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漢字係統,巧記語音字形
語音、字形是曆年語文高考的必考試題,其能力層級最低,但卻是許多同學複習最感頭疼,考試丟分最慘的兩個題。這兩個題在試卷中總是排在卷首,其得失直接影響考生作後麵試題的心理狀態,因此,做好這兩個考點的複習至關重要。
毋庸置疑,這兩個考點複習的基本方法是識記,但識記也是要講方法的。常常看到有的同學整天抱著複習資料看語音,記字形,記得昏天黑地,但到了考試,仍然總是出錯。筆者觀察到,這部分同學常常很少查字典、詞典,即使查,常常也隻注意語音、字形,很少去看字義,記憶不牢固,容易遺忘,加以識記量大,容易弄混。在這裏,本文試就建立漢字音形義係統和字義係統談談漢字語音字形的識記方法。
大家知道,漢字作為表意文字,是音、形、義的統一體。從漢字的造字法看,其字音、字形與字義大多有千絲萬縷的聯係;從漢字的使用情況看,字音、字形與字義也是一一對應的,隻要我們抓住它們之間的聯係,建立漢字形音義的完整係統,充分調動已有的知識儲備,在複習中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據義定音
在高考中,容易考查的誤讀類型一般包括如下幾類:多音字誤讀、形聲字誤讀、形似字誤讀、統讀字誤讀。其中多音字誤讀出現頻率最高,甚至有時(如常1996年高考)就考查幾個多音字讀音,因此,多音字的讀音識記是語音複習的重點。
(一)識記多音字,我們要注意以下幾點:
1、對於多音字來說,往往讀音不同,語義就不同,也就是說,多音字的語音,本身就具有區別語義的作用。如果我們在識記語音的時候,同時注意其語義的區別,那麼,這些字音就多了一個辨別點,不但有助於我們更為牢固的識記字音,也有利於我們對詞彙的積累。比如,“心廣體胖”的“胖”字,其讀“pàng”時意思是“(人體)肉多(跟“瘦”相對)”,其讀“pán”時意思是“安泰舒適”,隻要你注意了這個意義,一般很不容易忘記。
2、有的多音字的語音還有辨別詞性的作用。如“勁”,在讀“jìn”時是名詞性語素,而讀“jing”時是形容詞性語素,隻要我們把握了其語義的這個區別,那它在具體詞語中的讀音就能確定了,如“幹勁”,“勁頭”,“有勁”(都讀前鼻音),“強勁”,“剛勁”,“疾風知勁草”(都讀後鼻音)等。
3、有的多音字的語音還有辨別詞語語體色彩的作用。如“薄”,讀“báo”時,一般用於口語中,且大都單用,如“被子太薄了”;而讀“bó”時則用於書麵語中,且多用於複音詞,如“單薄”,“日薄西山”等。再如“澄”,“貉”,“殼”,“落”,“血”等都是這樣。
(二)對於根據聲旁類推易誤讀的形聲字,我們也要注意其意義的辨識
形聲字,顧名思義,即由表音的聲旁和表意的形旁兩部分構成的字。在造字之初,其聲旁往往是能夠表示其讀音的,但由於在使用過程中,有部分字的字音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所以造成了現在讀音的容易混淆。比如“粳”(jīng)字,其聲旁是“更”(gèng),我們在記憶時如果留意其字義“粳稻”,再聯係其形旁“米”,記憶起來就牢固得多。再如,記憶“蒿”與“篙”的字音時,我們結合字形分析,“蒿”是草頭,與“草本植物”有關,“篙”是竹頭,是“撐船的竹竿或木杆”,前者讀“hāo”,後者讀“gāo”,這樣記憶既不易混淆,也容易記得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