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材料探究題例談(3 / 3)

(3)1999年秋天,沈陽獲得聯合國的人居獎,城市靚麗起來,烏鴉們似乎也要來分享這份榮耀了。如一傳十,十傳百,百傳千一般,數以萬計的烏鴉們四麵八方向沈陽城聚集,不再是三三兩兩,而是成群結隊;不再是悄悄潛入,而是鴉噪齊鳴漫天飛舞;不再是暮來晨去,而是早歸晚出;不再是僅僅棲息於鬧市公園,而是地盤擴大到五公裏,占領了最繁華地段的天空。沈陽城裏,一時漫天烏鴉,其壯景足以用“遮天蓋日”來形容。(《江海晚報》)

【參考要點】:①人們破壞了烏鴉的生存環境;②烏鴉的習性發生了變化;③沈陽變得越來越靚麗,烏鴉喜歡閃閃發亮的東西,所以進入了沈陽。(能聯係環境變化引起烏鴉習性改變進行分析即可)。

十一、閱讀下麵的幾段資料,從中你有什麼發現?寫出你探究的結果。

一分錢在許多地方已經失去人們的尊重,全國每年估計有70億的一分錢消失不見。1989年國會議員詹姆士提議立法,希望政府能在2000年以前停止發行一分錢。

1992年經濟低迷到穀底時,財政部隻鑄造了91億枚一分錢,1990年120億枚,1991年99億枚,1993年113億枚,1997年經濟好轉,則有133億枚。

四年前,加州一位小學教師,想向學生表現“100萬個東西”的概念,發起捐一分錢的活動,四年時間終於募到100萬個“一分錢”。銀行反複數過1040遍,去年春天,這100萬個一分錢,也就是1萬元,利息達到868美元。目前校方還沒有決定到底怎麼使用這筆錢,不過最大的可能是設立獎學金。

【參考要點】:可以看到小事物照樣蘊涵著巨大的價值。(如從其他角度有獨特發現,也符合要求)

十二、讀下麵一則材料,從中你有什麼發現?寫出你探究的結果。

(1)閱讀下麵的材料,從中你能的出什麼結論?用簡要的語言加以表達。

青島、煙台附近海岸是山東主要糧食產區,但是當地缺少灌溉用水。有人想到抽用地下水來灌溉。一段時間內,這裏成為糧食高產區。但是由於當時沒有考慮環境因素,沒過幾年,所屬萊州一帶的地下水位已經抽到比海麵還低十幾米,導致海水倒灌。海水以一天1米的速度向內侵蝕,所到之處一片荒蕪,原來的高產田變成寸草不生的荒土。現在要解決這個問題非常困難,要把入侵的海水弄出去,不僅要付出很大的代價,而且必須依靠先進的科學技術。

【參考要點】:①發展要同時考慮保護環境,環境保護要有長遠目光②環境一旦被破壞要恢複很困難③環境保護要依靠先進的科學技術。

十三、閱讀下麵材料,從中你有什麼發現?寫出你探究的結果。

材料一:普氏野馬,又稱蒙古野馬,原產於我國新疆準噶爾盆地的荒漠地帶,因此又稱準噶爾野馬。普氏野馬素有“馬中活化石”之稱。

野馬在我國曆史上有過不少記載。據載,周穆王西遊東歸時,西五母十分熱情,臨行惜別,奉送不少禮品其中有“野馬、野牛四十”另據文獻載,成吉思汗的軍師耶律楚材軍旅詩裏也有對野馬的描繪“千群野馬雜山羊,壯士彎弓殞奇獸”。新疆、賀蘭山、陰山、甘肅,烏蘭察布等地的岩畫中,見有大量野馬的足印。酈道元在《水經注》裏就多處提岩畫裏的馬及野馬的形象。

1974、1981、1982年,中國科學院,新疆大學等單位先後組織考察隊,深入到準噶爾荒漠、烏倫古河、克拉麥裏山、北塔山等野馬產地考察,尋找最後的野馬,後又進行過航空調查,但無果而終。

材料二:中國野馬被偷獵至歐洲各國圈養的,不斷繁殖後代。但圈養普氏野馬比野生普氏野馬腿變粗2—3公分,體重平均增加50—70公斤,奔跑速度下降一半,性情變得溫順起來,沒有了百年前野生普氏野馬的那種警覺、躁動和野性的強健。甚至在2000年春天,新疆野馬繁殖中心引進的一匹最好的盛年母馬“準葛爾1號”因肥胖死於難產。

國際野馬組織提出“野馬還鄉保種計劃”,並積極實行。1986年我國引進第一批野馬共18匹。2001年8月28日新疆野馬繁殖研究中心進行了第一次實驗性放野。由“準葛爾11號”頭馬帶領,放出27匹到卡拉麥裏山自然保護區的野外荒漠。放野過程中死掉3匹,五個多月後收回剩下的24匹。這是一次積極的嚐試。相信在國內外科學界的共同努力下,普氏野馬保種、擴群和恢複原始野生種性等工作將大有希望。

————摘自《自然與人》

【參考要點】:曆史上我國有大量的普氏野馬,由於人類沒有積極保護,造成野馬瀕臨滅絕。如今人們意識到並采取了保護措施,進行積極的嚐試,但圈養繁殖的比野馬適應環境的能力差。

十四、閱讀下麵材料,從中你有什麼發現?寫出你探究的結果。

班會課上,班長鄭重其事地在黑板上寫了一個“足”字旁,又在右邊添了一個“隹”字,然後轉過身問:“誰認識這個字?”“duī—”“zhuī—”“根本沒這個字!”大家七嘴八舌地說。“難怪大家不認識,”班長說,“這是我造的字,它讀作‘tuī—’,是咱們班專用的‘推門’的‘推’字。今天的班會就請大家談談這個問題。”

【參考要點】:班長的意思是有同學用腳踢門,而不用手推門,這樣不僅破壞公物而且影響大家。班長提出討論的初衷是要求大家愛護公物,舉止要文明,不要再做這種不文明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