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教學與創新教育
學校是創新教育的搖籃與基地。鑒於我國各級各類學校目前普遍采用的教學組織形式主要還是班級授課製,課堂教學,因此,學校培養學生創新精神與創新能力的主陣地應是課堂。課堂教學,不僅僅是要讓學生掌握各學科的基礎知識與理論體係,也不僅僅使學生形成能熟練運用所學知識與原理解決學習、工作、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技能,它的根本目的是要使學生變得聰明起來,富有智慧,能夠創造美好生活。學生要真正聰明,富有智慧,絕不能隻知死記硬背,生搬硬套,因循守舊,因步自封,而必須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因此,課堂教學必須實施創新教育。
課堂教學實施創新教育必須有一個前提,那就是教師首先要具有創新意識。思想意識是支配、統帥人的行為的。缺乏創新意識的教師不可能有創新教育的行為。廣大教師應該勤奮讀書看報,關注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等各領域的發展進步,了解世界範圍內各行業各領域的新發展新趨勢,尤其要清醒認識我國的經濟發展與科技水平同世界先進發達國家的差距。這樣,廣大教師才有可能產生出現實的危機感與高度的曆史責任感,激發出祖國需要強大昌盛的緊迫感和獻身“科教興國”、從事創造教育的強大內驅力。隻有這樣,廣大教師才能站得高,看得遠,深刻認識平凡的教育工作的不平凡的意義,正確認識實施創新教育的必要性與緊迫性,從而使創新意識真正深入腦海。
課堂教學實施創新教育不僅要以教師的創新意識為前提,還要以教師紮實的教學基本功,較強的創新能力為保證。俗話所說的“師傅帶出門,修行在個人”,強調徒弟的內化、感悟與創造性,在一定程度上是有道理的。但師傅的示範、引導與熏陶作用特別重要,徒弟的內化、感悟與創造性要能順利地被促成或被激發,必定以師傅深厚的專業功底、較強的創造力為保證。比如美術師、雕塑家帶學徒,他本人不僅要能諳練線條的曲直隱露、色彩的濃淡多寡、光線的強弱明暗、構圖的繁簡疏密,運筆的輕重徐疾等專業理論與操作技能,更要具有敏銳的反應力、深刻的思維力、豐富的想象力、高度的鑒賞力、無窮的創造力。否則,要將學徒“帶出門”便會失去保證。同樣,作為教師,要能吃透教材,精於教案編寫與板書設計,要能熟練駕馭各個教學環節,善於處於教學過程中各類偶發事件,要能獨立思考鑽研,敢於懷疑舊說,打破權威,勇於探索創新。否則,鑽不出自己對教材深刻獨到的理解,不能發揮自己創造性,缺乏自己的個性,課堂教學實施創新教育便缺乏保證。
教師練就了紮實的教學基本功,培養了自己的創造性才幹,還必須努力形成自己富有創造性的教學風格,使創新教育在課堂教學中得以落實。課堂教學實施創新教育的途徑可以有許多種,其中最根本的一種應該是積極實行啟發式和討論式教學。湖南冷水灘教研室的同誌關於課堂教學交還學生“讀書權、思維權、討論權”的提法受到眾多專家首肯,正是因為它強調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與創造精神,注重啟發式與討論式教學,體現了素質教育、創新教育的要義。課堂教學真正交還了學生“三權”,那就意味著課堂中的師生關係完全是平等式、朋友式的,學生能得到充分的信任與尊重,教學中既能重視教師的啟發、點撥,又會突出學生的討論、參與,這樣的課堂教學少了一味盲從與謹小慎微,多了獨立鑽研與質疑問難,少了思維被禁錮的煩惱,多了自由創造的喜悅。創新教育的根本目的便是要培養學生敢於破除迷信與權威,善於獨立思維與自由創造的精神和能力。因此,交還學生“三權”的課堂教學方式是課堂教學實施創新教育的有效途徑,值得大力倡行。