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說不會寫的字(1 / 1)

會說不會寫的字

漢語裏,有些字經常運用於口頭交際,或者是方言,可是一說到寫,卻不甚了然。下麵就舉出一些這樣的例子,相信讀者看後一定會會心一笑,亦可窺漢字之精妙。

凡例:(1)舉例以單字為主;(2)組詞;(3)通過組詞不能明析的酌情釋義;(4)個別字有備注說明。

揞(ǎn):把藥粉用手指按在傷口上。揞藥。東北方言讀nǎn。

扳(bān):扳著指頭算。東北方言讀bāi。

疤瘌(bāla):傷口愈後留下的痕跡。

齙(bāo):齙牙,突出唇外的牙齒。東北有方言“齜牙齙”,“齙”讀成bào。

鐾(bèi):把刀在布、皮石頭等上反複摩擦,使鋒利。鐾刀。

餷(chā):拌煮豬、狗的食料。餷豬食。

驏(chǎn):騎馬不加鞍子。驏騎。這個詞在農村很常用。

牚(chèng):牚兒,桌椅等腿中間的橫木。

銃(chòng):銃子,金屬棒做的打眼器具,下端錐狀,長約20公分。

搋(chuāi):搋麵,用拳頭揉麵。

囊膪(nāngchuài):豬的胸腹部肥而鬆軟的肉。

跐(cī):登跐了,腳沒有踏穩;又讀(cǐ),腳跐兩隻船。

矬(chuó):矬子,人個兒矮。

捯飭(dáochi):方言,打扮、修飾。

扽(dèn):扽線,把線用力拉緊。

嘎渣(gāzha):瘡傷結的痂;又,飯嘎渣。

嘎巴(gāba):衣裳上有嘎巴;嘎巴鍋了,指做飯、菜時水少糊了。

尜(gá):尜兒,玩具,木製,兩頭尖中間粗;玩時中間支起,使一端著地,用木棒猛擊翹起的一端,則會騰空而起。

袼褙(gēbei):用布一層層裱糊成的厚片,用來做布鞋。

鴰(guā):老鴰,就是烏鴉。以前東北農村流傳著童謠:“老鴰老鴰你上樹,到秋給你二尺布;老鴰老鴰你劃圈兒,到秋給你苞米尖兒”。

絎(háng):絎被子,做棉被粗粗縫,使布和棉花連在一起。

齁(hōu):齁鹹,糖吃多了齁人。

揢(ké):卡住,抽屜揢住了;鞋揢腳,東北方言讀ká。

哩哩(lī)啦啦:雨哩哩啦啦下了一天。

苶(nié):發苶,精神不振。

潲(shào):潲雨,雨點兒被風吹得斜灑。

筲(shāo):水筲,水桶。

嗍(suō):吮吸。

庹(tuǒ):成人兩臂左右伸直的長度。東北方言讀成tǎo。

璺(wèn):碗裂璺了。該字也寫做“紋”。

擤(xǐng):擤鼻涕。

踅(xué):踅摸,尋找。

拃(zhǎ):兩拃,張開大拇指和中指兩端的距離。

奓(zhà):張開,頭發奓著。

側(zhāi):側棱,向一邊歪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