耕地1949年為3畝,目前為135畝。

要特別注意文中的分號,它暗示文中有兩層並列意思:一是中國與世界平均水平相比,這是一種橫向比較;一是現在與解放時相比,這是一種縱向比較。所以答案應該是:中國人均耕地遠低於世界平均水平,且呈逐漸下降的趨勢。

例七、根據下文內容,概括沙漠地區的特點,不超過20字。

沙漠地區空氣幹燥,日光的照射特別強烈。那裏日照時間又特別長,一年達到3000小時,而長江流域隻有1500小時,華北地區也不過2500小時。日光可以用來發電、取熱、煮水、做飯。沙漠湖水含鹽,日光使水蒸發,可以取得蒸餾水和鹽。把日光變為熱能和電能的最良好的工具是半導體。估計將來有可能在沙漠裏用便宜的半導體做屋頂,人住在裏邊冬天不冷,夏天不熱。

答案:沙漠地區日照強烈,時間長,可充分利用日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