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評小說人物的幾個方法
小說是文學中十分重要的一種文體,在中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小說的主要任務是塑造人物,通過作品人物,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對社會人生的看法。
品評小說人物,有以下幾種方法:
一、熟悉情節,從情節入手。
小說的本質就是故事,沒有故事就不會有小說。有故事就會有人物,沒有人物的故事中不可能存在的。人物的思想、性格,隻有在故事中才能展現出來。所以,在品評人物時,必須對故事了如指掌,從情節入手進行分析。
二、聽其言,觀其行。
人物說了哪些話,做了哪些事,他(她)是如何說的,又是如何做的,這是品評人物的重要依據。《範進中舉》中的胡屠戶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性格特點就是通過他的語言行為表現出來的。在範進中舉前,對範進百般辱罵,範進中舉後又百般恭維,跟在範進身後扯後襟,這些語言行為,充分表現了胡屠戶勢利小人的市儈形象。範進回贈銀兩時胡屠戶的表現,又充分展示了他貪財虛偽的一麵。
三、注意對人物外貌心理和神情的描寫。
對人物外貌心理和神情的描寫也是刻劃人物的重要方法。《孔乙己》中,對孔乙己有這樣一句描寫:“孔乙己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惟一的人。”“穿長衫”是因為長衫是讀書人的標誌,說明孔乙己以讀書人自居,在他的心靈深處,“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封建思想在作怪。一個標誌性的外貌,表現出了孔乙己的窮酸相。《我的叔叔於勒》裏,有一句對“我”的心理的描寫:“這是我的叔叔,父親的弟弟,我的親叔叔。”它表現了“我”善良的心地和對父母行為的不滿。《故鄉》中在寫到“我”回故鄉初見閏土時,對閂土有句神態的描寫:“他站住了,臉不現出歡喜和淒涼的神情,動著嘴唇,卻沒有作聲。他的態度終於恭敬起來。”閏土意識到了自己和“我”地位上的差距,在昔日的朋友麵前,變得拘束不安起來。它表現出閏土的心靈已被封建禮教牢牢地束縛住了。
四、理清人物之間的關係。
人物與人物之間總會有著這樣或那樣的關係,社會會對不同的關係以不同的倫理要求。“我”和閏土是朋友,就應該像少年時的親密無間,後來的隔膜的出現,必定有其社會的根源;菲利普和於勒是親兄弟,兄弟間就應該有親情存在,在危難之時互相幫助,而菲利普像躲避瘟神一樣躲避於勒,表現出的是菲利普的毫無人性。
五、綜合全篇,整體把握。
分析人物不可隻見樹木不見森林,否則對人物的分析就會不準確、不全麵。沒有整體的把握,我們讀到菲利普那句永不變更的話就會誤以為菲利普多麼思念於勒,多麼愛他的弟弟;沒有整體的把握,我們讀到胡屠戶說“我的這個賢婿,才學又高,品貌又好,就是城裏頭那張府、周府的這些老爺,也沒有我女婿這樣一個體麵的相貌。”會誤以為胡屠戶是多麼地喜愛尊重自己的女婿。隻有綜合全篇,整體把握,才能夠做到評價準確全麵。
六、體察作者在小說人物身上寄托的深情。
作者的感情態度是小說所要傳達的深層次的東西,這種感情態度也要從人物身上體現出來。在品評人物時,我們也有必要從中體察作者的感情態度。“孔乙己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惟一的人。”這個句子揭示的是孔乙己經濟地位和思想意識上的矛盾,而這正是封建教育所造成的,作者在平淡的描寫中表露出對封建教育的批判,對孔乙己的嘲諷。菲利普像躲避瘟神一樣躲避於勒,流露的是作者對資本主義金錢至上思想的批判。
對於小說人物的品評,可以用幾句話來總結:
聽其言,觀其行,
外貌心理和神情。
人物關係要理清,
前瞻後顧定品性,
勿忘體察作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